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500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包括氨气吸收塔、喷液杆、喷液箱及驱动装置,氨气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收液,氨气吸收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氨气吸收塔的第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氨气吸收塔的侧壁设置有尾气进入装置,尾气进入装置包括尾气箱及进气管,进气管位于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喷液杆位于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喷液杆包括竖杆、横杆及多个支杆,竖杆的一端与喷液箱连通,另一端与横杆连通,多个支杆间隔设置于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并朝第二端延伸;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端并用于带动喷液杆旋转,其结构简单、易操作、氨气吸收效率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成本低。

An Absorbing Device for Tail Gas Containing Ammoni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bsorption device for tail gas containing ammonia gas, including an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a spray rod, a spray tank and a driving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bsorption liquid, and th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includes a relatively arranged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of th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outlet and an ammonia absorption device. The side wall of the receiving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gas entr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n exhaust box and an intake pipe. The intake pipe part in th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multiple first through holes. The spray rod part in th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multiple second through holes. The spray rod includes a vertical rod, a horizontal rod and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ods, and one of the vertical rods.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ay tank,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bar. The spacing of multiple supports is set at one end far from the vertical bar and extending toward the second end. The driving device is set at the second end and used to drive the spray rod to rot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ammonia gas is high. It can reduce th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现有技术中吸收氨气一般就用水,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但是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因此光用水做吸收剂吸收率不高,一般吸收率为60%以上;同时大多采用吸收塔喷淋液体的方式,使氨气溶解于喷出的雾状液体中,然而由于气体在容器内处于流动状态,喷出的雾滴很难充满整个容器,影响了氨气的溶解及回收。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氨气吸收效率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包括氨气吸收塔、喷液杆、喷液箱及驱动装置,氨气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收液,氨气吸收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氨气吸收塔的第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氨气吸收塔的侧壁靠近第二端的一端设置有尾气进入装置,尾气进入装置包括尾气箱及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尾气箱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氨气吸收塔内并位于第一吸收液中,进气管位于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喷液杆位于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喷液杆包括竖杆、横杆及与横杆连通的多个支杆,竖杆的一端与喷液箱连通,另一端与横杆连通,多个支杆间隔设置于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并朝第二端延伸;驱动装置设置于氨气吸收塔的第二端并用于带动喷液杆旋转。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吸收液的液面距离第二端的距离为第一端至第二端的距离的1/5-2/5。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吸收液为饱和氯化钠溶液。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竖杆靠近喷液箱的一端与进气管靠近尾气箱的一端均设置有开关阀。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根支杆与第一吸收液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层。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横杆与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层。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层与第二吸收层均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海绵。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每根支杆远离横杆的一端面均设置有喷头。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传动轴安装有第一齿轮,竖杆靠近喷液箱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进一步地,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吸收装置,第二吸收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尾气出口连通,第二吸收装置的顶部开设有尾气排出口,第二吸收装置包括吸收箱及设置于吸收箱内的第二吸收液,管道位于吸收箱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本技术提供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含氨气的尾气从进气管进入氨气吸收塔,首先经过第一吸收液,对含氨气的尾气进行第一次吸收;然后含氨气的尾气从第一吸收液出来慢慢进入氨气吸收塔的上部空间,喷液杆位于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喷液杆包括竖杆、横杆及与横杆连通的多个支杆,通过竖杆、横杆及多个支杆的喷淋液通过第二通孔进入氨气吸收塔,同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喷液杆不停的旋转使从第二通孔出来的喷淋液旋转喷洒于整个氨气吸收塔的空间内从而与含氨气的尾气进行充分的结合吸收,通过第一吸收液与喷液杆的结合大大的提高了氨气的吸收效率,该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氨气吸收效率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200-氨气吸收塔;210-第一吸收液;220-第一端;230-第二端;240-尾气进入装置;241-尾气箱;242-进气管;243-第一通孔;250-尾气出口;300-喷液杆;310-第二通孔;320-竖杆;321-第二齿轮;330-横杆;340-支杆;341-喷头;400-喷液箱;500-驱动装置;510-电机;520-传动轴;530-第一齿轮;600-第一吸收层;700-第二吸收层;800-开关阀;900-第二吸收装置;910-管道;920-尾气排出口;930-吸收箱;940-第二吸收液;950-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100,该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100包括氨气吸收塔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气吸收塔、喷液杆、喷液箱及驱动装置,所述氨气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收液,所述氨气吸收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氨气吸收塔的第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塔的侧壁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设置有尾气进入装置,所述尾气进入装置包括尾气箱及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尾气箱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氨气吸收塔内并位于第一吸收液中,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喷液杆位于所述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喷液杆包括竖杆、横杆及与所述横杆连通的多个支杆,所述竖杆的一端与喷液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通,多个所述支杆间隔设置于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竖杆的一端并朝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氨气吸收塔的第二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喷液杆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气吸收塔、喷液杆、喷液箱及驱动装置,所述氨气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收液,所述氨气吸收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氨气吸收塔的第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塔的侧壁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设置有尾气进入装置,所述尾气进入装置包括尾气箱及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尾气箱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氨气吸收塔内并位于第一吸收液中,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喷液杆位于所述氨气吸收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喷液杆包括竖杆、横杆及与所述横杆连通的多个支杆,所述竖杆的一端与喷液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通,多个所述支杆间隔设置于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竖杆的一端并朝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氨气吸收塔的第二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喷液杆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液的液面距离第二端的距离为第一端至第二端的距离的1/5-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液为饱和氯化钠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气的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泽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希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