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57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辐和轮辋,所述轮辐和轮辋通过焊接线相互焊接连接,所述轮辋的两侧制作成外轮缘和内轮缘,所述外轮缘与外胎圈座过渡连接,所述内轮缘与内胎圈座过渡连接,所述外胎圈座和内胎圈座分别与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和轮胎装配槽过渡连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和轮胎装配槽之间通过凸峰过渡链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底部位于轮辐焊接线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满足轮胎拆装的基础上,为安装防爆支撑件、胎压传压器等附属件提供一个单独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双底槽曲面的出现,提高了轮辋的整体强度。

A Twin Bottom Groove Tubeless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 bottom groove tubeless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spoke and a rim. The spoke and rim are welded together through a welding line. The two sides of the rim are fabricated into an outer rim and an inner rim. The outer rim is transi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rim seat, the inner rim is transi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rim seat, the outer rim seat and the inner rim seat are welded together. The inner tyre ring seat is transi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of the explosion-proof tyre device and the tire assembly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of the explosion-proof tyre device and the tire assembly groove are connected by a convex transition link. The explosion-proof tyre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t the spoke welding lin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on the basis of satisfying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tires, it can provide a separate installation space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explosion-proof support, tire pressure transmitter and other accesso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rim is improved due to the appearance of double bottom groove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
本技术涉及所有的车轮,具体涉及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
技术介绍
目前,卡车及客车所使用的无内胎车轮都是一个底槽结构,轮廓的尺寸也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作,底槽的用途是使轮胎安装时更便捷。所以该底槽内不方便再安装其他的附属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无内胎车轮不方便安装防爆胎装置、胎压传感器等附属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该车轮能够在满足轮胎拆装的基础上,为安装防爆支撑件、胎压传压器等附属件提供一个单独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双底槽曲面的出现,提高了轮辋的整体强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辐(1)和轮辋(2),所述轮辐(1)和轮辋(2)通过焊接线相互焊接连接,所述轮辋(2)的两侧制作成外轮缘(3)和内轮缘(9),所述外轮缘(3)与外胎圈座(4)过渡连接,所述内轮缘(9)与内胎圈座(8)过渡连接,所述外胎圈座(4)和内胎圈座(8)分别与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过渡连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之间通过凸峰(6)过渡链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底部位于轮辐焊接线处。进一步的,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分别位于外胎圈座(4)内侧和内胎圈座(8)外侧,并且处于中心轴对称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的底槽宽度为20mm~40mm。进一步的,所述轮胎装配槽(7)按照标准要求加工成型,用于轮胎的装配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凸峰(6)为5mm~10mm宽的平直段或圆弧段,作为两个底槽的间隔,增强轮辋曲面强度,同时为安装附属件提供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满足轮胎拆装的基础上,为安装防爆支撑件、胎压传压器等附属件提供一个单独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双底槽曲面的出现,提高了轮辋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1中:1-轮辐、2-轮辋、3-外轮缘、4-外胎圈座、5-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6-凸峰、7-轮胎装配槽、8-内胎圈座、9-内轮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包括轮辐(1)和轮辋(2),所述轮辐(1)和轮辋(2)通过焊接线相互焊接连接,所述轮辋(2)的两侧制作成外轮缘(3)和内轮缘(9),所述外轮缘(3)与外胎圈座(4)过渡连接,所述内轮缘(9)与内胎圈座(8)过渡连接,所述外胎圈座(4)和内胎圈座(8)分别与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过渡连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之间通过凸峰(6)过渡链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底部位于轮辐焊接线处。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分别位于外胎圈座(4)内侧和内胎圈座(8)外侧,并且处于中心轴对称位置,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的底槽宽度为20mm~40mm,轮胎装配槽(7)按照标准要求加工成型,用于轮胎的装配空间,凸峰(6)为5mm~10mm宽的平直段或圆弧段,作为两个底槽的间隔,增强轮辋曲面强度,同时为安装附属件提供支撑,这种结构能够在满足轮胎拆装的基础上,为安装防爆支撑件、胎压传压器等附属件提供一个单独安装空间,同时由于双底槽曲面的出现,提高了轮辋的整体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辐(1)和轮辋(2),所述轮辐(1)和轮辋(2)通过焊接线相互焊接连接,所述轮辋(2)的两侧制作成外轮缘(3)和内轮缘(9),所述外轮缘(3)与外胎圈座(4)过渡连接,所述内轮缘(9)与内胎圈座(8)过渡连接,所述外胎圈座(4)和内胎圈座(8)分别与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过渡连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之间通过凸峰(6)过渡链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底部位于轮辐焊接线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辐(1)和轮辋(2),所述轮辐(1)和轮辋(2)通过焊接线相互焊接连接,所述轮辋(2)的两侧制作成外轮缘(3)和内轮缘(9),所述外轮缘(3)与外胎圈座(4)过渡连接,所述内轮缘(9)与内胎圈座(8)过渡连接,所述外胎圈座(4)和内胎圈座(8)分别与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过渡连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和轮胎装配槽(7)之间通过凸峰(6)过渡链接,所述防爆胎装置安装底槽(5)底部位于轮辐焊接线处。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双底槽的无内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艾赛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