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2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下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下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上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上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下支撑机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可以对基坑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同时加固,围护效果更好,安装更方便。

A kind of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foundation p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central column fixed longitudinally in the cent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a lower supporting mechanism sliding in the central column, and a central column and a lower support. The first driving component used to drive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to move up and down along the central column, the upper supporting mechanism sliding on the central column, the second driving component set between the central column and the upper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used to drive the upper supporting mechanism to move up and down along the central column. The free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ing mechanism is tightened against the central column. The free end of the upper supporting mechanism is tightened against the side wall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which can reinforc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ide walls of the foundation pit at the same time, and has better retaining effect and mo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深基设计和坑施工中会增加支护系统来稳定基坑安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平撑、斜撑及反向锚固结构。反向锚固技术是近年推广的新技术,反向锚固的优点是基坑呈敞口开放式,挖土及结构施工便利但是容易产生群锚效应安全系数小稳定性差,施工工艺繁琐周期长,因锚固体超出用地红线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斜撑多用于超大型基坑的中心环岛式施工,相对于平撑更具经济优势但施工中需先在基坑中心开挖,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斜撑施工,且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必须预留施工缝,程序繁琐施工周期长,后期拆除及结构处理困难。例如公布号为CN107023018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可循环使用、拼装式全钢基坑围护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UH围护结构、中间支撑型钢、对撑、角撑、伞形支撑,具有可拆卸、可回收以及自重轻的优点,但是由于结构较为零散,因此造成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下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下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上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上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下支撑机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先将中心柱底部埋设于基坑底面的中心,使得中心柱纵向固定在基坑内,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由上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并且下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从而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固,之后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向下移动,使得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靠上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安装方便的效果,而且从基坑的上方和下方同时对基坑侧壁实现加固,从而降低基坑发生坍塌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撑机构包括滑动套设于中心柱的下套筒、连接于下套筒周缘的四根下支撑柱,四根所述下支撑柱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下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套筒可以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中心柱上下移动,四根下支撑柱沿下套筒周缘等距分布,并且每根下支撑柱分别对应基坑的一条边,当下套筒带动下支撑柱移动至基坑底部时,下压板抵紧在基坑的侧壁上,从而对基坑实现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纵向开设于中心柱侧壁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下套筒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下套筒实现升降时,第一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这样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下套筒沿中心柱实现上下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套筒侧壁沿圆周等距开设有四个安装槽,所述下支撑柱端部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下支撑柱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套筒向下移动时,为了避免下压板碰到基坑侧壁,通过第一气缸带动下支撑柱向中间收缩一定的距离,这样当下支撑柱向下移动时,下压板不会碰到基坑侧壁,当下套筒带动下压板移动到基坑底部时,第一气缸伸长并带动四个下支撑柱向外伸出,使得下压板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机构包括套设于中心柱的上套筒、连接于上套筒周缘的四根上支撑柱,四根所述上支撑柱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上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套筒可以在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中心柱上下移动,四根上支撑柱沿上套筒周缘等距分布,并且每根上支撑柱分别对应基坑的一条边,当上套筒带动上支撑柱移动至基坑顶部时,上压板抵紧在基坑的侧壁上,从而对基坑上部实现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纵向开设于中心柱侧壁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底面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上套筒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上套筒实现升降时,第二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啮合,这样当第二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上套筒沿中心柱实现上下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柱底部设置有呈圆锥形的底座,所述底座埋设于基坑底面以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心柱的底部设置成圆锥形,使得中心柱安装更牢固,防止中心柱发生倾斜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混凝土桩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基坑侧壁的强度,降低基坑侧壁坍塌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板长度小于基坑的边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第一气缸带动压板实现伸缩时,可以避免相邻压板之间产生干涉。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在安装时,先将中心柱底部埋设于基坑底面的中心,使得中心柱纵向固定在基坑内,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由上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并且下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从而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固,之后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向下移动,使得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靠上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安装方便的效果,而且从基坑的上方和下方同时对基坑侧壁实现加固,从而降低基坑发生坍塌的风险;其二,在下套筒向下移动时,为了避免下压板碰到基坑侧壁,通过第一气缸带动下支撑柱向中间收缩一定的距离,这样当下支撑柱向下移动时,下压板不会碰到基坑侧壁,当下套筒带动下压板移动到基坑底部时,第一气缸伸长并带动四个下支撑柱向外伸出,使得下压板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柱;2、下支撑机构;3、第一驱动组件;4、上支撑机构;5、第二驱动组件;6、下套筒;7、下支撑柱;8、下压板;9、第一滑槽;10、第一齿条;11、第一电机;12、第一齿轮;13、安装槽;14、第一气缸;15、上套筒;16、上支撑柱;17、上压板;18、第二滑槽;19、第二齿条;20、第二电机;21、第二齿轮;22、底座;23、混凝土桩;24、防护机构;25、安装台;26、防护板;27、控制组件;28、绕线盘;29、绳索;30、控制电机;31、通风组件;32、支杆;33、第二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纵向固定设置在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心柱(1)与上支撑机构(4)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4)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下支撑机构(2)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4)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心柱(1)与上支撑机构(4)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4)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下支撑机构(2)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4)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机构(2)包括滑动套设于中心柱(1)的下套筒(6)、连接于下套筒(6)周缘的四根下支撑柱(7),四根所述下支撑柱(7)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下压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沿纵向开设于中心柱(1)侧壁的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底面设置有第一齿条(10),所述下套筒(6)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一齿条(10)啮合的第一齿轮(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