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装置、变流器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377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变流器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光伏逆变器与光伏组件连接的直流侧接入储能设备及储能变流器;采集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并执行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获取直流电压目标值,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目标值控制储能变流器以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运行;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乘以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叠加储能设备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根据所述有功功率指令控制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需较小的电池容量即可满足应用需求,保证了光伏板最大发电量,优化了电池的可用率和寿命,同时对电网提供了功率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装置、变流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变流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逆变器通常以电流源形式并网以最大功率发电运行,通过锁相环与电网同步,通过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实现最大发电量。光伏逆变器没有主动响应电网频率、电压变化的能力,且没有惯性,因此缺乏对电网的支撑能力。近年来,虚拟同步发电机(VSG)依靠其具备自主调频、自主调压、惯性、阻尼等优良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发电机运行时,自主调频的特性需要保证直流侧功率具备向上和向下双向调节的能力,由于直流侧运行在最大功率点,有功功率无法进一步向上调节,因此需要在直流侧配置储能设备以提供调频需要的有功双向调节能力。常规方案是在传统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基础上,通过检测交流侧频率、电压的变化,生成逆变器的无功调节指令和储能有功调节指令,从而实现调频、调压等功能。其本质上仍然是电流源的控制,依赖于频率(需要通过锁相环获得)和电压的采样,存在控制延迟,对电网支撑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功能,通过储能变流器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光伏直流电压调节,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既保证最大发电量,又维持电池的SOC在合理区间,同时对电网提供支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在光伏逆变器与光伏组件连接的直流侧接入储能设备及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并执行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获取直流电压目标值,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目标值控制储能变流器以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运行;2)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乘以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叠加储能设备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根据所述有功功率指令控制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本专利技术仅需较小的电池容量即可满足应用需求,保证了光伏板最大发电量,优化了电池的可用率和寿命,同时对电网提供了功率支撑。进一步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的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包括直流电压外环和直流电流内环。进一步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2)中,所述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为逆变器测量值或通过查表获得。进一步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2)中,所述的虚拟同步机模式包括:1)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得到光伏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口的电压幅值和相位目标值;2)通过交流电压外环和交流电流内环,控制光伏逆变器输出跟踪所述电压幅值和相位目标值。进一步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2)中,所述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通过如下步骤获取:设定SOC阈值上限和上限返回值、下限和下限返回值、优化调节充电系数、优化调节放电系数;获取电池SOC信息,并与设定的SOC阈值上限和下限比较;若SOC超过阈值上限,则按优化调节放电系数乘以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作为优化调节功率分量,直至SOC低于上限返回值;若SOC低于阈值下限,则按优化调节充电系数乘以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作为优化调节功率分量,直至SOC超过下限返回值;若SOC在阈值上、下限之间,则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为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装置,其包括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和储能变流器控制器;所述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和储能变流器控制器中存储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程序,并执行如前所述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变流器,其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所述的光伏逆变器,连接于光伏组件和交流电网之间,用于将直流逆变为交流向电网发电并实现虚拟同步机控制,包括:如前所述虚拟同步机控制装置中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器、二次回路及一次回路;所述一次回路用于实现功率的传输、变换及滤波;所述二次回路用于实现控制信号采样、传输及变换;所述的储能变流器,连接于储能设备和光伏组件之间,用于直流变换,包括:如前所述虚拟同步机控制装置中的储能变流器控制器、二次回路及一次回路;所述一次回路用于实现功率的传输、变换及滤波;所述二次回路用于实现控制信号采样、传输及变换。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系统,其包括:光伏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的光伏单元,包括光伏组件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虚拟同步机变流器中的光伏逆变器;所述的储能单元,并联于光伏组件与光伏逆变器之间,包括:储能设备和如前所述的虚拟同步机变流器中的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设备,用于存储电能,可以是电池、电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光伏逆变器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电压源型虚拟同步机的控制,具备自主调频、自主调压、惯性、阻尼等优良特性,对电网提供了支撑。2)本专利技术通过储能变流器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光伏直流电压调节,保证了最大发电量。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由光伏逆变器输送到电网,储能仅需要提供惯性和调频所需的功率,可按需求配置,减少了储能的容量需求。3)在光伏逆变器虚拟同步机控制中加了储能SOC优化调节策略,维持电池的SOC在合理区间,从而充分发挥储能的可用空间,提升了电池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储能变流器控制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伏逆变器控制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系统的构成示意图;图3中,Lg为交流电网等效电感,uga,gb,gc为交流电网三相电压,L,C为光伏逆变器的交流电感和电容,ioa,ob,oc为光伏逆变器三相交流输出电流,ia,b,c为光伏逆变器三相电感电流,uoa,ob,oc为光伏逆变器三相交流输出电压,Cdc为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电容,iINV为光伏逆变器输入电流,iES为储能系统输出电流;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虚拟同步机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3所示,通过在光伏组件直流侧增加储能环节,可以为光伏逆变器(DC/AC)提供调频响应所需的有功功率,从而满足光伏逆变器的虚拟同步机控制需求。其中储能环节包括储能设备和储能变流器(DC/DC)。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将附加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分为两部分:储能变流器控制、光伏逆变器控制,如图1-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光伏组件的电压uPV、电流iPV并执行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获取直流电压目标值控制储能变流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目标值以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运行;(2)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PPV乘以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η,叠加上储能设备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PCal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指令Pset,控制光伏逆变器根据所述有功功率指令Pset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上述步骤(1)中,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如图4所示包括:直流电压外环和直流电流内环,直流电压外环通过直流电压目标值与光伏组件电压uPV的差值经PI调节器后输出作为直流电流内环的参考值,直流电流内环通过直流电流内环参考值与光伏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在光伏逆变器与光伏组件连接的直流侧接入储能设备及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并执行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获取直流电压目标值,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目标值控制储能变流器以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运行;2)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乘以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叠加储能设备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根据所述有功功率指令控制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发电系统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在光伏逆变器与光伏组件连接的直流侧接入储能设备及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并执行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获取直流电压目标值,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目标值控制储能变流器以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运行;2)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乘以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叠加储能设备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根据所述有功功率指令控制光伏逆变器按虚拟同步机模式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恒输出直流电压模式包括直流电压外环和直流电流内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为逆变器测量值或通过查表获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虚拟同步机模式包括:1)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得到光伏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口的电压幅值和相位目标值;2)通过交流电压外环和交流电流内环,控制光伏逆变器输出跟踪所述电压幅值和相位目标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SOC优化调节功率分量通过如下步骤获取:设定SOC阈值上限和上限返回值、下限和下限返回值、优化调节充电系数、优化调节放电系数;获取电池SOC信息,并与设定的SOC阈值上限和下限比较;若SOC超过阈值上限,则按优化调节放电系数乘以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作为优化调节功率分量,直至SOC低于上限返回值;若SOC低于阈值下限,则按优化调节充电系数乘以储能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跨宇房乐张兴李旭卢岑岑沈轶君刘为群熊鸿韬卢嘉华陆海清楼伯良黄弘扬张建承丁勇石祥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