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桥梁活动端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之上,数支套管和穿设于该套管内的钢棒预埋在桥梁固定端和桥墩上端的混凝土剪力榫之中,并将两者连接起来,该桥梁固定端和剪力榫端部之间夹附有一隔震垫,混凝土剪力榫的二侧分别与桥梁活动端和桥梁固定端之间粘夹有支承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抗地震、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成本经济且可在通行条件下进行维修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的防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乃陆上交通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损坏将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现今一些桥梁的平均桥龄已在20年以上,再加上普遍的超载现象,因此都面临着老化、破损及环境腐蚀的状况,而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界的亚洲地区又是地震频繁区域,一旦遭遇地震,这些桥梁将受到严峻的考验。以美国洛杉机北岭地震为例,倒塌或严重损坏的桥梁大都建于1971年以前。目前不少桥梁的设计和建造都未能符合现行的耐震要求,此外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的影响,所有桥梁上都于一定间距上设有伸缩缝(一般在桥墩处),然而伸缩缝不仅会在车辆通过时引起冲击而且缺乏纵向抗力,因而在地震中容易造成断裂。除了地震外,高速铁路的桥梁在列车高速通过时,也有抗震问题。总之,桥梁的耐震能力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重大课题。通常桥梁所采用的剪力榫可分为一般简支I型梁、箱型梁和剪力支承三种。一般简支I型梁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其设计通常为在桥墩60上预埋一剪力钢棒61,而在预力梁62端部的底下埋入一刚性套筒63,从而达到抗御地震的效果。另一种箱型梁结构如图2所示,在桥梁64底部设有剪力钢箱65以抵抗地震剪力,该种结构的抗震能力稍大。但是在地震水平力很大的地方,上述二种设计皆不能达到抗震的目的。第三种结构如图3所示,其设计是将上、下盘式支座66、67与锚接件68相结合,但该种结构只能承受较大的水平力。上述三种剪力榫的缺陷在于1.施工困难,尤其对预制梁来说很难控制精度。2.无法进行维修更换。3.施工成本高,尤其是箱型梁和剪力支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桥梁剪力榫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抗地震、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成本经济且可在通行条件下进行维修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桥梁活动端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之上,数支套管和穿设于该套管内的钢棒预埋在桥梁固定端和桥墩上端的混凝土剪力榫之中,并将两者连接起来,该桥梁固定端和剪力榫端部之间夹附有一隔震垫,混凝土剪力榫的二侧分别与桥梁活动端和桥梁固定端之间粘夹有支承垫。本技术所述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中的隔震垫可以用人造橡胶制成;所述支承垫可以是刚性材料制成的盘式支撑垫,也可以是人造橡胶制成的柔性支承垫;所述钢棒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管中可以注入蜡油。与现有桥梁剪力榫相比较,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同样达到防震目的且成本低廉,同时具有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简支I型梁结构示意图。图2是公知箱型梁结构示意图。图3是公知剪力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一。图7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二。图8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三。图9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四。图10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五。图11是本技术施工过程之六。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4、图5本技术的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A、桥梁活动端B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C之上。在桥梁固定端A和桥墩C的混凝土剪力榫C1之中预埋了数支套管20,各套管中穿设有钢棒10,将桥梁固定端A和剪力榫C1连接起来;该钢棒10经过先进技术的特殊热处理从而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和抗拉强度,并且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减少施工难度,该钢棒10的外径可根据桥梁实际抗震水平力的要求来决定;为了防止钢棒10锈蚀,在套管20中注有蜡油。在桥梁固定端A与剪力榫C1端部之间夹附有一人造橡胶制成的隔震垫30,在剪力榫C1的二侧,与桥梁固定端A之间粘附夹持有支承垫40a,与桥梁活动端B之间粘附夹持有支承垫40b,该支承垫40a和40b可为一刚性材料制成的盘式支承垫,也可以是人造橡胶制成的柔性支承垫。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如图6至图11所示。首先将套管20预埋在桥墩C的混凝土剪力榫C1之中,随即用混凝土浇置剪力榫C1(见图6),再以树脂粘结或紧固件方式将支承垫40a固定在混凝土剪力榫C1靠近桥梁固定端A的二个侧面上(图7),然后以同样方式将支承垫40b固定在混凝土剪力榫C1靠近桥梁活动端B的二个侧面上(图8)。将钢棒10穿入预埋好的套管20之中,并以简易支撑方式托住该钢棒10的另一端(图9),随后于该处安装一隔震垫30,再续接一套管20于外露的钢棒10上(图10)。当桥梁固定端A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预应力于钢棒10上,并于套管20中注入蜡油50,以免钢棒10生锈(图11)。整个施工过程即告完成。本技术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节约成本,同样达到了防震目的,而且可以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维修抽换钢棒。权利要求1.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桥梁活动端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之上,其特征在于数支套管和穿设于该套管内的钢棒预埋在桥梁固定端和桥墩上端的混凝土剪力榫之中,并将两者连接起来,该桥梁固定端和剪力榫端部之间夹附有一隔震垫,混凝土剪力榫的二侧分别与桥梁活动端和桥梁固定端之间粘夹有支承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的制造材料为人造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垫为刚性材料制成的盘式支撑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垫为人造橡胶制成的柔性支承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中注入蜡油。专利摘要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桥梁活动端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之上,数支套管和穿设于该套管内的钢棒预埋在桥梁固定端和桥墩上端的混凝土剪力榫之中,并将两者连接起来,该桥梁固定端和剪力榫端部之间夹附有一隔震垫,混凝土剪力榫的二侧分别与桥梁活动端和桥梁固定端之间粘夹有支承垫。本技术具有可抗地震、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成本经济且可在通行条件下进行维修的优点。文档编号E04B1/98GK2769331SQ20042002389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施瑞仁 申请人:施瑞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防震混凝土剪力榫结构,装置在桥梁固定端、桥梁活动端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桥墩之上,其特征在于:数支套管和穿设于该套管内的钢棒预埋在桥梁固定端和桥墩上端的混凝土剪力榫之中,并将两者连接起来,该桥梁固定端和剪力榫端部之间夹附有一隔震垫,混凝土剪力榫的二侧分别与桥梁活动端和桥梁固定端之间粘夹有支承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瑞仁,
申请(专利权)人:施瑞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