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90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座、升降筒以及底座;底座与升降筒的底部连接,底座内固定有微孔曝气器,且于底座的周边开设有与升降筒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升降筒的顶端沿开口周圈固定有扬水板,上座的底部设有压水板,且压水板位于升降筒开口的正上方,上座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以及与微孔曝气器通过供气管路连接的气泵,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伸入升降筒内部的搅拌桨;上座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上方,升降筒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湖泊、水库等水体增氧,根据不同水体对氧需求量的不同,通过水体循环及微孔底曝充氧,具有的高效氧传质效率特点,可使水体快速恢复其自然净化生态功能。

A Water Circulation Enhanced Oxygen Increa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circulation intensifying aer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op-down upper, a lifting cylinder and a base; a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a micro-porous aerator is fixed in the base, and a wate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around the base; the top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fixed along the opening periphery. The upper seat is supported by a motor and an air pump connected with a microporous aerator through a gas supply pipeline. The output shaft end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stirring paddle extending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lifting drum. The upper seat is load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body through a buoyant drum. The lifting drum is loaded in the water body through a buoy.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used for increasing oxygen in lakes, reservoirs and other water bod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xygen demand of different water bodies, the water body can quickly recover its natural purifica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by circulating water body and aerating at the bottom of micro-por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iciency of oxygen mass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表水环境治理中的曝气增氧工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湖泊与水库等地表水污染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治理难题。景观水体、湖泊及水库等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水体,具有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加上外源污染,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黑臭现象。通过曝气增氧技术提高水体溶解氧来恢复水体环境并处理水中污染物是水环境治理中最常见的方式。目前在地表水环境治理曝气增氧技术中,多数采用喷水式、叶轮式、水车式等增氧设备技术,上述技术基本为对表层或浅层水体的曝气,且属于表面曝气设备类型,氧转移效率较低,无法高效满足对深水或特定区域氧匮乏的弥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结合水体循环和微孔曝气强化增氧技术,实现受损水体溶氧快速恢复。为此本技术设计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座、升降筒以及底座;所述底座与升降筒的底部连接,底座内固定有微孔曝气器,且于底座的周边开设有与升降筒内部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升降筒的顶端沿开口周圈固定有扬水板,所述上座的底部设有压水板,且所述压水板位于升降筒开口的正上方,所述上座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以及与微孔曝气器通过供气管路连接的气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伸入升降筒内部的搅拌桨;所述上座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上方,所述升降筒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内。进一步,所述上座的顶部安装有用于给电机及气泵供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进一步,所述底座内安置有沉箱,所述微孔曝气器固定于沉箱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补充了常规地表水环境治理曝气增氧技术的不足,结合水体循环和微孔曝气强化增氧技术,即基于升降筒内的搅拌桨实现底层与上层水体高流量的传输交换,同时通过扬水板及压水板的配合,将提升的水以射流的方式抛向四周,扩大充氧服务范围,促进了整个水体水流的循环与更新,同时将高氧转移效率的微孔曝气器置于升降筒下方的底座内,用于水体溶解氧匮乏的补充,加快水体溶氧恢复。本技术特别适合提高湖泊、水库深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根据不同水体对氧需求量的不同,通过水体循环及微孔底曝充氧,具有的高效氧传质效率,可使水体快速恢复其自然净化生态功能,具有节能、便捷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微孔曝气器;12-沉箱;13-气泵;14-供气管路;21-搅拌桨;22-升降筒;23-浮筒;24-固定杆;25-电机;26-扬水板;27-进水口;28-底座;29-压水板;30-上座;3-太阳能发电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座30、升降筒22以及底座28。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筒22可根据水体深度制作,亦可选用市面上的现有产品,具有随水深变化调节筒体高度的特点。所述底座28与升降筒22的底部连接,底座28内固定有沉箱12,沉箱12上固定有微孔曝气器11,通过沉箱12固定微孔曝气器11可以便于微孔曝气器11单独取出进行更换或维修,且于底座28的周边开设有与升降筒22内部连通的进水口27。所述升降筒22的顶端沿开口周圈固定有扬水板26,所述上座30的底部设有压水板29,且所述压水板29位于升降筒22开口的正上方;扬水板26用于将提升的水引向四周,并配合压水板29将提升的水以射流的方式抛向四周,扩大充氧服务范围。所述上座3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5,与微孔曝气器11通过供气管路14连接的气泵13,以及用于给电机25及气泵13供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3;所述电机25的输出轴端连接有伸入升降筒22内部的搅拌桨21。微孔曝气器11用于向提升水流中强化供氧,以缩短水体复氧周期;搅拌桨21内置于升降筒22内上方,用于提升自然水体底部水流至水面上。所述上座30通过固定杆24支撑连接浮筒23,承载于水体上方,所述升降筒22的上端通过固定杆24连接浮筒23承载于水体内。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整个装置放置于缺氧的湖体中,并同时将升降筒22及底座28稳定的沉落到湖体底部,上座30位于湖体上方,在浮筒23的作用下,整个装置平稳的固定于水面上。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装置中太阳能发电系统3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向装置内的电机25和气泵13进行供电。电机25在输入电力后,带动升降筒22内部的搅拌桨21转动,搅拌桨21利用其提升动力,将湖体底部的水流由底座28周边的进水口27抽吸入升降筒22内部,并在搅拌桨21的继续提升下,水流最终由上方扬水板26排出水面,同时在压水板29的作用下,经射流抛向四周。与此同时,气泵13在输入电力后,将大气中空气压缩经供气管路14输送至底座30内的微孔曝气器11,空气进入到微孔曝气器11后,经表面微孔结构向水体进行微孔曝气,并随提升水流由升降筒22向上流动,实现充氧。本技术的充氧过程一方面是利用压水板、搅拌桨、升降筒及底座构成的水体循环系统将湖体底部水流抽送至水面,经大气复氧,加上水体垂直结构层中上层与下层水温差异,从而在形成水流循环的同时达到复氧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位于装置底部的强化增氧系统(即微孔曝气器),利用其微孔曝气高效的氧传质效率,不断对水体进行曝气充氧,起到强化供氧的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座、升降筒以及底座;所述底座与升降筒的底部连接,底座内固定有微孔曝气器,且于底座的周边开设有与升降筒内部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升降筒的顶端沿开口周圈固定有扬水板,所述上座的底部设有压水板,且所述压水板位于升降筒开口的正上方,所述上座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以及与微孔曝气器通过供气管路连接的气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伸入升降筒内部的搅拌桨;所述上座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上方,所述升降筒通过浮筒承载于水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循环强化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座、升降筒以及底座;所述底座与升降筒的底部连接,底座内固定有微孔曝气器,且于底座的周边开设有与升降筒内部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升降筒的顶端沿开口周圈固定有扬水板,所述上座的底部设有压水板,且所述压水板位于升降筒开口的正上方,所述上座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以及与微孔曝气器通过供气管路连接的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淦叶勇方兴朱甲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泛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