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门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尾门防夹系统。汽车尾门防夹系统包括防夹感应模块和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当防夹条受到挤压时,设置在第一导电体内的第一导线和设置在第二导电体内的第二导线会导通,将电阻短路,与之连接的控制器会检测到回路电流变化,从而控制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停止工作并开启尾门,其中支撑杆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转载套、丝杠、内杆和外杆;驱动电机与转载套连接,转载套插入在移位套内,且在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在移位套内移动,从而完成与丝杠的连接和断开,当防夹条受到挤压时,控制器会控制电磁铁关闭,从而使驱动电机无法带动丝杠运动,也就无法控制尾门继续关闭,此时尾门也不受力,不会继续挤压,保证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尾门防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门
,具体而言,涉及汽车尾门防夹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防夹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通过传感器、生命检测仪或者机械结构检测车门是否夹到人或物体,将检测结果发送到到单片机,并由单片机控制车门是否再次打开,从而起到一种安全防护作用。然而这几种汽车防夹系统都存在一些缺陷:当司机关闭车门后马上开车,若乘客是在车门外且身体或衣物被车门夹住,将会马上摔倒并卷入车底,并有可能造成伤害或身亡;在关闭汽车尾门或侧门时,当手、其他部位或者物品不小心处于车门闭合状态中,会对手或者其他部位夹伤,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由于现有的系统或设备无法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如乘客的背包、衣物或者身体被车门夹住,而后被卷入车底最终付出生命代价。这些发生意外的事件的最大原因就是车门防夹系统不完善。因此,提供一种防夹效果好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防夹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防夹系统,包括防夹感应模块和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所述防夹感应模块与所述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防夹感应模块包括柔性的防夹条、固定支架、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控制器;所述防夹条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在汽车尾门上;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体内,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体内,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通过电阻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设置在所述防夹条内,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支撑杆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转载套、丝杠、内杆和外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内杆端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外杆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套接在所述外杆内;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之间套设有移位套,所述移位套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载套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移位套远离所述转载套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在所述电磁套未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未连接,在所述电磁套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转载套在所述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电磁铁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设置有弹力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阻位于所述第一导线远离所述控制器的一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适配的装配槽,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防夹条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防夹感应模块还包括供电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移位套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限位块一侧,且远离所述弹簧;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驱动电机的轴线、所述转载套的轴线和所述移位套的轴线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杆内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移位套的定位凸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定位凸起开设有通孔,所述移位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位套通过螺栓与所述定位凸起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杆外壁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启闭的开关。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防夹系统,包括防夹感应模块和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防夹感应模块与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连接;防夹感应模块包括柔性的防夹条、固定支架、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控制器;当防夹条受到挤压时,设置在第一导电体内的第一导线和设置在第二导电体内的第二导线会导通,然后将电阻短路,与之连接的控制器会检测到回路电流变化,从而控制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停止工作并开启尾门,其中支撑杆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转载套、丝杠、内杆和外杆;驱动电机与转载套连接,转载套插入在移位套内,且在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在移位套内移动,从而完成与丝杠的连接和断开,当防夹条受到挤压时,控制器会控制电磁铁关闭,从而使驱动电机无法带动丝杠运动,也就无法控制尾门继续关闭,此时尾门也不受力,不会继续挤压,保证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中防夹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中防夹条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中固定支架与防夹条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中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防夹系统中移位套与转载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标:11-驱动电机;12-丝杠;122-丝杠螺母;21-移位套;211-限位块;22-转载套;23-弹簧;24-电磁铁;25-挡边;26-直线轴承;31-外杆;32-内杆;100-防夹条;110-固定件;120-电阻;200-固定支架;310-第一导线;320-第二导线;330-第一导电体;340-第二导电体;350-弹力件;360-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夹感应模块和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所述防夹感应模块与所述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防夹感应模块包括柔性的防夹条、固定支架、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控制器;所述防夹条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在汽车尾门上;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体内,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体内,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通过电阻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设置在所述防夹条内,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支撑杆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转载套、丝杠、内杆和外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内杆端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外杆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套接在所述外杆内;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之间套设有移位套,所述移位套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载套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移位套远离所述转载套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在所述电磁套未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未连接,在所述电磁套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转载套在所述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电磁铁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夹感应模块和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所述防夹感应模块与所述尾门支撑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防夹感应模块包括柔性的防夹条、固定支架、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控制器;所述防夹条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在汽车尾门上;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体内,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体内,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通过电阻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设置在所述防夹条内,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支撑杆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转载套、丝杠、内杆和外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内杆端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外杆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套接在所述外杆内;所述转载套与所述丝杠之间套设有移位套,所述移位套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载套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移位套远离所述转载套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在所述电磁套未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未连接,在所述电磁套通电时,所述转载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转载套在所述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伟,姜建新,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厚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