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包括主进气道、空气滤清器、电子节气门以及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和所述电子节气门之间且可在第一进气状态和第二进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由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空气,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环境空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通过设置备用进气装置于主进气道相配合,能够为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量;在主进气道出现堵塞时,备用进气装置会继续提供足够的空气,确保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
本技术属于飞机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涡轮增压式的,另一种是自然进气式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采用自然进气的方式。随着混合动力飞机的飞行高度上升,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自然进气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空气需求量;且如果在减速时,需要减小进气量,自然进气方式不能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量。如果飞机在冬季或偏冷地区飞行,若主进气道发生结冰堵塞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进气,进而导致发动机停转。另外,现有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有一定噪声污染,发动机的噪声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进气系统设备,保证为飞机提供适当的、洁净的空气流量。现有技术不能全面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目的是实现为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包括主进气道、空气滤清器、电子节气门以及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和所述电子节气门之间且可在第一进气状态和第二进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由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空气,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环境空气。所述备用进气装置中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所述主进气道具有一个进气口,主进气道的进气口为横截面积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的渐扩口。所述主进气道的进气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通过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备用进气装置和电子节气门之间通过第二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备用进气装置包括具有用于让环境空气进入的备用进气口的备用进气道和套设于备用进气道上且用于控制备用进气口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外套管。所述备用进气道上的备用进气口设置多个且所有备用进气口在备用进气道上为沿周向分布。所述外套管具有将所述备用进气口打开的避让孔和将备用进气口关闭的封闭部。所述外套管上的避让孔设置多个且避让孔的数量与所述备用进气口的数量相同,相邻的每两个避让孔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封闭部。所述备用进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且为螺纹连接,备用进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节气门连接。本技术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通过设置备用进气装置于主进气道相配合,能够为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量;在主进气道出现堵塞时,备用进气装置会继续提供足够的空气,确保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技术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备用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主进气道;2、空气滤清器;3、备用进气道;301、第二进气口;302、第二出气口;303、备用进气口;4、电子节气门;5、共振消声器;6、发动机;7、外套管;701、避让孔;702、封闭部;8、固定板;T1、温度传感器;P1、压力传感器;Q1、流量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P2、压力传感器;Q2、流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包括主进气道1、空气滤清器2、电子节气门4以及位于空气滤清器2和电子节气门4之间且可在第一进气状态和第二进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由空气滤清器2过滤后的空气,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环境空气。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主进气道1、空气滤清器2、备用进气装置和电子节气门4为沿进气方向依次布置,电子节气门4可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电子节气门4处于打开状态时,外界的环境空气可通过进气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中;电子节气门4处于关闭状态时,外界的环境空气不能通过进气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中。电子节气门4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节气门4的开度大小可调节,电子节气门4可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如图1所示,主进气道1用于接收外界的环境空气,空气滤清器2用于对主进气道1中流出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流入备用进气装置中,然后空气经电子节气门4等部件流入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中。主进气道1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管道,主进气道1具有一个第一进气口和一个第一出气口,外界的环境空气经第一进气口进入主进气道1,进入主进气道1中的环境空气经第一出气口流入空气滤清器2。主进气道1和空气滤清器2之间通过第一进气管路连接,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主进气道1的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2的进气口连接,第一进气管将主进气道1中的环境空气引导至空气滤清器2中进行过滤。空气滤清器2对环境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环境空气中的杂质。空气滤清器2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作为优选的,主进气道1的第一进气口为横截面积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的渐扩口,以保证进气量充足,提高整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在混合动力飞机在寒冷地区或者冬季飞行时,可能会发生结冰情况,潮湿空气中的冷凝水在主进气道1和/或空气滤清器2处结冰,导致主进气道1和/或空气滤清器2被堵塞,当出现堵塞报警后,可打开备用进气装置,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二进气状态,通过备用进气装置为发动机正常供气,进气系统正常工作,也能够为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量,确保混合动力飞机的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混合动力飞机的适应性。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外界的环境空气直接进入备用进气装置中(直接进入是指外界的环境空气不经过主进气道1和空气滤清器2流入备用进气装置中),然后环境空气经电子节气门4进入发动机中,确保发动机能够正常工作。当主进气道1和/或空气滤清器2未被堵塞时,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此时外界的环境空气是依次经过主进气道1和空气滤清器2后,流入备用进气装置中,然后环境空气经电子节气门4进入发动机中。作为优选的,备用进气装置中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在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外界的环境空气经过备用进气装置内部设置的过滤网的过滤后,流入电子节气门4,过滤后的空气经电子节气门4进入发动机中。备用进气装置和电子节气门4之间通过第二进气管路连接,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备用进气装置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电子节气门4连接,第二进气管将备用进气装置中的空气引导至电子节气门4。如图1所示,主进气道1的第一进气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T1、压力传感器P1和流量传感器Q1,温度传感器T1用于检测第一进气口处的温度,压力传感器P1用于检测第一进气口处的气压,流量传感器Q1用于检测第一进气口处的空气流量。发动机的进气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T2、压力传感器P2和流量传感器Q2,温度传感器T2用于检测发动机的进气口处的温度,压力传感器P2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包括主进气道、空气滤清器和电子节气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和所述电子节气门之间且可在第一进气状态和第二进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由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空气,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环境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包括主进气道、空气滤清器和电子节气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和所述电子节气门之间且可在第一进气状态和第二进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备用进气装置;处于第一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由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空气,处于第二进气状态时的备用进气装置设置成用于接收环境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进气装置中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道具有一个进气口,主进气道的进气口为横截面积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的渐扩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道的进气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飞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道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通过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备用进气装置和电子节气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雪倩,李慧颖,程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