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21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子锁,包括锁体和锁粱,所述锁体内嵌设有锁芯,所述锁芯两侧设有锁道,所述锁芯内贯穿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两端内壁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滑道内腔一端设有第一锁杆以及另一端设有第二锁杆,所述第一锁杆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锁杆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锁体侧壁设有指纹模块,所述锁体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设有继电器,所述锁粱底端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指纹模块认证的结构,从而使开锁变得更加方便,解决了IC卡和电子密匙忘记携带或丢失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A New Electronic Lo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electronic lock, which comprises a lock body and a lock beam. The lock body is embedded with a lock core, two sides of the lock core are provided with a lock path, the inner walls of both ends of the lock core are provided with a turning groove, the turn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and the first lock rod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lide path.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ock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lock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magnet, one end of the second lock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electromagnet, a reset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lock rod and the second lock rod, a fingerprint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lock body, a storage batter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ck body, and a relay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storage battery. A limited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lock beam.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of fingerprint module authent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unlocking more convenien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C card and the electronic key forget to carry or lose, and improves the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锁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子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锁大多数采用电子密匙或者IC卡的方式进行开锁或上锁,然而电子密匙和IC卡随身携带时容易丢失,一旦丢失不仅锁废弃了,被锁锁住的东西也难以取得,除非采用暴力方式毁坏,显然这样的情况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电子锁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子锁,包括锁体和锁粱,所述锁体内嵌设有锁芯,所述锁芯两侧设有锁道,所述锁芯内贯穿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两端内壁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滑道内腔一端设有第一锁杆以及另一端设有第二锁杆,所述第一锁杆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锁杆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锁体侧壁设有指纹模块,所述锁体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设有继电器,所述锁粱底端侧壁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锁道嵌设于锁体的顶端,所述锁粱设置为U型,所述锁粱底端外壁与锁道内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转槽和滚珠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转槽设置于滑道端部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滚珠与转槽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通过滑道中心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截面均设置为梯形,所述限位槽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端部外壁与限位槽内壁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杆外壁和第二锁杆外壁均与滚珠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通过滚珠与滑道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第一锁杆端部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二锁杆端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铁磁场方向和第二电磁铁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继电器、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蓄电池串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通过采用指纹模块认证的结构,从而使开锁变得更加方便,解决了IC卡和电子密匙忘记携带或丢失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安全性;2、通过使用蓄电池供电,便于进行安装和使用,省去了复杂的接电线路的麻烦;3、通过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与锁道之间嵌设滚珠,利用复位弹簧对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进行复位,使得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在移动时更加顺畅,减少了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锁芯内部结构的故障率,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锁体、2锁粱、3锁芯、4锁道、5滑道、6转槽、7滚珠、8第一锁杆、9第二锁杆、10第一电磁铁、11第二电磁铁、12复位弹簧、13指纹模块、14蓄电池、15继电器、16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子锁,包括锁体1和锁粱2,所述锁体1内嵌设有锁芯3,所述锁芯3两侧设有锁道4,所述锁芯3内贯穿设有滑道5,所述滑道5两端内壁均开设有转槽6,所述转槽6内设有滚珠7,所述滑道5内腔一端设有第一锁杆8以及另一端设有第二锁杆9,所述第一锁杆8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10,所述第二锁杆9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11,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锁体1侧壁设有指纹模块13,所述锁体1底部设有蓄电池14,所述蓄电池14一侧设有继电器15,所述指纹模块13型号设置为R303,所述继电器型15号设置为JQC-3F,利用指纹模块13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认证,对继电器15发送一个电路信号,使得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11的工作电路可以进行连通并进行工作,所述锁粱2底端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道4嵌设于锁体1的顶端,所述锁粱2设置为U型,所述锁粱2底端外壁与锁道4内壁相贴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槽6和滚珠7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转槽6设置于滑道5端部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滚珠7与转槽6活动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通过滑道5中心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截面均设置为梯形,所述限位槽16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端部外壁与限位槽16内壁相吻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杆8外壁和第二锁杆9外壁均与滚珠7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通过滚珠7与滑道5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一端与第一锁杆8端部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二锁杆9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铁10磁场方向和第二电磁铁11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继电器15、第一电磁铁10、第二电磁铁11和蓄电池14串联。本实用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4,使用时,用户将手指放置于指纹模块13上,指纹模块13对手指部位的指纹信息进行采集和核对,待指纹信息无误后,将电路信号传输至继电器15,控制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11的工作电路进行连通,同时由于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11的磁场方向相同,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受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11异性相吸的原理,受力同时往中间移动,第一锁杆8端部和第二锁杆9端部从锁粱2的限位槽16内移除,使得锁粱16可以进行拔出,当需要锁住物体时,将锁粱2插接于锁道4内,将手指从指纹模块13上进行移除,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11断电,第一锁杆8端部和第二锁杆9端部受复位弹簧12作用力影响抵于锁粱2的限位槽16内,对锁粱2进行限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子锁,包括锁体(1)和锁粱(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内嵌设有锁芯(3),所述锁芯(3)两侧设有锁道(4),所述锁芯(3)内贯穿设有滑道(5),所述滑道(5)两端内壁均开设有转槽(6),所述转槽(6)内设有滚珠(7),所述滑道(5)内腔一端设有第一锁杆(8)以及另一端设有第二锁杆(9),所述第一锁杆(8)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10),所述第二锁杆(9)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11),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锁体(1)侧壁设有指纹模块(13),所述锁体(1)底部设有蓄电池(14),所述蓄电池(14)一侧设有继电器(15),所述锁粱(2)底端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子锁,包括锁体(1)和锁粱(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内嵌设有锁芯(3),所述锁芯(3)两侧设有锁道(4),所述锁芯(3)内贯穿设有滑道(5),所述滑道(5)两端内壁均开设有转槽(6),所述转槽(6)内设有滚珠(7),所述滑道(5)内腔一端设有第一锁杆(8)以及另一端设有第二锁杆(9),所述第一锁杆(8)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10),所述第二锁杆(9)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11),所述第一锁杆(8)和第二锁杆(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锁体(1)侧壁设有指纹模块(13),所述锁体(1)底部设有蓄电池(14),所述蓄电池(14)一侧设有继电器(15),所述锁粱(2)底端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道(4)嵌设于锁体(1)的顶端,所述锁粱(2)设置为U型,所述锁粱(2)底端外壁与锁道(4)内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槽(6)和滚珠(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晶郭天娇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