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5287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底部设置有母模板,所述母模板顶部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下固定板与母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杆,所述母模板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下固定板,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顶部与公模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拉杆机构,在第一转轴带动下大齿轮带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回转运动,减小压力,达到加快装模速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通过设置传动机构,第二转轴在第二连接杆的提拉下带动压轮上升,压轮在两个顶杆和传动带之间传动,从而使顶杆转动,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

A Universal Pull-rod Device for Mould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iversal pull rod device for die installation,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fixing plate, a mother tem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fixing plate, a common tem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mother template, an upper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common template, a fixed seat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upper fixing plate, and a fixed sea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fixing plate and the mother template. A reset rod is arranged,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ster templat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lower fixing plate. A guide pillar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top of the guide pill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ublic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pressure by setting a pull rod mechanism and driving the big gear to rotate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under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loading speed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y setting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pulley to rise under the pulling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pulling wheel is driven by the pulling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two ejector rods and the drive belt enables the ejector rod to rotate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rapid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安装
,具体为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拉杆又叫做强行复位拉杆,作用就是保护模具,防止顶针不退撞坏模具,现有的模具拉杆多为固定轴拉杆,这种情况下拉杆需要中途停顿,不易连续工作,影响效率,垂直受力使拉杆压力增强,断裂情况下,影响模具使用。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底部设置有母模板,所述母模板顶部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下固定板与母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杆,所述母模板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下固定板,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顶部与公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置有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包括大齿轮、凸块、第一连接杆、弹簧、第二连接杆、堵块、小齿轮、第二转轴和压轮,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大齿轮中心轴,所述大齿轮外侧平面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堵块,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设置有小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设置有压轮。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座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和两个顶杆,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顶杆,两个所述顶杆之间设置有传动带。优选的,所述母模板表面设置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模具槽与顶杆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顶杆贯穿上固定板底部,所述顶杆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顶杆底部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套一端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与第二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优选的,所述复位杆包括卡位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下固定板与母模板之间设置有卡位杆,所述卡位杆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导柱与通孔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通过设置拉杆机构,在第一转轴带动下大齿轮带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回转运动,减小压力,达到加快装模速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2)通过设置传动机构,第二转轴在第二连接杆的提拉下带动压轮上升,压轮在两个顶杆和传动带之间传动,从而使顶杆转动,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拉杆机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拉杆机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传动机构俯视图。图中:1下固定板、2母模板、21模具槽、3公模板、4上固定板、5固定座、6复位杆、7导柱、8传动机构、81顶杆、82传动带、9拉杆机构、91大齿轮、92凸块、93第一连接杆、94弹簧、95第二连接杆、96堵块、97小齿轮、98第二转轴、99压轮、10空腔、11第一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包括下固定板1,下固定板1底部设置有母模板2,母模板2顶部设置有公模板3,公模板3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4,上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下固定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置有复位杆6,母模板2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贯穿下固定板1,通孔内设置有导柱7,导柱7顶部与公模板3固定连接,固定座5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一端设置有拉杆机构9,拉杆机构9包括大齿轮91、凸块92、第一连接杆93、弹簧94、第二连接杆95、堵块96、小齿轮97、第二转轴98和压轮99,第一转轴11设置在大齿轮91中心轴,大齿轮91外侧平面一端设置有凸块92,凸块92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3,第一连接杆93外侧设置有弹簧94,第一连接杆93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5,第一连接杆93与第二连接杆95通过连接销铰接,第二连接杆95底部设置有堵块96,第一连接杆93与固定座5之间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二转轴98,第二转轴98顶部设置有小齿轮97,第二转轴98底部设置有压轮99,通过设置拉杆机构9,在第一转轴11带动下大齿轮91带着第一连接杆93和第二连接杆95回转运动,减小压力,达到加快装模速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上固定座5内部设置有空腔10,空腔10内设置有传动机构8,传动机构8包括传动带82和两个顶杆81,第二转轴98的两侧均设置有顶杆81,两个顶杆81之间设置有传动带82,通过设置传动机构8,第二转轴98在第二连接杆95的提拉下带动压轮99上升,压轮99在两个顶杆81和传动带82之间传动,从而使顶杆81转动,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母模板2表面设置有模具槽21,模具槽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模具槽21与顶杆81相匹配,顶杆81贯穿上固定板4底部,顶杆81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顶杆81底部设置有螺纹,固定座5一侧设置有滑槽,固定套一端与固定座5滑动连接,固定套与第二连接杆95固定连接,固定套与第二转轴98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复位杆6包括卡位杆和复位弹簧94,下固定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置有卡位杆,卡位杆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94,导柱7与通孔相匹配。工作原理: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本技术创新是为了加快装模速度,提高产量,主要从快速装模和脱模两个方面着手,装模过程主要由拉杆机构9完成,第一转轴11带动大齿轮91转动,从而使凸块92做圆周运动,在凸块92的带动下,第一连接杆93跟随运动,第一连接杆93和第二连接杆95之间铰接,使第二连接杆95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模具自动化的快速装模,第一连接杆93外侧的弹簧94使拉杆所受压力减轻,减少拉杆断裂的可能性,从而减少模具故障带来的损失,脱模过程,第二连接杆95与第二转轴98通过固定套连接,当第二连接杆95升降运动时,第二转轴98跟随上下运动,当第二转轴98上升时,小齿轮97与大齿轮91啮合,从而使第二转轴98转动,压轮99与传动带82传动连接,传动带82带动两顶杆81转动,进行模件的自动脱模,导柱7负责定位,复位杆6保证模具安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包括下固定板(1),所述下固定板(1)底部设置有母模板(2),所述母模板(2)顶部设置有公模板(3),所述公模板(3)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置有复位杆(6),所述母模板(2)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下固定板(1),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柱(7),所述导柱(7)顶部与公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一端设置有拉杆机构(9),所述拉杆机构(9)包括大齿轮(91)、凸块(92)、第一连接杆(93)、弹簧(94)、第二连接杆(95)、堵块(96)、小齿轮(97)、第二转轴(98)和压轮(99),所述第一转轴(11)设置在大齿轮(91)中心轴,所述大齿轮(91)外侧平面一端设置有凸块(92),所述凸块(92)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3),所述第一连接杆(93)外侧设置有弹簧(94),所述第一连接杆(93)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5),所述第一连接杆(93)与第二连接杆(95)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95)底部设置有堵块(96),所述第一连接杆(93)与固定座(5)之间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二转轴(98),所述第二转轴(98)顶部设置有小齿轮(97),所述第二转轴(98)底部设置有压轮(9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安装万向拉杆装置,包括下固定板(1),所述下固定板(1)底部设置有母模板(2),所述母模板(2)顶部设置有公模板(3),所述公模板(3)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1)与母模板(2)之间设置有复位杆(6),所述母模板(2)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下固定板(1),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柱(7),所述导柱(7)顶部与公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一端设置有拉杆机构(9),所述拉杆机构(9)包括大齿轮(91)、凸块(92)、第一连接杆(93)、弹簧(94)、第二连接杆(95)、堵块(96)、小齿轮(97)、第二转轴(98)和压轮(99),所述第一转轴(11)设置在大齿轮(91)中心轴,所述大齿轮(91)外侧平面一端设置有凸块(92),所述凸块(92)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3),所述第一连接杆(93)外侧设置有弹簧(94),所述第一连接杆(93)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5),所述第一连接杆(93)与第二连接杆(95)通过连接销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95)底部设置有堵块(96),所述第一连接杆(93)与固定座(5)之间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二转轴(98),所述第二转轴(98)顶部设置有小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炳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鸿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