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82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护栏。所述河道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弧形肋、第二弧形肋、第三弧形肋、第四弧形肋、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河道护栏结构强度较好、便于维护且具有较好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护栏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护栏。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河道护栏一般只具有简单的防护功能,其结构强度有限、维护不便且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好、便于维护且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河道护栏。一种河道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弧形肋、第二弧形肋、第三弧形肋、第四弧形肋、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另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磨砂块,所述多个磨砂块均呈菱形,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一弧形肋与所述第二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三弧形肋与所述第四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提醒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弧形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抵持,所述第二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二弧形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抵持并邻近于所述第一弧形肋,所述第三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弧形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抵持,所述第四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四弧形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抵持并邻近于所述第三弧形肋。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提醒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磨砂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多个磨砂块均由磁铁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提醒件为蜂鸣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肋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肋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均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三弧形肋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弧形肋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均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方向折弯。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磨砂块均呈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磨砂块上均套设有多个防护块。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防护块均由橡胶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一弧形肋、所述第二弧形肋、所述第三弧形肋、所述第四弧形肋均由钢铁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河道护栏,由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第三连接柱的一端均穿设于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第三连接柱的另一端均穿设于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第四支撑柱,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柱与第四支撑柱增加了用于河道护栏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一弧形肋与第二弧形肋均位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柱之间,第三弧形肋与第四弧形肋均位于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柱之间,在增加河道护栏结构强度的同时,又提升了河道护栏整体的视觉效果,通过用于河道护栏间的空隙量即可欣赏河道风景,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磨砂块,多个磨砂块呈菱形,当游客趴在第一连接杆时,通过磨砂块增加了第一连接杆与游客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的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传感器可通过测得第一连接杆的承受压力值与控制器内预存的压力值进行比较,便于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河道护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为图1所示河道护栏的左视图。附图中标号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护栏100,该河道护栏100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第四支撑柱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一连接柱17、第二连接柱18、第三连接柱19、第一弧形肋20、第二弧形肋21、第三弧形肋22、第四弧形肋23、传感器(图未示出)、控制器(图未示出)与提醒件(图未示出),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第四支撑柱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一连接柱17、第二连接柱18、第三连接柱19、第一弧形肋20、第二弧形肋21、第三弧形肋22、第四弧形肋23均由钢铁材质制成。第一支撑柱11与第二支撑柱12相互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柱13与第四支撑柱14均位于远离第一支撑柱11与第二支撑柱12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一连接柱17、第二连接柱18与第三连接柱19的一端均穿设于第一支撑柱11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柱12,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一连接柱17、第二连接柱18与第三连接柱19的另一端均穿设于第三支撑柱13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14,第一弧形肋20与第二弧形肋21均位于第一连接杆15与第一连接柱18之间,第三弧形肋22与第四弧形肋23均位于第二连接杆16与第三连接柱19之间,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内。第一连接杆15与第二连接杆16上均设置有多个磨砂块151,多个磨砂块151呈圆形或菱形,可以理解地,多个磨砂块151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接杆15与第二连接杆16上,多个磨砂块151均由磁铁材质制成,多个磨砂块151上均套设有多个防护块(图未示出)可以理解地,多个防护块均由橡胶材质制成。第一连接柱17、第二连接柱18与第三连接柱19均位于第一连接杆15与第二连接杆16之间,第一连接柱17邻近于第一连接杆15,第三连接柱19邻近于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弧形肋、第二弧形肋、第三弧形肋、第四弧形肋、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另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磨砂块,所述多个磨砂块均呈菱形,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一弧形肋与所述第二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三弧形肋与所述第四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提醒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弧形肋、第二弧形肋、第三弧形肋、第四弧形肋、传感器、控制器与提醒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的另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磨砂块,所述多个磨砂块均呈菱形,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柱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一弧形肋与所述第二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三弧形肋与所述第四弧形肋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所述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提醒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弧形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抵持,所述第二弧形肋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延伸至所述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二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可青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