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91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受电结构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受电模块、磁铁;充电底座外壳内部布设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结构;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线圈、第二发射线圈;电磁结构包括第一电磁结构、第二电磁结构;无线充电模块向无线受电模块输送电能,无线受电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连接,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磁结构和第二电磁结构产生磁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将机器人从池塘或鱼缸中取出即可实现充电,充电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下清洁机器人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清洁机器人用于清洁池塘、鱼缸等的侧壁和底壁,靠本体内部的电池驱动。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工作特性使其必须长时间浸在水中,这样当机器人本体内电池的电量耗尽时,是不方便将本体取出鱼缸进行充电的。现有的水下清洁机器人电量不足或耗尽后,需要人为将机器人从池塘或鱼缸内取出充电,充电不便,使用体验较差;且无远程控制功能或远程控制功能使用效果不好,导致产品智能化程度低,清洁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解决了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所述受电结构布设在所述机器人的外壳内部,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受电模块、磁铁;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为整个机器人供电;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为L形,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固定在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内部布设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发射线圈和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电磁结构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向无线受电模块输送电能,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发送充电信号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电磁结构和第二电磁结构产生与所述磁铁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磁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射线圈与所述垂直部平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与所述水平部平行;所述接收线圈布设在所述机器人的外壳的底壁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机器人的外壳的底壁平行。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的直径大于接收线圈的直径,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的直径大于接收线圈的直径。更进一步的,所述垂直部粘贴固定在所述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上。再进一步的,所述垂直部通过抓钩固定在所述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磁铁为永磁铁,所述第一电磁结构和第二电磁结构均为电磁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线圈电流方向使得电磁铁产生与所述磁铁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磁力。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电磁结构布设有两个,两个第一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的圆周外围;所述的第二电磁结构布设有两个,两个第二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的圆周外围;相适配的,所述的磁铁也布设有两个,两个磁铁布设在所述接收线圈的圆周外围。又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电磁结构的中心连线穿过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的圆心;所述两个第二电磁结构的中心连线穿过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的圆心;所述两个磁铁的中心连线穿过所述接收线圈的圆心。更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三发射线圈,所述电磁结构还包括第三电磁结构;所述第二发射线圈和第二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水平部的上部;所述第三发射线圈和第三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水平部的下部。再进一步的,所述垂直部的顶端位于池塘或鱼缸的水位以上,在所述垂直部的顶部布设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充电底座布设在池塘或鱼缸的内部,当机器人需要充电时,运动至充电底座处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将机器人从池塘或鱼缸中取出即可实现充电,机器人可以贴近垂直部或水平部实现无线充电,充电方便,便于使用,解决了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不便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在进行充电时,通过电磁结构和磁铁使得无线充电模块和无线受电模块之间位置稳定,保证长时间稳定可靠充电;通过设计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实现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之间稳定可靠的通信。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充电位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充电位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充电位置再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出的鱼缸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充电底座的垂直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出的鱼缸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受电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提出的鱼缸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框图;图7是图6中无线充电模块和无线受电模块的电路框图。附图标记:P、外壳;P-1垂直部;P-2、水平部;1、无线通信模块;21、第一电磁结构;31、第一发射线圈;32、第二发射线圈;33、第三发射线圈;4、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M、外壳;M1、底壁;5、磁铁;6、接收线圈;7、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8、第二控制模块;9、粘贴部;10、牛眼轴承;11、内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充电底座的防水外壳P为L形,L形的外壳P包括垂直部P-1和水平部P-2,外壳P固定在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11上;在外壳P内部布设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4、无线充电模块、电磁结构;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布设在垂直部P-1上的第一发射线圈31和布设在水平部P-2上的第二发射线圈32;电磁结构包括布设在垂直部P-1上的第一电磁结构21、布设在水平部P-2上的第二电磁结构;受电结构布设在机器人的外壳M内部,受电结构包括第二控制模块8、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7、无线受电模块、磁铁5等,无线受电模块包括接收线圈6,无线受电模块为整个机器人供电;参见图1至图7所示。无线充电模块与无线受电模块通过电磁感应进行能量传输;无线受电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7进行通信,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7与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4通过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4与第一控制模块进行通信;第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电磁结构21和第二电磁结构产生与磁铁5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磁力,从而使得第一电磁结构21和第二电磁结构与磁铁5相吸或相斥。当机器人需要充电时,机器人寻找充电底座,向充电底座运动,当机器人上的无线受电模块靠近或者对准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模块(垂直部P-1上的第一发射线圈31或者水平部P-2上的第二发射线圈32)时,无线充电模块向无线受电模块输送电能,无线受电模块在接收到电能后发送充电信号至第二控制模块8,第二控制模块8接收到充电信号后,向机器人的主控模块发送信号,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整个机器人的运行,主控模块在接收到充电信号后控制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停止运行;而且,第二控制模块8将接收到的充电信号发送至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7,经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7发送至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4,然后经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4发送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磁结构(第一电磁结构21或者第二电磁结构)产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所述受电结构布设在所述机器人的外壳内部,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受电模块、磁铁;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为整个机器人供电;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为L形,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固定在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内部布设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发射线圈和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电磁结构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向无线受电模块输送电能,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发送充电信号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电磁结构和第二电磁结构产生与所述磁铁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磁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底座和受电结构;所述受电结构布设在所述机器人的外壳内部,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受电模块、磁铁;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受电模块为整个机器人供电;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为L形,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固定在池塘或鱼缸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充电底座的外壳内部布设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发射线圈和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电磁结构包括布设在所述垂直部上的第一电磁结构、布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电磁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向无线受电模块输送电能,所述无线受电模块发送充电信号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电磁结构和第二电磁结构产生与所述磁铁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磁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与所述垂直部平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与所述水平部平行;所述接收线圈布设在所述机器人的外壳的底壁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机器人的外壳的底壁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的直径大于接收线圈的直径,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的直径大于接收线圈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于敬东鲜策江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塔波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