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85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射膜、导光板、光源以及弹性体,其中,在胶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导光板位于胶框内且固定设置在反射膜之上,导光板的一侧为入光面,入光面与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弹性体设置在远离入光面的胶框内侧面上,且与导光板的侧面弹性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与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另一侧与弹性体弹性接触,使得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弹性体能消除导光板热胀冷缩产生的变量,从而保证入光面与光源之间的恒定距离,进而使得显示装置具有稳定的发光亮度。

Backlight module with self-recovery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with a self-recovery structure and a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rubber frame, a reflective film,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source and an elastomer. A limited convex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rubber frame, a light guide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rubber frame and fixed on the reflective film,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rubber frame. One side is the light entry surface, which contacts with the limit convex part. The elastom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ubber frame far from the light entry surface, and elastically contacts with th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backlight module with self-recovery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contacts the light entry surface on on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with the limit convex part, and the elastic contact on the other side with the elastomer, so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ld contraction, the elastomer can eliminate the variables produced by the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ld contraction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reby ensuring the constant distance between the light entry surface and the light source. Thus, the display device has a stable luminous bright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主要是用于为显示屏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平面光源,使显示屏能正常显示影像,其中背光显示模组的发光亮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由于热胀冷缩使得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入光量和入光效率不稳定,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不稳定的问题。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对应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通过将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与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另一侧与弹性体弹性接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由于热胀冷缩使得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入光量和入光效率不稳定,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不稳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胶框,在所述胶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部;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之上,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面为发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向所述入光面提供光照;弹性体,设置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胶框内侧面上,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弹性接触。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体通过一长条形的连接件与所述胶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板一面上的连接凸部,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凸部连接的连接凹槽。其中,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凹槽过盈连接,所述连接凸部为板状结构,在所述连接凸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的长宽大于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的长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体的长度,在所述胶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定位连接的定位槽;当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胶框内,且所述弹性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反射膜接触,所述弹性体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内侧面接触。进一步的,在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连接柱,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连接孔。在本技术中,当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弹性体均设置到所述胶框内,且所述入光面与所述限位凸部接触时,所述弹性体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导光板的发光面上覆盖设置有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发光面之外,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应避位缺口。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由扩散片、设置在所述扩散片之上的下增光片以及位于所述下增光片之上的上增光片组成。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材质。本技术中还包括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之上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在所述胶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部;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之上,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面为发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向所述入光面提供光照;弹性体,设置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胶框内侧面上,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弹性接触。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与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另一侧与弹性体弹性接触,使得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弹性体能消除导光板热胀冷缩产生的变量,从而保证入光面与光源之间的恒定距离,进而使得显示装置具有稳定的发光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B-B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由于热胀冷缩使得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入光量和入光效率不稳定,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不稳定的问题。如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的优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B-B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胶框11、反射膜17、导光板13、光源12以及弹性体16,;其中,在胶框1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反射膜17固定设置在胶框11的底部;导光板13位于胶框11内且固定设置在反射膜17之上,导光板13远离反射膜17的一面为发光面,导光板13的一侧为入光面131,入光面131与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光源12固定设置在胶框11内,且位于靠近入光面131的一侧以向入光面131提供光照;弹性体16设置在远离入光面131的胶框11内侧面上,且与导光板13的侧面弹性接触。具体的,弹性体16通过一长条形的连接件15与胶框11固定连接,连接件15包括连接板151以及位于连接板151一面上的连接凸部152,弹性体1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凸部152连接的连接凹槽。其中,连接凸部152与连接凹槽过盈连接,连接凸部152为板状结构,在连接凸部152远离连接板151的一端的长宽大于靠近连接板151的一端的长宽,使得连接凸部152连接至弹性体16的连接凹槽后更加稳定、更加紧固,不易松脱。另外,连接板151的长度大于弹性体16的长度,在胶框11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板151的两端定位连接的定位槽;当连接板151的两端定位连接在定位槽内时,弹性体16位于胶框11内,且弹性体16远离连接板151的底面与反射膜17接触,弹性体16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导光板13的侧面、胶框11远离入光面131的内侧面接触。同时,在定位槽内设置有连接柱111,在连接板15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柱111固定连接的连接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导光板13和弹性体16均设置到胶框11内,且入光面131与限位凸部接触时,弹性体1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导光板13热胀冷缩产生缩量或增量时,弹性体都对导光板13具有弹性挤压力,从而保证入光面131与光源12之间的恒定距离。另外,在导光板13的发光面上覆盖设置有光学膜片14,光学膜片14向远离入光面131的方向延伸至发光面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在所述胶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部;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之上,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面为发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向所述入光面提供光照;弹性体,设置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胶框内侧面上,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弹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在所述胶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部;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之上,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面为发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接触;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向所述入光面提供光照;弹性体,设置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胶框内侧面上,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弹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通过一长条形的连接件与所述胶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板一面上的连接凸部,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凸部连接的连接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凹槽过盈连接,所述连接凸部为板状结构,在所述连接凸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的长宽大于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的长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恢复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体的长度,在所述胶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定位连接的定位槽;当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胶框内,且所述弹性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反射膜接触,所述弹性体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内侧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