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979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包括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2,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CAN收发器U1,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电源隔离模块U3,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三极管Q1,保险丝FS1,接插件P1。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超小型信号继电器将本节点从CAN总线上分离,从而增强CAN总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微处理器的CAN模块引脚通过双通道数字隔离器后与CAN收发器相连,引入电源隔离模块使双通道数字隔离器所采用的两个电源完全隔离,可以很好实现总线上各节点的电气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
技术介绍
高大空间建筑如体育馆、仓库、影剧院等场所具有易燃物品多、火灾危险性大等特点,必须有效控制此类场所的初期火灾,防止火灾的蔓延。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是控制建筑初期火灾的重要自动灭火设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可作为连接现场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面向广播的串行系统的总线结构框架,CAN总线具有网络结构简单、数据通信稳定可靠和良好的错误检测等特点,在智能检测与控制领域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在环境恶劣、电磁辐射干扰性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中。由于一些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虽然CAN接口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CAN驱动器的极限接收电压时,CAN驱动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因此,为了适应强干扰环境或较高的性能要求,必须对CAN总线各通信节点实行电气隔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用以克服现有技术方案中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差,差动的信号电路易被自身接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AN收发器,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电源隔离模块,超小型信号继电器和接插件;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连接发送端、接收端、第一电源和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4脚和5脚均接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5脚、6脚、7脚分别与CAN收发器的2脚、4脚、1脚连接;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8脚与CAN收发器的3脚相连接后经滤波电容接地;所述滤波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CAN收发器的8脚经第二电阻接地,CAN收发器的7脚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经保险丝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5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CAN收发器的7脚,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与4脚相连接、2脚与5脚相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3脚和6脚分别与接插件的1脚和2脚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8脚接第二电源;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1脚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一二极管正极接第二电源;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微处理器连接;电源隔离模块的2脚、4脚和1脚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第三电源和地。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容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并联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CAN收发器采用PCA82C250。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通道数字隔离器采用ADUM1201ARZ。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隔离模块采用B0505S-1WR2。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超小型信号继电器采用HFD4/5。进一步的,所述的保险丝采用贴片自恢复保险丝。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为STM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CAN节点出现严重错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STM32控制超小型信号继电器将本节点从CAN总线上分离,从而增强CAN总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微处理器的CAN模块引脚通过双通道数字隔离器ADUM1201ARZ后与CAN收发器PCA82C250相连,引入电源隔离模块B0505S-1WR2将双通道数字隔离器ADUM1201ARZ所采用的两个电源完全隔离,可以很好实现总线上各节点的电气隔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AN收发器U1,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电源隔离模块U3,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和接插件P1;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连接发送端CANRXD、接收端CANTXD、第一电源VDD和地VSS;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的4脚和5脚均接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的5脚、6脚、7脚分别与CAN收发器U1的2脚、4脚、1脚连接;双通道数字隔离器U2的8脚与CAN收发器U1的3脚相连接后经滤波电容接地;所述滤波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CAN收发器U1的8脚经第二电阻R2接地,CAN收发器U2的7脚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7脚连接,CAN收发器U2的6脚经保险丝FS1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5脚连接;,CAN收发器U1的5脚悬空;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CAN收发器U1的7脚,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CAN收发器U1的6脚;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7脚与4脚相连接、2脚与5脚相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3脚和6脚分别与接插件P1的1脚和2脚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8脚接第二电源(+5V电源);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的1脚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第二电源;三极管Q1的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微处理器的STM32的GPIO口PC12连接;电源隔离模块U3的2脚、4脚和1脚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第三电源和地。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容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并联组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CAN收发器U1采用PCA82C25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述的双通道数字隔离器采U2用ADUM1201ARZ。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隔离模块U3采用B0505S-1WR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超小型信号继电器RL1采用HFD4/5。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保险丝FS1采用贴片自恢复保险丝。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为STM3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AN收发器,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电源隔离模块,超小型信号继电器和接插件;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连接发送端、接收端、第一电源和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4脚和5脚均接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5脚、6脚、7脚分别与CAN收发器的2脚、4脚、1脚连接;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8脚与CAN收发器的3脚相连接后经滤波电容接地;所述滤波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CAN收发器的8脚经第二电阻接地,CAN收发器的7脚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经保险丝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5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CAN收发器的7脚,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与4脚相连接、2脚与5脚相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3脚和6脚分别与接插件的1脚和2脚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8脚接第二电源;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1脚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一二极管正极接第二电源;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微处理器连接;电源隔离模块的2脚、4脚和1脚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第三电源和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动跟踪定位消防系统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AN收发器,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电源隔离模块,超小型信号继电器和接插件;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连接发送端、接收端、第一电源和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4脚和5脚均接地;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5脚、6脚、7脚分别与CAN收发器的2脚、4脚、1脚连接;双通道数字隔离器的8脚与CAN收发器的3脚相连接后经滤波电容接地;所述滤波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CAN收发器的8脚经第二电阻接地,CAN收发器的7脚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经保险丝与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5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CAN收发器的7脚,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CAN收发器的6脚;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7脚与4脚相连接、2脚与5脚相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3脚和6脚分别与接插件的1脚和2脚连接;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8脚接第二电源;超小型信号继电器的1脚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一二极管正极接第二电源;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微处理器连接;电源隔离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立伟许万彬汪昕隆王梓行陈铁辉江思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