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单元与单元建筑物及其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019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建筑物单元(12)中,将骨架构成材料的地板梁(22)与骨架构成材料的柱子(21)的下端部侧面接合,而将不属于骨架构成材料的屋顶嵌板(23)与柱子(21)的上端部侧面接合而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以往,构成单元建筑物的建筑物单元是由4根柱子与地板梁及屋顶梁等骨架构成材料(构成承担水平力及垂直力的骨架的构成材料)所形成的箱形骨架构造物(现有技术A)。作为现有技术的其他建筑物单元,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82年第201441号公报所记载,曾提出在地板构造物上将柱子直立设置的无屋顶建筑物(现有技术B)。然而,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A)建筑物单元的屋顶高RH无法取得很大。即,如图9所示,在将工场预先生产的建筑物单元搬运至建筑工地时,所能搬运的限制高度Hx为一定值(日本现行道路交通法规限制为3800mm),如将搬运用卡车的载物台的高度降至技术上所许可的最低高度,则单元高度UH的最大值例如为2940mm。对于一栋2层楼的住宅而言,当建筑物单元的间隔L为6.3m时,一定厚度钢材所构成的地板梁及屋顶梁的合理的背尺寸B1、B2约为240mm。而在梁上尺寸b1、梁下尺寸b2分别为30mm、60mm的情况下,屋顶高度RH则以UH-(B1+b1+B2+b2)=2370mm为限。(现有技术B)①由于建筑物单元不具备有屋顶梁,在工场生产阶段时无法设置屋顶,而且分隔等建筑物内部构造也无法完成,所以根本无法提高建筑物单元的工场生产化的比例(图8(A))。②当建筑物单元被保管在保管场时,设置于建筑物单元四周的养护罩会因罩布上的积水而产生养护罩下垂的现象(图8(B))。③在为装配而将建筑物单元吊起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物产生变形。另外,为了避免上述②的情况,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1991年30659号公报上记载,在建筑物单元的柱子上端部之间必须设置支承材料。本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建筑物单元不仅可在其工场生产阶段中对屋顶部分进行组装,并可提高其屋顶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系在由多个骨架构成材料接合而成的建筑物单元中,作为骨架构成材料的柱子的下端部与属于骨架构成材料的地板梁接合,而该柱子的上端部与不属于骨架构成材料之屋顶面支承材料接合而成。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建筑物单元与单元建筑物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单元建筑物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屋顶面支承材料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屋顶面支承材料的装配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屋顶面支承材料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下层建筑物单元与上层建筑物单元的接合构造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图6的要部的示意图。图8为表示无屋顶建筑物单元的示意图。图9为表示建筑物单元在输送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0为表示柱子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单元建筑物10为在基础11的上方放置下层建筑物单元12,在下层建筑物单元12的上方再放置上层建筑物单元13、在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上方再放置屋顶构造物14而构成。下层建筑物单元12(图1-图4)如图1及图2所示,下层建筑物单元12为由4根角钢管制的柱子21、4根型钢制的地板梁22和屋顶嵌板23(屋顶面支承材料)接合成箱形的骨架构造物。柱子21及地板梁22是承担水平力及垂直力并构成建筑物单元12的骨架构造材料。而屋顶嵌板23则不是骨架构成材料。即,建筑物单元12是由各个柱子21的下端部通过焊接与地板梁22固定,各个柱子21的上端部通过后述的固定片23C与屋顶嵌板23以卡榫接合而成。此时,如图3、图4所示、屋顶嵌板23由横条23A及纵条23B组合而成一个框架,通过由接合于横条23A的固定片23C,并通过铆钉条安装在柱子21上端端板21A上。在屋顶嵌板23的下方安装有屋顶基础23D。上层建筑物单元13(图1、图2)上层建筑物单元13与下层建筑物单元12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为由4根角钢管制的柱31、4根型钢管制的地板梁32,再加上屋顶嵌板33(屋顶面支承材料)接合而成的箱形骨架构造体。柱31与地板梁32均为承担水平力与垂直力并形成建筑物单元13的骨架的骨架构成材料。屋顶嵌板33则不是骨架构成材料。即,建筑物单元13在各个柱31的下端部通过焊接与地板梁32固定连接,各个柱31的上端部利用固定片(未图示)与屋顶嵌板33卡榫接合而成。此时,屋顶嵌板33与屋顶嵌板23同样由横条33A与纵条33B所组合的框架形成,在横条33A上接合的固定片(未图示)通过铆钉安装在柱31的上端端板31A上。在屋顶嵌板33的下方装有屋顶基础33D,在屋顶嵌板33的上方则配置有鹰架板33E。因此,单元建筑物是由以下步骤(1)-(5)构筑而成。(1)首先在地基上设置由型钢制成的基础梁41。该基础梁41是在预铸混凝土板或现场灌制之混凝土而成的地基42上用固定螺栓加以固定(图1)。(2)通过耐力螺栓43、螺帽44对下层建筑物单元12的柱21的下端端板21B与基础梁41进行固定连接(图1、图2)。(3)在下层建筑物单元12的上方放置上层建筑物单元13(图6),并通过耐力螺栓45、螺帽46对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柱31的下端端板31B与下层建筑物单元12的柱21的上端端板21A进行固定连接(图6、图7)。(4)在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柱31的上方放置加强梁47(或屋顶顶部构造物14),并利用耐力螺栓等对加强梁47(或屋顶顶部构造物14)与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柱31的上端端板31A进行固定连接(图6)。(5)此时,下层建筑物单元12的屋顶嵌板23的横条23A(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屋顶嵌板33的横条33A沿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地板梁32(加强梁47)或屋顶顶部构造物14配置,横条23A在其纵方向多个位置通过连接件48与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地板梁32连接(图5)。连接件48由紧固螺钉49A固定在地板梁32上,同时,屋顶嵌板23的横条23A由紧固螺钉49B加以固定。在单元建筑物10中,通过调节连接件48与屋顶嵌板23固定位置调整邻接的建筑物单元12的屋顶嵌板23与其屋顶面高度。另外,屋顶嵌板23在通过连接件48固定到上层建筑物13的地板梁32之前系由设置在下层建筑物单元12内的支承材料支撑。以下说明本实施例形态的作用。①由于建筑物单元12的屋顶部分系利用非骨架构成材料的屋顶嵌板23构成,故在屋顶部分不配置骨架构成材料。由于屋顶嵌板23不是骨架构成材料,所以其背尺寸B2可以缩小,其结果是屋顶高度RH能够提高。此外,在建筑物单元12的单元高度UH在一定范围内的前提下,屋顶高度RH可较高,地板梁32的背尺寸B1也可较高,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地板梁强度。地板梁强度与其背尺寸的三次方成比例。②由于建筑物单元12的屋顶部分具有屋顶嵌板23,所以在工场生产阶段时,可对屋顶部分进行组装,且内部间隔等建筑物内部构造可一并完成,并可以提高建筑物单元的工场生产率。而且,建筑物单元12在保管时罩覆的养护罩布由屋顶嵌板23支承,可防止向下垂落现象。另外,即使在为安装建筑物单元12而吊起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使其整个形状变形的情况。③屋顶面支承材料由屋顶嵌板23构成,由于该屋顶嵌板23的横条23A系由固定片23C固定在柱21上,故可简化建筑物单元12的屋顶部分的组装作业。④由作为骨架构成材料的柱21及地板梁22所构成的建筑物单元12的柱21,因在其上端部与上层建筑物单元13的骨架构成材料(柱31或地板梁32)连接,可由不具有屋顶梁(骨架构成材料)的建筑物单元构筑钢骨框架结构。此外,在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多个骨架构成材料接合而成的骨架结构体的建筑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单元为将骨架构成材料的地板梁与骨架构成材料的柱子的下端侧部接合,将不属于骨架构成材料的屋顶面支承材料与该柱子的上端侧部接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理知香大西克则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