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嘴及具有该排水嘴的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24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嘴及具有该排水嘴的移动空调,所述排水嘴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面中心处设置限制孔,所述限制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所述内管内部设置出水通道,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设置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置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排水嘴具有双层结构,既可以与所述内管进行装配,也可以与所述外管进行装配,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嘴的装配需求,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嘴及具有该排水嘴的移动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排水嘴及具有该排水嘴的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空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动空调在工作时同样会产生冷凝水,需要通过排水嘴进行排水,排水嘴通常设置在移动空调的中隔板上,现有技术中的排水嘴,一般由排水嘴主体、排水接头及密封圈组成,其尺寸固定,只能与单一尺寸的排水管连接,通用性较差,对排水嘴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移动空调的应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排水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嘴通用性较差、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水嘴,所述排水嘴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面中心处设置限制孔,所述限制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所述内管内部设置出水通道,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设置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置加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环形间隔分布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内管的外壁面上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开口端沿周向方向设置第二导向斜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上设置倒角。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外壁面上设置螺纹,用于所述排水嘴与外接排水管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嘴还包括水塞,所述水塞包括柱形塞和/或圆塞,所述柱形塞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圆塞与所述外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柱形塞包括波纹柱,所述波纹柱的上端设置有凸台,所述波纹柱的下端设置扁形圆柱,所述凸台与所述波纹柱、所述扁形圆柱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水塞采用弹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嘴还包括水帽,所述水帽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排水嘴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嘴具有双层结构,既可以与内管进行装配,也可以与外管进行装配,可以适用不同规格排水管的装配需求,大大扩充了其应用范围;且所述排水嘴设置加强结构,在确保所述排水嘴强度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所述排水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与排水管连接性能可靠;另外,所述排水嘴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安装、拆卸,操作简单。(2),本技术对所述中隔板进行功能分区,并根据不同区域分别设置漏水孔和具有多种形式的落水孔,大大提高了整机除水效率;且所述落水孔具有不同围堰高度,能够满足在不同水位下的排水要求,及时有效的缓解了中隔板的积水压力;(3),本技术在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开设导流孔的支撑筋条,不仅具有支撑、定位所述中隔板上部件的作用,还具有引流、防止窜风等效果,使得所述中隔板在具有支撑及引流作用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4),本技术中所述中隔板上同时设置有落水孔和排水嘴,排水嘴具有将冷凝水排出机体外的功能,落水孔具有将冷凝水引流至移动空调底盘上的功能,且沿排水嘴方向,中隔板倾斜向下设置,有利于冷凝水由排水嘴排出,大大提高了中隔板的排水功能,降低中隔板上出现冷凝水积存的几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空调,以提高移动空调的排水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移动空调,包括中隔板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排水嘴,所述排水嘴设置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移动空调与上述排水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移动空调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隔板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类落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二类落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二类落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排水嘴的剖切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排水嘴的正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柱形塞的结构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七中中隔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八中支撑筋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九中支撑筋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一中落水孔的结构视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一中围挡的正视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二中围挡的正视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三中落水孔的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中隔板;21-蒸发器区;22-送风蜗壳区;23-支撑筋条;231-缺口;232-折板;233-缓冲板;2331-弧度板;2332-侧板;234-开孔;24-排水嘴;241-外管;242-内管;243-出水通道;244-第二导向斜面;246-加强筋;247-间隙通道;248-外螺纹;249-柱形塞;2491-波纹柱;2492-凸台;2493-扁形圆柱;25-一类落水孔;251-第一围堰;252-第一导向斜面;26-二类落水孔;261-第一孔口;262-第二围堰;2621-支撑圈;2622-预留孔;263-第四围堰;27-三类落水孔;28-漏水孔;29-围挡;291-细孔;292-细管;210-下部围堰;211-上部围堰;212-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中层接水盘包括中隔板2,中隔板2包括蒸发器区21和送风蜗壳区22,将中隔板2进行分区,并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排水结构,能够满足其上不同部件的排水需求。蒸发器区21上部安装有蒸发器部件,送风蜗壳区22上部安装有送风蜗壳部件,中隔板2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中隔板2和蒸发器部件之间,能够有效避免中隔板2与蒸发器部件直接接触时,温度较低的冷凝水将二者冻结在一起,本技术中支撑装置优选设置为支撑筋条23。蒸发器表面由于空气冷热对流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因此在蒸发器区21设置有落水孔和排水嘴24,在除湿模式下,将排水嘴24与排水管连接,能够将冷凝水排出机体外,落水孔可以将冷凝水流入下层接水盘,用于给制冷状态下的冷凝器翅片进行降温。为了使中隔板2上的冷凝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嘴24,将中隔板2沿排水嘴24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为1°-4°,更优选设置为2°-3°。2°-3°的倾斜角度,既保证了冷凝水能够沿着倾斜的中隔板2向排水嘴24方向排出,又不会因为倾斜角度过大导致冷凝水来不及从落水孔中落下,致使冷凝水全部外排,造成冷凝水的冷量浪费。在中隔板2上联合设置落水孔和排水嘴24,当中隔板2上的冷凝水量较少时,可以关闭排水嘴24,将冷凝水通过落水孔进入下层接水盘;当移动空调在除湿模式下工作时,打开排水嘴24,将排水嘴24排水管及时排出冷凝水。通过排水嘴24排水管排出冷凝水以及通过落水孔处理冷凝水,能够避免蒸发器区21内存在积水,影响移动空调正常运作。实施例一本技术中落水孔设置在蒸发器区21上,如图3所示,落水孔上设置有围堰,根据设置围堰的不同高度将落水孔分为一类落水孔25、二类落水孔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嘴(24)包括内管(242)和外管(241),所述外管(241)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面中心处设置限制孔,所述限制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内管(242)的外径,所述内管(242)内部设置出水通道(243),所述内管(242)外壁与所述外管(24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通道(247),所述间隙通道(247)内设置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嘴(24)包括内管(242)和外管(241),所述外管(241)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面中心处设置限制孔,所述限制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内管(242)的外径,所述内管(242)内部设置出水通道(243),所述内管(242)外壁与所述外管(24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通道(247),所述间隙通道(247)内设置加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246),所述加强筋(246)环形间隔分布在所述内管(242)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242)的外壁面上靠近所述出水通道(243)的开口端沿周向方向设置第二导向斜面(2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244)上设置倒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41)的外壁面上设置外螺纹(2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刚冷晓刚成日雄陈明侠耿德国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