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589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底板底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轮,底板上表面左侧位于左侧车轮的上方设置有手把,手把的右侧相邻位置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水平方向的下端面左侧位置水平设置有气缸,气缸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楔形块固定连接,楔形块的下表面的斜面上与打坑机构活动连接,打坑机构的左侧设置有播种与浇水机构,打坑机构的右侧设置有覆土机构;通过设置打坑机构自动完成打坑的动作,通过设置覆土机构自动完成覆土的动作,通过设置播种与浇水机构,完成种子入坑以及浇灌动作,进而完成从打坑到放种子到覆土最后浇灌的一系列动作,大大提高了种苗的效率。

A Multifunctional Seedling Device for Landsca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seedling seedling device for gardens. Two wheels are symmetrically moun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Handles are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surface above the left side wheel. The right side of the handles is adjacent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Cylinders are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right end of the cylinder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rod is fixed with a wedge block, the slope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wedge block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pit-digging mechanism, the left side of the pit-digg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seeding and watering mechanism,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pit-digg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soil-covering mechanism; the pit-digging mechanism is set up to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pit-digging movement. By setting the covering mechanism, the covering action can be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setting the seeding and watering mechanism, the seeds can be put into pits and irrigated, and then a series of actions can be completed, from digging pits to putting seeds into the soil to finally irrigating,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设备,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
技术介绍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的植物多为小型的灌木与花卉,其种粒较小,在对植物进行播种时,目前大多以人工操作为主,园林建设多为大面积操作,长时间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人工操作往往效率较低,栽种过程耗费时间过长可能会过了苗木种子生长的最佳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的播种装置被大量研发,目前的园林用种苗装置功能性上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底板底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轮,底板上表面左侧位于左侧车轮的上方设置有手把,手把的右侧相邻位置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水平方向的下端面左侧位置水平设置有气缸,气缸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楔形块固定连接,楔形块的下表面的斜面上与打坑机构活动连接,打坑机构的左侧设置有播种与浇水机构,打坑机构的右侧设置有覆土机构;打坑机构包括滚轮、升降杆、第一限位板、弹性元件、第二限位板以及推铲,滚轮与楔形块下方的斜面活动连接;滚轮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上,距离上下端面等距位置垂直固定有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升降杆贯穿第一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升降杆贯穿第二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推铲;覆土机构包括支撑底座、转动圆盘、中心轴、第一固定销、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销、第二连杆、固定块、活动元件以及推板,支撑底座的下表面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支撑底座上设置有转动圆盘,转动圆盘的中心设置有通孔,中心轴贯穿转动圆盘中心的通孔,转动圆盘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销,第一固定销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销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上,第二固定销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上侧的正面,第二连杆贯穿底板,设置在底板右侧的方形槽内,第二连杆的下侧左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左侧通过活动元件活动连接有推板;播种与浇水机构包括盖板、隔板、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漏斗、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水龙头、阀门、T形管以及箱体,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箱体内的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水龙头,第二区域的下方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下方设置有阀门,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通过T形接管在播种与浇水机构的下方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手把从底板斜向上延伸至该装置的中间位置后,弯曲向水平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支撑板与底板一体连接,支撑板垂直设置在底板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一定高度后,再向右弯曲90度,延伸至与竖直高度等长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楔形块的斜面设置在下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上方,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弹性元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块的下表面,下端固定在第二限位块的上表面,推铲的前端设置为50-60度的圆弧形尖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固定销与转动圆盘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销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方形槽为一个方形通孔结构,方形槽的宽度大于1.5倍的第二连杆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隔板与箱体的左右侧内壁一体连接,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上方,第一区域内装有浇灌种子的水,第一管道与第一区域连通,漏斗与箱体一体连接,漏斗设置为倒V形,第二管道与漏斗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通过气缸推动伸缩杆左右移动,带动滚轮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杆与第一限位块一起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推铲向下移动,自动完成打坑的动作,弹性元件可以减缓升降杆向下运动的速度,从而保护推铲不会因为突然向下运动造成推铲的瞬间受力过大二遭到破坏;2、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转动圆盘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固定销旋转,通过第一固定销带动第一连杆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固定销固定的第二连杆的上下左右移动,从而自动完成覆土的动作。3、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设置播种与浇水机构,当打坑动作完成后,开启阀门可以完成种子入坑动作,在覆土动作完成后,打开水龙头可以完成浇灌动作,进而完成从打坑到放种子到覆土最后浇灌的一系列动作,大大提高了种苗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打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覆土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播种与浇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气缸;3-伸缩杆;4-楔形块;5-打坑机构;6-覆土机构;7-播种与浇水机构;8-手把;9-车轮;10-支撑板;11-方形槽;51-滚轮;52-升降杆;53-第一限位板;54-弹性元件;55-第二限位板;56-推铲;61-支撑底座;62-转动圆盘;63-中心轴;64-第一固定销;65-第一连杆;66-第二固定销;67-第二连杆;68-固定块;69-活动元件;70-推板;71-盖板;72-隔板;73-第一区域;74-第二区域;75-漏斗;76-第一管道;77-第二管道;78-水龙头;79-阀门;80-T形接管;81-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4,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轮9,底板1上表面左侧位于左侧车轮的上方,设置有手把8,手把8从底板斜向上延伸至该装置的中间位置后,弯曲向水平方向延伸;手把8的右侧相邻位置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与底板1一体连接,支撑板10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一定高度后,再向右弯曲90度,延伸至与竖直高度等长位置;支撑板10水平方向的下端面左侧位置水平设置有气缸2,气缸2与支撑板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气缸2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另一端与楔形块4固定连接,楔形块4的斜面设置在下表面;楔形块4的下表面的斜面上与打坑机构5活动连接,打坑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播种与浇水机构7,打坑机构5的右侧设置有覆土机构6;打坑机构5、覆土机构6以及播种与浇水机构7配合完成种苗动作。打坑机构5包括滚轮51、升降杆52、第一限位板53、弹性元件54、第二限位板55以及推铲56,滚轮51与楔形块4下方的斜面活动连接;优选地,滚轮51为圆形结构,滚轮5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52,升降杆52上,距离上下端面等距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底板(1)底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轮(9),底板(1)上表面左侧位于左侧车轮的上方设置有手把(8),手把(8)的右侧相邻位置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水平方向的下端面左侧位置水平设置有气缸(2),气缸(2)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另一端与楔形块(4)固定连接,楔形块(4)的下表面的斜面上与打坑机构(5)活动连接,打坑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播种与浇水机构(7),打坑机构(5)的右侧设置有覆土机构(6);打坑机构(5)包括滚轮(51)、升降杆(52)、第一限位板(53)、弹性元件(54)、第二限位板(55)以及推铲(56),滚轮(51)与楔形块(4)下方的斜面活动连接;滚轮(5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52),升降杆(52)上距离上下端面等距位置垂直固定有第一限位板(53)以及第二限位板(55);升降杆(52)贯穿第一限位板(53),与第一限位板(53)固定连接;升降杆52贯穿第二限位板(55),与第二限位板(55)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55)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一限位板(53)与第二限位板(55)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4),升降杆(5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推铲(56);覆土机构(6)包括支撑底座(61)、转动圆盘(62)、中心轴(63)、第一固定销(64)、第一连杆(65)、第二固定销(66)、第二连杆(67)、固定块(68)、活动元件(69)以及推板(70),支撑底座(61)的下表面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支撑底座(61)上设置有转动圆盘(62),转动圆盘(62)的中心设置有通孔,中心轴(63)贯穿转动圆盘(62)中心的通孔,转动圆盘(6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销(64),第一固定销(64)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销(66)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67)上,第二固定销(6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67)上侧的正面,第二连杆(67)贯穿底板(1),设置在底板(1)右侧的方形槽(11)内,第二连杆(67)的下侧左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固定块(68),固定块(68)的左侧通过活动元件(69)活动连接有推板(70);播种与浇水机构(7)包括盖板(71)、隔板(72)、第一区域(73)、第二区域(74)、漏斗(75)、第一管道(76)、第二管道(77)、水龙头(78)、阀门(79)、T形管(80)以及箱体(81),箱体(81)的上方设置有盖板71,箱体(81)内的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隔板(72),隔板(72)将箱体(81)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区域(73)与第二区域(74),第一区域(73)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一管道(76),第一管道(76)上设置有水龙头(78),第二区域(74)的下方设置有漏斗(75),漏斗(75)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管道(77),第二管道(77)的下方设置有阀门(79),第二管道(77)与第一管道(76)通过T形接管在播种与浇水机构(7)的下方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园林用种苗装置,底板(1)底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轮(9),底板(1)上表面左侧位于左侧车轮的上方设置有手把(8),手把(8)的右侧相邻位置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水平方向的下端面左侧位置水平设置有气缸(2),气缸(2)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另一端与楔形块(4)固定连接,楔形块(4)的下表面的斜面上与打坑机构(5)活动连接,打坑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播种与浇水机构(7),打坑机构(5)的右侧设置有覆土机构(6);打坑机构(5)包括滚轮(51)、升降杆(52)、第一限位板(53)、弹性元件(54)、第二限位板(55)以及推铲(56),滚轮(51)与楔形块(4)下方的斜面活动连接;滚轮(5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52),升降杆(52)上距离上下端面等距位置垂直固定有第一限位板(53)以及第二限位板(55);升降杆(52)贯穿第一限位板(53),与第一限位板(53)固定连接;升降杆52贯穿第二限位板(55),与第二限位板(55)活动连接,第二限位板(55)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一限位板(53)与第二限位板(55)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4),升降杆(5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推铲(56);覆土机构(6)包括支撑底座(61)、转动圆盘(62)、中心轴(63)、第一固定销(64)、第一连杆(65)、第二固定销(66)、第二连杆(67)、固定块(68)、活动元件(69)以及推板(70),支撑底座(61)的下表面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支撑底座(61)上设置有转动圆盘(62),转动圆盘(62)的中心设置有通孔,中心轴(63)贯穿转动圆盘(62)中心的通孔,转动圆盘(6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销(64),第一固定销(64)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销(66)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67)上,第二固定销(6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67)上侧的正面,第二连杆(67)贯穿底板(1),设置在底板(1)右侧的方形槽(11)内,第二连杆(67)的下侧左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固定块(68),固定块(68)的左侧通过活动元件(69)活动连接有推板(70);播种与浇水机构(7)包括盖板(71)、隔板(72)、第一区域(73)、第二区域(74)、漏斗(75)、第一管道(76)、第二管道(7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颖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霞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