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177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36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包括钩尾销(1)、钩尾框(2)、中心楔块(3)、后从板(4)、缓冲箱体(5)、缓冲塞(6)和弹性胶泥芯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尾框(2)前端连接钩尾销(1),钩尾框(2)中部通过缓冲塞(6)固定缓冲箱体(5),中心楔块(3)设置于缓冲箱体(5)后端,后从板(4)设置于中心楔块(3)后端,弹性胶泥芯体(7)设置于缓冲箱体(5)内部。通过采用弹性胶泥芯体非线性阻尼特性结构的设计,使本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获得良好的缓冲特性;缓冲箱体与前从板的一体化结构,解决了受车体底架安装空间限制的难题;整体锻造的缓冲塞提高了车钩的对中复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机车车辆牵引缓冲装置主要由缓冲装置、车钩和钩尾框等部件组成,其缓冲装置是核心部件,它设置于机车与车辆、或机车与机车之间。在列车运行中,牵引缓冲装置用于传递机车牵引力和制动、连挂时的冲击力,通过吸收或降低机车在制动、加速等非匀速行驶中产生的纵向作用力,降低由纵向冲击力引起的车钩横向分力和车辆脱轨系数,改善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延长车体寿命,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现有技术方案是通过弹性元件的压缩弹性及阻尼特性达到缓冲及能量吸收的目的。它的特点是运行平滑、低速阻抗力小、缓冲效果好;缺点是行程大,在弯道制动时车钩容易压偏,自动对中复位功能不足,造成车钩横向力过大,不利于中部机车的安全运营。因此,在大秦线特殊工况下,该型钩缓装置禁止用于中部编组机车。同时,该缓冲装置维护费用较高,在运行8~10万公里就经常发生弹性体缓冲饼破损,每年需要进行整个钩缓装置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包括钩尾销、钩尾框、中心楔块、后从板、缓冲箱体、缓冲塞和弹性胶泥芯体,所述钩尾框前端连接钩尾销,钩尾框中部通过缓冲塞固定缓冲箱体,中心楔块设置于缓冲箱体后端,后从板设置于中心楔块后端,弹性胶泥芯体设置于缓冲箱体内部。其中,缓冲箱体内部中,上部设置弹簧组件;下部设置弹性胶泥芯体,弹簧座设置于弹簧组件和弹性胶泥芯体后部。缓冲箱体与前从板一体化结构,可满足机车缓冲装置纵向338毫米安装尺寸要求。其中,缓冲塞为U型结构,U型的缓冲塞顶部圆台抵在缓冲箱体的前侧。缓冲塞可提供车钩水平复位。其中,弹簧座后方设置动板,动板上方设置外固定板;动板下方设置固定斜板,固定斜板下端设置楔块,楔块后部贴合中心楔块。其中,中心楔块内倾斜的摩擦面与楔块的摩擦面贴合,楔块的外侧大摩擦面与固定斜板的内侧面贴合,楔块的下部小摩擦面与弹簧座的顶部斜面贴合,固定斜板的外侧摩擦面与动板的内侧面贴合,动板的外侧面与外固定板贴合。此机构由9个耐磨金属锻造成型的摩擦块、3个弹簧座和6个弹簧组成对称的10对可自动复原的摩擦副,将机车运行中的冲击作用能量转化成摩擦热消耗掉。其中,弹性胶泥芯体位于缓冲箱体内底部中央位置,其底面与缓冲箱体内底面贴合,其顶部与弹簧座的下部贴合并随动。其中,所述弹性胶泥芯体内部设置缸筒,带单向阀的活塞通过弹性胶泥芯体密封结构安装在缸筒内,缸筒内充满的弹性胶泥,缸筒活塞端外侧设置防尘密封套筒,其中,活塞末端设置泄压腔,泄压腔通过挡块密封,泄压腔内设置钢球。弹性胶泥芯体密封结构包括缸盖,其位于缸筒开口端并密封缸筒。缸套内部包括密封圈、导向套、O形密封圈、尾盖和支撑块,其中,所述密封圈和导向套通过尾盖和支撑块定位,O形密封圈镶嵌在密封圈内、尾盖通过弹簧卡圈固定在缸盖内。密封圈为两个,导向套为三个;密封圈上分别镶嵌两道O形密封圈。通过采用弹性胶泥芯体非线性阻尼特性结构的设计,使本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获得良好的缓冲特性;缓冲箱体与前从板的一体化结构,解决了受车体底架安装空间限制的难题;整体锻造的缓冲塞提高了车钩的对中复位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示意图1。图2为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示意图2。图3为弹性胶泥芯体示意图。图4为弹性胶泥芯体密封结构示意图。图5为弹性胶泥芯体阻尼特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和图2示出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包括钩尾销1、钩尾框2、中心楔块3、后从板4、缓冲箱体5、缓冲塞6和弹性胶泥芯体7,所述钩尾框2前端连接钩尾销1,钩尾框2中部通过缓冲塞6固定缓冲箱体5,中心楔块3设置于缓冲箱体5后端,后从板4设置于中心楔块3后端,弹性胶泥芯体7设置于缓冲箱体5内部。缓冲箱体5内部中,上部设置弹簧组件8;下部设置弹性胶泥芯体7,弹簧座9设置于弹簧组件8和弹性胶泥芯体7后部。钩尾框2中的缓冲塞6为U型结构,每两个突出的圆台连成一体,圆台顶部与车钩尾部平面相对,其后部抵在缓冲箱体5的底面,其作一是限制车钩的自由摆角;二是在车钩的摆角大于自由摆角时,把缓冲装置的恢复力传递到车钩尾部平面,为车钩提供复位力。弹簧座9后方设置动板11,动板11上方设置外固定板10;动板11下方设置固定斜板12,固定斜板12下端设置楔块13,楔块13后部贴合中心楔块3。中心楔块3内倾斜的摩擦面与楔块13的摩擦面贴合,楔块13的外侧大摩擦面与固定斜板12的内侧面贴合,楔块13的下部小摩擦面与弹簧座9的顶部斜面贴合,固定斜板12的外侧摩擦面与动板11的内侧面贴合,动板11的外侧面与外固定板10贴合。中心楔块3的顶部平面与相对的后从板随动,摩擦元件和弹簧座9组成10对摩擦副,在缓冲箱体5底部弹簧组8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摩擦元件的相对移动,摩擦副将机车底架传递给牵引缓冲装置的冲击能量转化成摩擦热消耗。本技术缓冲箱体5,将前从板和安装摩擦机构和弹性胶泥芯体的腔体设计结合成一体,解决了摩擦胶泥复合结构的牵引缓冲装置在现有机车338毫米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弹性胶泥芯体7位于缓冲箱体5内底部中央位置,其底面与缓冲箱体5内底面贴合,其顶部与弹簧座9的下部贴合并随动。图3和图4示出弹性胶泥芯体7内部设置缸筒16,带单向阀的活塞14通过弹性胶泥芯体密封结构18安装在缸筒16内,缸筒16内充满的弹性胶泥17,缸筒16活塞端外侧设置防尘密封套筒15。活塞装配体14压入缸筒16内,将缸筒16内充满的弹性胶泥17的体积压缩,使缸筒16内的弹性胶泥17的压力按预定设计刚度上升,从而使活塞杆提取的静反力上升,达到能量储存的目的;在有压缩速度的时候,弹性胶泥17在通过活塞与缸筒16内壁之间的环形缝隙时,在运动活塞14的前端面形成高压腔,在运动活塞14的后端面形成低压腔,产生压力差。即有压缩速度的时候,由活塞杆同时传递出动压力,此时的动压力随压入速度的升高而增大。密封结构通过尾盖164和支撑块165将双层密封圈162和三组导向套163定位,用弹簧卡圈166将其固定在缸盖161内,两道O型密封圈167阻断了压力的传递,使两层密封塞162独立工作,增加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和疲劳寿命;密封圈162从缸盖开口端装入,不会损伤密封,此结构解决了活塞杆直径与密封的径向厚度比值很小时密封的安装难题。活塞末端设置泄压腔141,泄压腔141通过挡块密封,泄压腔141内设置钢球143,由于当缸筒16内的弹性胶泥被压缩时将储存能量,促使活塞装配体14有反弹趋势,当压缩动能为零时,活塞装配体14开始反弹。当速度很小时,活塞装配体14的弹力按芯体的静态反弹力曲线回弹(弹性胶泥的压强只是克服系统内的静摩擦力形成的静态反弹力),当有速度回弹时,活塞14上的单向阀打开,使活塞装配体14的反弹阻尼尽可能的减小,促使活塞装配体14按静态反弹力曲线回弹,从而加快了芯体的反弹速度,缩短了反弹时间,提高了缓冲器系统的响应系数。在低温情况下,弹性胶泥粘度增大,活塞14压缩弹性胶泥后向左回复时阻力增加,此时钢球143在压差作用下回迅速向右弹开,贴靠在挡块142左侧,单向阀打开,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包括钩尾销(1)、钩尾框(2)、中心楔块(3)、后从板(4)、缓冲箱体(5)、缓冲塞(6)和弹性胶泥芯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尾框(2)前端连接钩尾销(1),钩尾框(2)中部通过缓冲塞(6)固定缓冲箱体(5),中心楔块(3)设置于缓冲箱体(5)后端,后从板(4)设置于中心楔块(3)后端,弹性胶泥芯体(7)设置于缓冲箱体(5)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包括钩尾销(1)、钩尾框(2)、中心楔块(3)、后从板(4)、缓冲箱体(5)、缓冲塞(6)和弹性胶泥芯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尾框(2)前端连接钩尾销(1),钩尾框(2)中部通过缓冲塞(6)固定缓冲箱体(5),中心楔块(3)设置于缓冲箱体(5)后端,后从板(4)设置于中心楔块(3)后端,弹性胶泥芯体(7)设置于缓冲箱体(5)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箱体(5)内部中,上部设置弹簧组件(8);下部设置弹性胶泥芯体(7),弹簧座(9)设置于弹簧组件(8)和弹性胶泥芯体(7)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塞(6)为U型结构,U型的缓冲塞(6)顶部圆台抵在缓冲箱体(5)的前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座(9)后方设置动板(11),动板(11)上方设置外固定板(10);动板(11)下方设置固定斜板(12),固定斜板(12)下端设置楔块(13),楔块(13)后部贴合中心楔块(3)。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机车用牵引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楔块(3)内倾斜的摩擦面与楔块(13)的摩擦面贴合,楔块(13)的外侧大摩擦面与固定斜板(12)的内侧面贴合,楔块(13)的下部小摩擦面与弹簧座(9)的顶部斜面贴合,固定斜板(12)的外侧摩擦面与动板(11)的内侧面贴合,动板(11)的外侧面与外固定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安徽揭长安谢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