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有效解决车窗清理不方便,不干净,以及清理繁琐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箱体内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套筒,套筒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一扭簧,转轴上套装有棘轮,棘轮的右侧设有棘爪,棘爪的左端接触棘轮,右端竖直朝上,棘爪的中部贯穿有立杆,棘爪与立杆之间设有第二扭簧,转轴上套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棘轮的下方,第一齿轮的前侧有双面齿条,齿条的左侧设有压簧,齿条的后侧面与第一齿轮啮合,齿条的前侧面有第二齿轮,转轴上有刮板,套筒上有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好处解决了传统热气吹扫不干净,缓慢以及手工除霜除雾操作繁琐的问题,整个装置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
本实用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
技术介绍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冬天时天气寒冷,窗户或者窗户玻璃等玻璃出现雾气,是因为室内外、车内外温差大,同时室内、车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温骤降时会使窗户玻璃上的水汽凝结成霜,或者空气中的水汽凝成霜依附在窗户玻璃上,下雪时雪层底部也会牢牢的粘连在窗户玻璃上,这些都非常难以清理,并且徒手清理的话,会很不方便。有毛巾、车刷等工具难以在短时间内清除,同时一般处理不干净,容易影响可见度,特别是车窗上的霜雪,对行车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现有的车窗上一般采用加热或者汽车暖风系统吹出热风除霜,但是由于汽车电源电压降低,电功率不足除霜效果不明显,同样也会相对比较耗电,除霜效率低,并且在室外时,窗户上经常会落各种杂物,也影响除霜效果,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更快捷,更彻底的除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可有效解决车窗清理不方便,不干净,以及清理繁琐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后端开口的箱体,箱体内装有竖直可旋转的转轴,转轴上套装有套筒,套筒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套筒的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转轴的外侧,套筒与转轴相对旋转会使第一扭簧旋转;转轴上套装有棘轮,棘轮固定在套筒的下端面并与转轴不接触,棘轮的右侧设有棘爪,棘爪的左端接触棘轮,右端竖直朝上,棘爪的中部贯穿有立杆,立杆的下端固定在箱体的底部,棘爪与立杆之间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使棘爪的左端压紧棘轮;转轴上套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可带动转轴旋转,第一齿轮位于棘轮的下方,第一齿轮的前侧啮合有水平且可左右移动的齿条,齿条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齿,齿条的左侧与箱体之间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固定在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上;齿条的后侧面与第一齿轮啮合,齿条的前侧面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且有齿的部分为180度;转轴的上方设有刮板,刮板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水平朝左,刮板的高度低于棘爪的右端的高度,套筒上设有擦板,擦板的一端固定在套筒上,另一端水平超右,擦板位于刮板的下方。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解决了传统热气吹扫不干净,缓慢以及手工除霜除雾操作繁琐的问题,整个装置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并且可以保证玻璃具有一定的干燥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配合图。图4为套筒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棘轮的俯视图。图6为本装置的左视剖面图。图7为刮板的结构图。图8为刮板和擦板的俯视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8给出,本技术包括后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内装有竖直可旋转的转轴2,转轴2上套装有套筒3,套筒3与转轴2之间设有第一扭簧4,第一扭簧4的一端固定在套筒3的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转轴2的外侧,套筒3与转轴2相对旋转会使第一扭簧4旋转;转轴2上套装有棘轮5,棘轮5固定在套筒3的下端面并与转轴2不接触,棘轮5的右侧设有L型棘爪6,棘爪6的左端接触棘轮5,右端竖直朝上,棘爪6的中部贯穿有立杆7,立杆7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棘爪6与立杆7之间设有第二扭簧8,第二扭簧8使棘爪6的左端压紧棘轮5;转轴2上套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可带动转轴2旋转,第一齿轮9位于棘轮5的下方,第一齿轮9的前侧啮合有水平且可左右移动的齿条10,齿条1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齿,齿条10的左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固定在齿条10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1上;齿条10的后侧面与第一齿轮9啮合,齿条10的前侧面啮合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为不完全齿轮且有齿的部分为180度;转轴2的上方设有位于套筒上方的刮板13,刮板13的一端固定在转轴2上,另一端水平超左,刮板13的高度低于棘爪6的右端的高度,套筒3上设有擦板14,擦板14的一端固定在套筒3上,另一端水平朝左,擦板14位于刮板13的前方。为了使刮板13与玻璃19接触,所述的刮板13为矩形状,刮板13的下端面均布有数个刮片15,刮片15的上端面与刮板13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伸缩杆16,使刮片15可以与玻璃19的表面充分接触。为了使擦板14与与玻璃19接触,所述的擦板14为矩形状,擦板14的下端面装有吸收的布料,布料可以与玻璃19表面接触。为了缓冲和限位,所述的齿条10的左侧设有竖直朝上的固定块17,固定块17上装有橡胶垫,使刮板13和擦板14在复位时可以被限位和缓冲。为了使齿条10可以左右滑动,所述的齿条10的上下两侧面设有数个支撑杆18,支撑杆18的一段固定在箱体1上,另一端为球状并与齿条10接触。为了使刮板13更好的与玻璃19接触,所述的刮片15的上设有斜面。本技术的使用状态是,在使用前,首先将箱体1固定在需要除霜的车窗下方,使箱体1的开口与玻璃19的放置方向保持一致,并且将箱体1的中间位置与车窗的中间位置相对应,将套筒3和棘轮5套装在转轴2的中部并与转轴不接触,并通过设置轴肩保证套筒3可旋转;保证刮板13和擦板14可以与玻璃19的表面接触。在装置固定好以后,此时,刮板13位于水平朝左的位置,擦板14位于刮板13的前方,并且刮板13和擦板14均位于箱体1内,齿条10的前侧面与第二齿轮12第一个齿接触,并且第二齿轮12的有齿部分位于第二齿轮12的右侧,棘爪6在第二扭簧8的作用下卡紧棘轮5;当需要除霜时,此时,逆时针旋转第二齿轮12,此时,第二齿轮12通过齿条10带动第一齿轮9顺时针旋转,同时刮板13也会在转轴2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并使刮片15刮动玻璃19上的霜或者雾或者树叶尘土等杂物,防止擦板的布料沾染上大量的杂物,可保护擦板的清洁;当继续旋转第二齿轮12,由于棘爪6位于右侧,当刮板15旋转到即将脱离玻璃时,此时刮板13会接触棘爪6的右端,并挤压棘爪6向前移动,同时棘爪6的左端会脱离齿轮;由于在转轴2旋转的过程中,棘轮5一直处于固定状态,所以连接在转轴2和套筒3之间的第一扭簧4此时会被旋转,当棘爪6的左端与棘轮5脱离时,套筒3会在第一扭簧4的作用下,绕转轴2顺时针旋转,同时带动固定在套筒3上的擦板14顺时针旋转并吸收玻璃19上的水分,当擦板14旋转到与刮板13接触后,擦板14会和刮板13一块继续旋转;当继续转一小段距离后,刮板13会到达水平朝右位置,并与玻璃19脱离接触,第二齿轮12的无齿部分与齿条10接触,此时,齿条10不在受到第二齿轮12向右的推动力,反而受到压簧11的拉力,使齿条10在压簧11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齿轮9逆时针旋转,第一齿轮9旋转后会带动转轴2逆时针旋转,同时刮板13会通过伸缩杆16推动擦板14逆时针旋转,实现反向的刮擦;当转轴2逆时针旋转180度后,刮板13和擦板14会处于水平朝左的位置,同时,棘爪6再次卡紧棘轮5,使套筒3再次被固定,使装置恢复到尚未工作的状态,当一遍不能擦干净玻璃时,可继续旋转第二齿轮12,使刮板再次进行顺时针旋转,如此往复,便实现了车窗的反复清洁。由于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包括后端开口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装有竖直可旋转的转轴(2),转轴(2)上套装有套筒(3),套筒(3)与转轴(2)之间设有第一扭簧(4),第一扭簧(4)的一端固定在套筒(3)的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转轴(2)的外侧,套筒(3)与转轴(2)相对旋转会使第一扭簧(4)旋转;转轴(2)上套装有棘轮(5),棘轮(5)固定在套筒(3)的下端面并与转轴(2)不接触,棘轮(5)的右侧设有L型棘爪(6),棘爪(6)的左端接触棘轮(5),右端竖直朝上,棘爪(6)的中部贯穿有立杆(7),立杆(7)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棘爪(6)与立杆(7)之间设有第二扭簧(8),第二扭簧(8)使棘爪(6)的左端压紧棘轮(5);转轴(2)上套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可带动转轴(2)旋转,第一齿轮(9)位于棘轮(5)的下方,第一齿轮(9)的前侧啮合有水平且可左右移动的齿条(10),齿条(1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齿,齿条(10)的左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固定在齿条(10)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1)上;齿条(10)的后侧面与第一齿轮(9)啮合,齿条(10)的前侧面啮合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为不完全齿轮且有齿的部分为180度;转轴(2)的上方设有位于套筒上方的刮板(13),刮板(13)的一端固定在转轴(2)上,另一端水平超左,刮板(13)的高度低于棘爪(6)的右端的高度,套筒(3)上设有擦板(14),擦板(14)的一端固定在套筒(3)上,另一端水平朝左,擦板(14)位于刮板(13)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玻璃除霜雾装置,包括后端开口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装有竖直可旋转的转轴(2),转轴(2)上套装有套筒(3),套筒(3)与转轴(2)之间设有第一扭簧(4),第一扭簧(4)的一端固定在套筒(3)的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转轴(2)的外侧,套筒(3)与转轴(2)相对旋转会使第一扭簧(4)旋转;转轴(2)上套装有棘轮(5),棘轮(5)固定在套筒(3)的下端面并与转轴(2)不接触,棘轮(5)的右侧设有L型棘爪(6),棘爪(6)的左端接触棘轮(5),右端竖直朝上,棘爪(6)的中部贯穿有立杆(7),立杆(7)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棘爪(6)与立杆(7)之间设有第二扭簧(8),第二扭簧(8)使棘爪(6)的左端压紧棘轮(5);转轴(2)上套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可带动转轴(2)旋转,第一齿轮(9)位于棘轮(5)的下方,第一齿轮(9)的前侧啮合有水平且可左右移动的齿条(10),齿条(1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齿,齿条(10)的左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固定在齿条(10)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1)上;齿条(10)的后侧面与第一齿轮(9)啮合,齿条(10)的前侧面啮合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承明,裘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绿驰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