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47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其包括一灯体,该灯体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弯曲成环形的透光管以及设置在透光管内的光源,框架上具有套环,套环套设在透光管上以遮挡透光管的端部。由于透光管的端部隐藏在套环内,可避免透光管两端的连接处外露,使得灯具的整体外形较为美观,避免透光管的端部影响光线的投射,优化了灯具的发光效果。

A Lamp without Visual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mp without a visual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lamp body. The lamp body comprises a frame, a light transmitter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bent into an annular shape, and a light source arranged in the light transmitter tube. The frame has a sleeve ring, and the sleeve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light transmitter tube to shield the end of the light transmitter tube. Because the end of the translucent tube is hidden in the sleeve ring, it can avoid the exposur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lucent tube, make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lamps more beautiful,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end of the translucent tube on the projection of light, and optimize the luminous effect of the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
技术介绍
在市场上有很多具有能够呈环状发光的灯具,这些灯具通常是将透光管弯曲成环形,将LED灯珠置于透光管内。受到加工工艺和加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透光管的两端很难做到无痕连接,当灯具发光时,透光管两端的连接处将会显得很突出,灯具整体不够美观,而且灯具的整体发光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对灯具的结构进行相应改进,隐藏透光管两端的连接处,使灯具整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美观、发光效果好的灯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包括一灯体,所述灯体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弯曲成环形的透光管以及设置在透光管内的光源,所述框架上具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透光管上以遮挡所述透光管的端部。优选的,所述透光管的首端和尾端通过一连接结构拼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连接头的首端插设在透光管的首端,所述连接头的尾端插设在透光管的尾端,所述第一螺钉穿过透光管并螺接在连接头的首端,所述第二螺钉穿过透光管并螺接在连接头的尾端。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首尾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光源穿过所述安装通道。优选的,所述光源包括横向设置在透光管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带灯珠的基板。优选的,所述框架包括连接座以及若干插设在连接座上的连接杆,所述套环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优选的,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杆脱离连接座的卡扣结构。优选的,至少有一个连接杆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线的穿线通道。优选的,还包括一灯座,所述灯座和灯体通过吊绳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框架上具有套环,套环套设在透光管上以遮挡透光管的端部,由于透光管的端部隐藏在套环内,使得灯具的整体外形较为美观,避免透光管的端部影响光线的投射,优化了灯具的发光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分放大图;图4是灯体的分解图;图5是连接座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本技术是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包括一灯体,该灯体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弯曲成环形的透光管3以及设置在透光管3内的光源,框架上具有套环211,套环211套设在透光管3上以遮挡透光管3的端部。由于透光管3的端部隐藏在套环211内,可避免透光管3两端的连接处外露,使得灯具的整体外形较为美观,避免透光管3的端部影响光线的投射,优化了灯具的发光效果。透光管3的首端和尾端通过一连接结构拼接在一起。具体的,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51、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连接头51的首端插设在透光管3的首端,连接头51的尾端插设在透光管3的尾端,第一螺钉穿过透光管3并螺接在连接头51的首端,第二螺钉穿过透光管3并螺接在连接头51的尾端,从而可将透光管3的首端和尾端拼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在连接头51上开设有首尾贯通的安装通道511,光源穿过该安装通道511。由此可减少透光管3上的发光暗区,优化发光效果。另外,连接头51可采用透光材料加工而成,以使光线能够穿过连接头51,以减少对光线的遮挡。另外,在实际应用时,该连接结构还可为法兰结构,透光管3的首端和尾端亦可通过粘接或者加热熔接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光源包括横向设置在透光管3内的隔板41,隔板4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带灯珠的基板42。这样使得透光管3能够全向出光,使灯具发光时更加美观。在透光管3内设置有卡槽,隔板41卡设在的该卡槽内,以将隔板41和基板42定位在透光管3内。进一步的,隔板41将透光管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透光管3上部分的颜色不同于透光管3下部分的颜色,使得灯具能够双色发光,优化了灯具的发光效果。透光管3可采用双色挤出的方式加工成型。框架包括连接座11以及若干插设在连接座11上的连接杆21,套环211位于连接杆21的端部。连接杆21围绕连接座11呈放射状分布,且任意两连接杆21之间的夹角相同,以使框架的结构美观。在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杆21脱离连接座11的卡扣结构。具体的,连接座11包括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连接在一起并围成与连接杆21相适配的插接槽113,连接杆21插设在插接槽113内。卡扣结构包括相互适配的卡块61和卡位62,卡块61设置在连接杆21上,卡位62开设在插接槽113的内壁,卡块61卡设在卡位62内以限制连接杆21脱离连接座11。将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拆分后即可将连接杆21从连接座11上拆离。另外,亦可将卡位62设置在连接杆21上,将卡块61设置于插接槽113的内壁上。连接座11还包括上壳体114、下壳体115和立杆116,立杆116设置在上壳体114上,上壳体114和下壳体115围成一容置腔,前述的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位于容置腔内,以使连接座11的整体外形较为美观。至少有一个连接杆2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线的穿线通道212,以避免电源线外露。具体的,设置有穿线通道212的连接杆21包括第一围杆213和第二围杆214,第一围杆213和第二围杆214连接在一起而围成该穿线通道212。本技术中还包括一灯座7,该灯座7和灯体通过吊绳8或者链条相连接,从而形成一吊灯。当然,灯体亦可单独作为一个灯具使用,或者将灯体与其他的结构组合成其他形式的灯具,比如组合成台灯。本技术中,透光管3采用单体结构,在实际应用时,透光管3还可由若干节段首尾拼接而成,节段的数量与连接杆21的数量相同,节段的端部均位于连接杆21上的套环211内。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包括一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弯曲成环形的透光管(3)以及设置在透光管(3)内的光源,所述框架上具有套环(211),所述套环(211)套设在透光管(3)上以遮挡所述透光管(3)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包括一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弯曲成环形的透光管(3)以及设置在透光管(3)内的光源,所述框架上具有套环(211),所述套环(211)套设在透光管(3)上以遮挡所述透光管(3)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管(3)的首端和尾端通过一连接结构拼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51)、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连接头(51)的首端插设在透光管(3)的首端,所述连接头(51)的尾端插设在透光管(3)的尾端,所述第一螺钉穿过透光管(3)并螺接在连接头(51)的首端,所述第二螺钉穿过透光管(3)并螺接在连接头(51)的尾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可视接头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51)上开设有首尾贯通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新特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