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基座和通断系统,所述的基座上铰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的操作手柄与通断系统连接,所述的操作手柄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操作手柄上滑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的驱动杆上连接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与辅助板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达到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在配电线路中所起的作用是分断和接通电路,更具体地讲,通过触头系统的一对可分离的触头对的闭合或分离实现电线路的接通或断开来保护电路和用电设备。当线路出现异常故障时,例如短路时,由触头对的分离而快速地分断电路,以避免设备损坏;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促使触头对分离而快速地分断电路。如业界周知之理,在载流情况下触头分离会产生电弧,尤其是在断开短路大电流时,电弧的能量大,对触头的烧蚀严重,因此在断路器、接触器等各种开关电器中,通常都设置灭弧装置来熄灭电弧,以保证电器设备运行安全。目前,公告号为CN2071831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它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操作手柄、杠杆、跳扣、锁扣、连杆,操作手柄铰接设置在外壳开关口的一侧,另一侧上设有第一轴体,杠杆、锁扣套设在第一轴体上,操作手柄与跳扣之间经U型连杆连接,杠杆上设有第二轴体,跳扣套设在第二轴体上形成跳扣与杠杆的铰接,锁扣上设有卡口,跳扣上对应卡口位置设有卡块,还包括有用于复位操作手柄的第一复位机构,用于复位杠杆的第二复位机构,用于复位锁扣的第三复位机构。这种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结构简单,电路故障并触头对分离后,操作手柄通过第一复位机构沿着铰接处向下翻转,当电路完善之后,再将操作手柄沿着铰接处向上拨动并定位,通过连杆实现触头对闭合。当需要对电路紧急断电时,需要工人手动拨动操作手柄,以将电路切断;这种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较短,其在昏暗环境下,工人拨动操作手柄甚至需要用手摸着外壳,然后用手沿着外壳向下拨动,手指碰到操作手柄继而将操作手柄向下拨动,然而外壳内部由通电转为断电会产生电弧,在灭弧室损坏的情况下,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通过在操作手柄上设置辅助板,通过辅助板带动操作手柄翻转,达到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基座和通断系统,所述的基座上铰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的操作手柄与通断系统连接,所述的操作手柄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操作手柄上滑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的驱动杆上连接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与辅助板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驱动杆,螺杆随着驱动杆的转动而发生转动,继而通过螺纹的传动,使辅助板往远离驱动杆的方向沿着操作手柄滑动,从而能够便于工人把握辅助板,通过拨动辅助板即可实现操作手柄的拨动,使得工人在不用触碰基座的前提下,即可轻松拨动操作手柄,达到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操作手柄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杆定位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设置,使驱动杆不易随意发生转动,继而对辅助板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增加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定位凹孔、定位柱、弹性件、安装孔,所述的定位凹孔开设于驱动杆上,所述的安装孔开设于操作手柄上,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柱连接,所述的定位柱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凹孔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因弹性件的弹力作用顶靠于定位凹孔的内壁上,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对驱动杆定位,操作简便;当带动驱动杆转动的作用力大于摩擦力时,即可实现驱动杆的转动,松开驱动杆后,通过摩擦力即可自行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通过转向组件与螺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向组件的设置,使驱动杆能够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向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与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的外径,在驱动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省力效果,从而使工人驱动辅助板移动更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采用橡胶制成的防滑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的设置,有效增加了工人手部与驱动杆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工人带动驱动杆转动更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动驱动杆,使驱动杆通过转向组件带动螺杆转动,继而使螺杆通过螺纹推动辅助板往远离驱动杆的方向移动,通过拨动辅助板即可实现操作手柄的翻转,使得工人在不必触摸基座的前提下即可轻易触碰到辅助板,达到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体现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体现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座;2、通断系统;21、静触头;22、动触头;23、连杆机构;24、电磁系统;25、灭弧室;3、操作手柄;31、铰接部;32、接触部;4、转向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51、滑杆;52、螺杆;61、驱动杆;62、辅助板;63、防滑条;7、限位机构;71、定位凹孔;72、定位柱;73、弹性件;74、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断路器,包括基座1和通断系统2,基座1上铰接有操作手柄3。通断系统2包括静触头21、动触头22、连杆机构23、电磁系统24、灭弧室25。静触头21固定在基座1上。连杆机构23的一端与操作手柄3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22固定。电磁系统24固定在基座1上并与动触头22连接。灭弧室25固定在基座1上,用以消除电弧。动触头22、电磁系统24串联。正向扳动操作手柄3,通过连杆机构23的传动,使动触头22与静触头21抵触;当反向扳动操作手柄3,通过连杆机构23的传动,动触头22与静触头21分离。上述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操作手柄3包括一体化设置的铰接部31和接触部32。铰接部31铰接在基座1上,接触部32从基座1上伸出。在接触部32的外壁上转动连接驱动杆61。驱动杆61的外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采用橡胶制成的防滑条63。在接触部32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52。螺杆52与驱动杆61之间设置有转向组件4。转向组件4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第一齿轮41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42的外径。将第一齿轮41固定在驱动杆61上,将第二齿轮42固定在螺杆5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均为伞齿轮。在接触部32上固定有滑杆51,滑杆51与螺杆52平行。辅助板62上开设有螺纹孔,将螺杆52螺纹连接在螺杆52孔中,并将辅助板62滑动连接在滑杆51上。驱动杆61旋转,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二齿轮42随着第一齿轮41的转动而转动,继而使第二齿轮42带动螺杆52转动,通过螺纹的传动,使辅助板62往远离操作手柄3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便于工人把握辅助板62。在接触部3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杆61定位的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包括定位凹孔71、定位柱72、弹性件73、安装孔74。多个定位凹孔71开设于驱动杆61上,并使多个定位凹孔71沿着驱动杆61的轴心均匀分布。安装孔74开设于接触部32上。弹性件73的一端与安装孔74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柱72固定连接。定位柱72穿设于安装孔74中,并将远离弹性件73的一端与定位凹孔71抵触。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包括基座(1)和通断系统(2),所述的基座(1)上铰接有操作手柄(3),所述的操作手柄(3)与通断系统(2)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手柄(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61),所述的操作手柄(3)上滑动连接有辅助板(62),所述的驱动杆(61)上连接有螺杆(52),所述的螺杆(52)与辅助板(62)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基座(1)和通断系统(2),所述的基座(1)上铰接有操作手柄(3),所述的操作手柄(3)与通断系统(2)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手柄(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61),所述的操作手柄(3)上滑动连接有辅助板(62),所述的驱动杆(61)上连接有螺杆(52),所述的螺杆(52)与辅助板(62)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手柄(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杆(61)定位的限位机构(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机构(7)包括定位凹孔(71)、定位柱(72)、弹性件(73)、安装孔(74),所述的定位凹孔(71)开设于驱动杆(61)上,所述的安装孔(74)开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兰嵩,汪跃辉,
申请(专利权)人:科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