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造、地道工程、公路桥梁等工程结构中的变形缝。目的是解决原技术中存在的变形缝不平整、有缝等问题。技术方案是在变形缝混凝土上预埋变形缝钢边,在此钢边台阶上倾斜装配并列的可动转杆,转杆内设置弹簧或/和弹性拨动杆。优点是实现变形缝平整无缝,适用范围广泛,坚固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造、地道工程、公路桥梁等工程结构中的变形缝,专指一种工程结构变形缝的机械应变式无缝处理技术。 在
技术介绍
中,房屋建造、地道设施、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为了避免结构的过大变形或不均匀沉降而损坏工程结构,必须依照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在结构中设置必要的变形缝;由于变形缝是一条数厘米宽的大缝,不设法盖起来,就影响正常使用。为了达到既不失去变形缝的结构作用,又不影响正常使用的目的,目前普通做法是用钢板把变形缝盖起来,钢板与变形缝之间不能刚性连接,这样,坐车越过变形缝的人都知道,钢板的反弹声很大时,使人怀疑是否汽车出了问题。近年来,人们干脆在变形缝上不设钢盖板,从而坐车越过变形缝时,不再出现那种可怕的反弹声,但这种做法,是以车轮撞击变形缝角钢的棱角为代价,换取过去的钢板反弹声,这种做法,从爱护车辆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倒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结构变形缝的机械应变式无缝处理技术,解决原技术存在的因变形缝不平整而严重影响使用和钢度差,常需要经常修理的问题,依照本技术制作的变形缝,坚固耐用,完全平整无缝,故满足使用要求。本技术不仅对平面变形缝适用,对垂直变形缝同样适用。不仅对温度变形缝适用,对沉降变形缝同样适用,因此,本技术是各种工程结构变形缝的通用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其特征是在立面变形缝(16)两侧外墙面(17)、外墙体(18)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其钢边(1)之间倾斜装配并列的转杆(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如下其特征是在水平变形缝(16)上部混凝土(9)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变形缝钢边(1)台阶上倾斜装配并列的可动转杆(3),转杆(3)中弹簧放置槽(14)内装配复位弹簧(5)。其特征是在水平变形缝(16)上部混凝土(9)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变形缝钢边(1)台阶上倾斜装配并列的可动转杆(3),转杆(3)中拨动杆放置槽(15)内装配弹性拨动杆(2)。其特征是在水平变形缝(16)上部混凝土(9)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变形缝钢边(1)台阶上倾斜装配并列的可动转杆(3),转杆(3)中装配复位弹簧(5)和弹性拨动杆(2)。其特征是在水平变形缝(16)上部混凝土(9)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变形缝钢边(1)台阶上倾斜装配并列的可动转杆(3),并列转杆(3)端部纵向通孔有拉力钢丝(19),拉力钢丝(19)一端连接拉力弹簧(20),拉力弹簧(20)另一端固定在变形缝钢边(1)上。其特征是变形缝钢边(1)上倾斜装配并列的转杆(3),排列的转杆(3)安装后与变形缝钢边(1)倾斜角为α=30至60度,最佳α角为35~55度。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形缝(16)上部台阶上预埋变形缝钢边(1),在其变形缝钢边之腹板(6)处固定弹性拨动杆(2)外端。其特征是所述变形缝(16)之间用螺栓(13)固定由支架(12)和橡胶带(11)组成可变形的止水带(4),止水带(4)和转杆(3)之间、变形缝钢边(1)和转杆(3)之间装配半液态填料(8),在拐角处装配防水密封膏(10)。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形缝钢边(1)上端向变形缝16内侧伸出水平边沿,其上表面与混凝土(9)地面、转杆(3)上表面紧贴形成平面。其特征是所述转杆(3)两端外边为弧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由于采用金属转杆,故变形缝坚固耐用。(2)由于采用金属转杆为倾斜角排列,故随变形缝宽度的变化,转杆在弹簧、拨动杆、重力(垂直变形缝时)作用下,实现转杆转动,始终使表面平整无缝。(3)由于转杆以简支梁形式置于变形缝钢边之间,故转杆两端支承点不均等的下降或上升时,并不影响转杆的使用功能,扩大了使用范围,除满足温度伸缩缝使用要求外,还满足了沉降缝的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图4中水平无缝变形缝结构K-K逆时针旋转90°后放大剖示图,图2是图1中A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4中L-L局部剖示图,图4是图1中N向顺时针旋转90°后缩小示意图,图5是图7中O-O剖示图,图6是图5中B-B剖示图,图7是水平转杆示意图,图8是弹簧示意图,图9是图8中P向视图,图10是缝变窄时拔动杆拔动转杆反时针转动工作原理图,图11是缝变宽时拔动杆拔动转杆顺时针转动工作原理图,图12是弹簧原始状态示意图,图13是弹簧安装后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4是弹簧在缝变窄时工作示意图,图15是弹簧在缝变宽时工作示意图,图16是立面无缝变形缝外视图,也是图17的M视图,图17是图16的Q-Q剖视图,图18是立面转杆主视图,图19是图18的左视图,图20是图18的R-R剖视图,图21是水平无缝变形缝另一种结构的平面视图。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变形缝钢边,2-弹性拨动杆,3-转杆,4-变形止水带(部件),5-复位弹簧,6-变形缝钢边之腹板,7-铆固铁件,8-半液态填料,9-混凝土,10-防水密封膏,11-变形止水带之橡胶带,12-变形止水带之防锈支架,13-螺栓,14-弹簧放置槽,15-拨动杆放置槽,16-变形缝,17-外墙面,18-外墙体,19-拉力钢丝,20-拉力弹簧,21-弹簧固定点。下面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和图2,为水平变形缝,两边混凝土9之间是变形缝16,混凝土9两侧上方各有两个台阶,预置或预埋带有铆固铁件7的变形缝钢边1,此钢边1上端呈“ ”形,外侧与混凝土9最上的台阶相配合,内侧与转杆3上端台阶相配合,其三者上表面紧贴,平整无缝,弹性转杆3中间槽放置矩形或圆形等形状复位弹簧5,转杆3另一槽两端装配对称的弹性拨动杆2与变形缝钢边之腹板6连接,特别说明转杆3这一槽一端装配弹性拨动杆2的工作也能实现技术目的。变形槽16之间用螺栓13装配,变形止水带4,变形止水带4由防锈支架12外侧有橡胶带11组成,在变形止水带4和上面转杆3之间、转杆3侧面与变形缝钢边1之间装有半液态填料8。其半液态,填充物的作用一是对各部件起润滑防腐作用,二是防水缝外砂粘掉入缝内,在变形止水带4和变形缝钢边1之间接触拐角处,装配防水密封膏10。这里需说明的是该专利技术中,当变形缝为水平缝时,可动转杆3是其核心内容,一种技术方案是单独由复位弹簧5和转杆3组成可动转杆3,倾斜而并列的可动转杆3可直接与变形缝钢边1配合,而变形缝钢边1预埋在混凝土9中,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单独由弹性拨动杆2和转杆3组成可动转杆3,倾斜而并列的可动转杆3可与变形缝钢边1配合。第三技术方案是将复位弹簧5和弹性拨动杆2与转杆3共同组成转杆3,同理倾斜而并列的可动转杆3与变形缝钢边1配合。第四技术方案是并列倾斜转杆3侧面通孔有拉力钢丝19,钢丝19另一端连接拉力弹簧20,弹簧20另一端固定在钢边1上。第五技术方案是当变形缝为垂直缝时,仅仅需要转杆3和钢边1配合即可。参看图3和图4,在图4中,α角倾斜的可动转杆3依次排列在水平变形缝16中,变形缝16上下两侧装配变形缝钢边1,此一侧或两侧钢边1上固定弹性拨动杆2,由于复位弹簧5和弹性拨动杆2位于转杆3内,故与转杆3的倾斜角α一致。该α为安装后的倾斜角,取值范围在30~60度,最佳范围在35~55度。在图3中,复位弹簧5位于转杆3凹槽中,弹性拨动杆2位于转杆3一侧面凹槽中,对其左、右接触的两个转杆3起弹性拨动作用。参见图5至图7,图6转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工程结构变形缝的机械应变式无缝处理技术,其特征是:在立面变形缝(16)两侧外墙面(17)、外墙体(18)中预埋变形缝钢边(1),其钢边(1)之间倾斜装配并列的转杆(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鲁立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