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莉专利>正文

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180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背板、护栏、气囊球垫、升降液压缸、底板、气泵、滑动板、伸缩机、顶头和导向槽,所述背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端,底板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支撑腿,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背板的外侧,气泵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内,底板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耳,护栏的底部通过转轴与连接耳转动安装在底板的两端,第一壳体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第一壳体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滑槽,所述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病人在翻身过程中发生下滑从而造成翻身失败,同时节约人力资源,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An auxiliary turning device for nur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turning device for nursing, which comprises a back plate, a guardrail, an balloon cushion, a lifting hydraulic cylinder, a bottom plate, an air pump, a sliding plate, a telescopic machine, a top and a guide groove. The back plate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with a supporting leg, and the second shell is fixed and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ack plate, the air pump is fixed in the second shell, the connecting ears are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guardrail is rotated and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connecting ear, the first shell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shell is fix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auxiliary turning device knot for nursing is used. It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can avoid the patients falling down during the turning over process, which will lead to turning over failur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save human resources and alleviate the work pressure of medical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病床上经常会有些体质虚弱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和身体瘫痪的病人,这些病患需要长期卧床,且无法翻身,很容易患褥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每天给这些病患进行翻身、擦洗和按摩,且一位护理人员搬动病人身体的力度轻重不容易控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现有一种护理用翻身装置,但其设计不合理,翻身时无支点支撑,且翻身板的面积过大,在翻身板的上升过程中很容易使病人沿翻身板向下滑动,从而造成翻身失败,使用不便,且容易将病人滑下床,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背板、护栏、气囊球垫、升降液压缸、底板、气泵、滑动板、伸缩机、顶头和导向槽,所述背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端,底板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支撑腿,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背板的外侧,气泵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内,底板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耳,护栏的底部通过转轴与连接耳转动安装在底板的两端,第一壳体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第一壳体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滑槽,滑动板通过滑槽滑动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升降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滑动板的顶部,升降液压缸的顶部驱动臂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杆,底板上开端两条导向槽,导向槽与滑槽平行,两个连接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顶头,且顶头位于导向槽内,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均干气囊球垫,气泵通过导气管与气囊球垫相连接,伸缩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一侧端面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囊球垫均匀分布在底板的表面,气囊控制钮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前端,每纵向三个气囊球垫为一组且由一个气囊控制钮进行控制,气囊球垫的表面覆盖有棉质软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前端端面两侧转动安装两个固定杆,两个护栏的前端端面上设有卡座,固定杆与护栏上的卡座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头的顶部设有软包垫,顶头的顶部高度不超过导向槽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机上的伸缩杆穿过第一壳体的端面且与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底板上开设两条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由液压缸驱动的顶头,底板上均匀安装若干组气囊球垫,使病人进行翻身时更加方便,避免没有支点造成病人在翻身过程中下滑,造成翻身失败,同时此装置只需一人进行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中伸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中气囊控制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中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背板1、护栏2、气囊球垫3、支撑板4、连接杆5、升降液压缸6、底板7、第一壳体8、支撑腿9、气泵10、第二壳体11、滑动板12、伸缩机13、气囊控制钮14、滑槽15、固定杆16、顶头17和导向槽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背板1、护栏2、气囊球垫3、支撑板4、连接杆5、升降液压缸6、底板7、第一壳体8、支撑腿9、气泵10、第二壳体11、滑动板12、伸缩机13、气囊控制钮14、滑槽15、固定杆16、顶头17和导向槽18,所述背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一端,底板7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支撑腿9,第二壳体11固定安装在背板1的外侧,气泵10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11内,底板7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耳,护栏2的底部通过转轴与连接耳转动安装在底板7的两端,第一壳体8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底部,第一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滑槽15,滑动板12通过滑槽15滑动安装在第一壳体8的底部,升降液压缸6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2的顶部,升降液压缸6的顶部驱动臂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杆5,底板7上开端两条导向槽18,导向槽18与滑槽15平行,两个连接杆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顶头17,且顶头17位于导向槽18内,底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均干气囊球垫3,气泵10通过导气管与气囊球垫3相连接,伸缩机13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8的一侧端面上,所述气囊球垫3均匀分布在底板7的表面,气囊控制钮14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前端,每纵向三个气囊球垫3为一组且由一个气囊控制钮14进行控制,气囊球垫3的表面覆盖有棉质软垫;所述底板7的前端端面两侧转动安装两个固定杆16,两个护栏2的前端端面上设有卡座,固定杆16与护栏2上的卡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顶头17的顶部设有软包垫,顶头17的顶部高度不超过导向槽18高度;所述伸缩机13上的伸缩杆穿过第一壳体8的端面且与滑动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气囊控制钮14对气囊球垫3进行控制,在对病人进行翻身前,先将护栏2抬起,将固定杆16与护栏2连接并使护栏2固定,防止翻身过程中病人掉下床,之后医护人员找到离病人翻身方向最近的一组气囊球垫3,并通过气泵10对其充气,气囊球垫3将病人抵住,气囊球垫3上设有软垫,提高病人舒适感,通过伸缩机13驱动滑动板12滑动,并使顶头17在导向槽18内移动,将顶头17移动到病人的后方,打开升降液压缸6,顶头17被抬起,从而使病人顺利翻身。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气囊控制钮14对气囊球垫3进行控制,在对病人进行翻身前,先将护栏2抬起,将固定杆16与护栏2连接并使护栏2固定,防止翻身过程中病人掉下床,之后医护人员找到离病人翻身方向最近的一组气囊球垫3,并通过气泵10对其充气,气囊球垫3将病人抵住,气囊球垫3上设有软垫,提高病人舒适感,通过伸缩机13驱动滑动板12滑动,并使顶头17在导向槽18内移动,将顶头17移动到病人的后方,打开升降液压缸6,顶头17被抬起,从而使病人顺利翻身。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背板(1)、护栏(2)、气囊球垫(3)、升降液压缸(6)、底板(7)、气泵(10)、滑动板(12)、伸缩机(13)、顶头(17)和导向槽(1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一端,底板(7)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支撑腿(9),第二壳体(11)固定安装在背板(1)的外侧,气泵(10)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11)内,底板(7)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耳,护栏(2)的底部通过转轴与连接耳转动安装在底板(7)的两端,第一壳体(8)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底部,第一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滑槽(15),滑动板(12)通过滑槽(15)滑动安装在第一壳体(8)的底部,升降液压缸(6)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2)的顶部,升降液压缸(6)的顶部驱动臂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杆(5),底板(7)上开端两条导向槽(18),导向槽(18)与滑槽(15)平行,两个连接杆(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顶头(17),且顶头(17)位于导向槽(18)内,底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均干气囊球垫(3),气泵(10)通过导气管与气囊球垫(3)相连接,伸缩机(13)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8)的一侧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背板(1)、护栏(2)、气囊球垫(3)、升降液压缸(6)、底板(7)、气泵(10)、滑动板(12)、伸缩机(13)、顶头(17)和导向槽(1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一端,底板(7)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支撑腿(9),第二壳体(11)固定安装在背板(1)的外侧,气泵(10)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11)内,底板(7)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耳,护栏(2)的底部通过转轴与连接耳转动安装在底板(7)的两端,第一壳体(8)固定安装在底板(7)的底部,第一壳体(8)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滑槽(15),滑动板(12)通过滑槽(15)滑动安装在第一壳体(8)的底部,升降液压缸(6)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2)的顶部,升降液压缸(6)的顶部驱动臂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安装连接杆(5),底板(7)上开端两条导向槽(18),导向槽(18)与滑槽(15)平行,两个连接杆(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顶头(17),且顶头(17)位于导向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莉高苹
申请(专利权)人:杨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