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凤楼专利>正文

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1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包括排水管、连接头、导通管、引导漏斗、土层、外表壳、引流管、渗漏板、倒流漏斗、牵引管、防渗结构,排水管位于引导漏斗的下端,引导漏斗的下表面与导通管的上表面相贴合,土层位于外表壳的下端,引流管嵌入安装于土层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结构上设有防渗结构,将防渗结构安装在排水建筑上,通过防渗漏层将水引入牵引导通层,通过牵引导通层对水吸附并且将水传导给疏导层,通过疏导层传导给倒流层,通过倒流层传导给渗透管进行吸附排出水,通过防渗结构保护建筑不被水渗透,造成建筑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给排水工程建筑,内部给水,建筑内部排水,建筑消防给水,建筑内部热水供应,建筑中水系统,居住小区给水,排水,污水提升与局部处理等。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132376.7的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其结构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出水管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进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配合螺纹,进水管通过配合螺纹与出水管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进水管的外端安装有外卡板,但是该现有技术防渗不强,造成建筑进水,建筑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防渗不强,造成建筑进水,建筑体松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包括排水管、连接头、导通管、引导漏斗、土层、外表壳、引流管、渗漏板、倒流漏斗、牵引管、防渗结构,所述排水管位于引导漏斗的下端,所述引导漏斗的下表面与导通管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土层位于外表壳的下端,所述引流管嵌入安装于土层的内部,所述渗漏板位于倒流漏斗的上端,所述倒流漏斗与牵引管相连通,所述牵引管位于连接头的右端,所述牵引管右表面与防渗结构的左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防渗结构包括倒流层、疏导层、牵引导通层、防渗漏层、外层挡板、倒流轨、渗漏引流槽、渗透管,所述倒流层与渗漏引流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疏导层的下表面与倒流层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疏导层位于渗透管的左端,所述疏导层的上表面与牵引导通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牵引导通层的上表面与防渗漏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倒流轨位于外层挡板的下端,所述渗漏引流槽位于外层挡板的下端,所述防渗漏层的上表面与外层挡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层挡板位于渗透管的上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排水管位于连接头的下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通管与排水管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疏导层的左表面与牵引管的右表面相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通管的直径为10cm,高为15cm。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通管的为圆柱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结构上设有防渗结构,将防渗结构安装在排水建筑上,通过防渗漏层将水引入牵引导通层,通过牵引导通层对水吸附并且将水传导给疏导层,通过疏导层传导给倒流层,通过倒流层传导给渗透管进行吸附排出水,通过防渗结构保护建筑不被水渗透,造成建筑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渗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排水管、2-连接头、3-导通管、4-引导漏斗、5-土层、6-外表壳、7-引流管、8-渗漏板、9-倒流漏斗、10-牵引管、11-防渗结构、1101-倒流层、1102-疏导层、1103-牵引导通层、1104-防渗漏层、1105-外层挡板、1106-倒流轨、1107-渗漏引流槽、1108-渗透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渗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包括排水管1、连接头2、导通管3、引导漏斗4、土层5、外表壳6、引流管7、渗漏板8、倒流漏斗9、牵引管10、防渗结构11,所述排水管1位于引导漏斗4的下端,所述引导漏斗4的下表面与导通管3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土层5位于外表壳6的下端,所述引流管7嵌入安装于土层5的内部,所述渗漏板8位于倒流漏斗9的上端,所述倒流漏斗9与牵引管10相连通,所述牵引管10位于连接头2的右端,所述牵引管10右表面与防渗结构11的左表面相贴合。本技术中,所述防渗结构11包括倒流层1101、疏导层1102、牵引导通层1103、防渗漏层1104、外层挡板1105、倒流轨1106、渗漏引流槽1107、渗透管1108,所述倒流层1101与渗漏引流槽11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疏导层1102的下表面与倒流层110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疏导层1102位于渗透管1108的左端,所述疏导层1102的上表面与牵引导通层1103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牵引导通层1103的上表面与防渗漏层1104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倒流轨1106位于外层挡板1105的下端,所述渗漏引流槽1107位于外层挡板1105的下端,所述防渗漏层1104的上表面与外层挡板1105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层挡板1105位于渗透管1108的上端,所述排水管1位于连接头2的下端,所述导通管3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疏导层1102的左表面与牵引管10的右表面相贴合,所述导通管3的直径为10cm,高为15cm,所述导通管3的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连接头2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本技术中,所述排水管1主要承担雨水,污水,农田排灌等排水的任务,排水管分为塑料排水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所述连接头2是用来连接水管的一种部件,水管接头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外螺纹端接式水管接头,卡套式水管接头,自固式水管接头。在进行使用时将防渗结构11安装在排水建筑上,通过防渗漏层1104将水引入牵引导通层1103,通过牵引导通层1103对水吸附并且将水传导给疏导层1102,通过疏导层1102传导给倒流层1101,通过倒流层1101传导给渗透管1108进行吸附排出水,通过防渗结构11保护建筑不被水渗透,造成建筑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防渗不强,造成建筑进水,建筑体松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将防渗结构安装在排水建筑上,通过防渗漏层将水引入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连接头、导通管、引导漏斗、土层、外表壳、引流管、渗漏板、倒流漏斗、牵引管、防渗结构,所述排水管位于引导漏斗的下端,所述引导漏斗的下表面与导通管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土层位于外表壳的下端,所述引流管嵌入安装于土层的内部,所述渗漏板位于倒流漏斗的上端,所述倒流漏斗与牵引管相连通,所述牵引管位于连接头的右端,所述牵引管右表面与防渗结构的左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防渗结构包括倒流层、疏导层、牵引导通层、防渗漏层、外层挡板、倒流轨、渗漏引流槽、渗透管,所述倒流层与渗漏引流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疏导层的下表面与倒流层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疏导层位于渗透管的左端,所述疏导层的上表面与牵引导通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牵引导通层的上表面与防渗漏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倒流轨位于外层挡板的下端,所述渗漏引流槽位于外层挡板的下端,所述防渗漏层的上表面与外层挡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层挡板位于渗透管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工程建筑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连接头、导通管、引导漏斗、土层、外表壳、引流管、渗漏板、倒流漏斗、牵引管、防渗结构,所述排水管位于引导漏斗的下端,所述引导漏斗的下表面与导通管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土层位于外表壳的下端,所述引流管嵌入安装于土层的内部,所述渗漏板位于倒流漏斗的上端,所述倒流漏斗与牵引管相连通,所述牵引管位于连接头的右端,所述牵引管右表面与防渗结构的左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防渗结构包括倒流层、疏导层、牵引导通层、防渗漏层、外层挡板、倒流轨、渗漏引流槽、渗透管,所述倒流层与渗漏引流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疏导层的下表面与倒流层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疏导层位于渗透管的左端,所述疏导层的上表面与牵引导通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牵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凤楼
申请(专利权)人:邹凤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