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包括减震筒、气囊体、顶座以及底座,该减震筒的上半部形成套接部,该套接部往上延伸有心轴,该气囊体的上、下端部皆形成勾部,该顶座中央处设有穿设心轴的穿孔,该顶座外端缘环设有倒勾部,该底座以固定座以及封接盘焊接而成,该固定座的上端面形成限位环部,其侧边设有充气流道,该封接盘的中央处设有接口,该接口套固于限位环部,该接口的周边设有缺槽,该缺槽与充气流道相通,该封接盘外端缘环设有倒勾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避震器结构,其底座以固定座以及封接盘组合而成,令结构制程上较为简易、单纯,大幅减化该底座的制造过程,有助于底座制造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废料的产出,减少原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避震器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常见的车辆气垫式避震器结构,其主要是在一减震筒上套掣有一橡胶气囊,该橡胶气囊上、下方周缘均往外形成有勾边,再由该橡胶气囊上、下方各安装一上座以及一下座与该勾边契合固定,进而将该上、下座结合该橡胶气囊的上、下端部,且该上、下座间的距离能做相对的改变,进以带动气囊做压缩或伸展,再配合气囊内部所充满的空气,就能在车辆行驶时,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然而,该固设于橡胶气囊的下座由中央处设有的一枢设孔与该减震筒组装,而侧边则设有一充气流道,更于顶端设有倒勾部用以安装橡胶气囊的勾边,令该下座整体结构复杂而难以加工,不仅大幅拉长制作时间,而且在同一原料块体上的切削加工,还会额外增加该原物料的废弃量,造成浪费而提高成本,缺乏制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该车用避震器结构包括一减震筒、一气囊体、一顶座以及一底座,该减震筒的上半部形成供该气囊体安装的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往上延伸有一心轴,该气囊体的上、下端部皆形成一勾部以供该顶座以及该底座的安装封闭,该顶座的中央处设有穿设该心轴的一穿孔,该顶座的外端缘环设有一倒勾部,该底座以一固定座以及一封接盘焊接而成,该固定座的上端面形成一限位环部,其侧边设有一充气流道,该封接盘的中央处设有一接口,该接口套固于该限位环部,该接口的周边设有一缺槽,该缺槽与该充气流道相通,该封接盘的外端缘环设有一倒勾部。较佳地,该减震筒于套接部的下方更设有一外螺纹段,该固定座的中央处设有一枢接孔,沿着该枢接孔往上延伸有该限位环部,该枢接孔内径设有与该外螺纹段锁接的内螺纹段。较佳地,该固定座的枢接孔内径更设有至少一环沟,该环沟内嵌设有O型环。较佳地,该固定座的充气流道更设有一气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功效:本技术所提供的车用避震器结构,其底座将固定座以及该封接盘分别制造后,再予以组接固定,令结构制程上较为简易、单纯,大幅减化该底座的制造过程,有助于底座制造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废料的产出,减少原物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际安装使用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状态示意图。其中,10-减震筒;11-套接部;12-外螺纹段;13-心轴;20-气囊体;21-勾部;30-顶座;31-穿孔;32-倒勾部;40-底座;41-固定座;411-枢接孔;412-限位环部;413-内螺纹段;414-环沟;415-O型环;416-充气流道;417-气嘴;42-封接盘;421-接口;422-缺槽;423-倒勾部;43-接合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但该等实施例仅为示例而用,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该避震器包括一减震筒10、一气囊体20、一顶座30以及一底座40,该减震筒10的上半部形成一套接部11供该气囊体20的安装,该套接部11的下方设有一外螺纹段12,再由该套接部11的顶面往上延伸一心轴13,该气囊体20的上、下端部皆形成一勾部21以供该顶座30以及该底座40的安装封闭,该顶座30的中央处设有穿设该心轴13的一穿孔31,再由其外端缘环设一倒勾部32,该底座40以一固定座41以及一封接盘42焊接而成,该固定座41中央处轴向设一枢接孔411,再沿着该枢接孔411往上延伸形成一限位环部412,该枢接孔411内径设有内螺纹段413以及至少一环沟414,该环沟414更嵌设有O型环415,又该固定座41再由侧边设一充气流道416,该充气流道416更设有一气嘴417,该封接盘42中央处设有一接口421并套固于该限位环部412,更于该接口421周边设一缺槽422与该充气流道416相通,又该封接盘42的外端缘环设一倒勾部423。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气囊体20的上下端部先组装一顶座30以及一底座40后,再安装于减震筒10上,其中,该底座40的固定座41先以限位环部412套接固定该封接盘42的接口421,并将该接口421周边的缺槽422相对充气流道416形成相通,再通过焊接技术于二者接触端缘接合固定形成一接合环部43,即可以该封接盘42的倒勾部423与该气囊体20底部的勾部21嵌接固定,而该顶座30则同样以外端缘的倒勾部32固设该气囊体20顶部的勾部21,借此完成该气囊体20、顶座30以及底座40的组装,最后再安装于减震筒10的套接部11,并通过该固定座41的内螺纹段413锁接固定于减震筒10的外螺纹段12,而该顶座30的穿孔31则再供心轴13穿出,通过上述结构,以完成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续请参阅图4、图5所示,该避震器以减震筒10两端部与车体及轮轴间支撑结合,并让避震器能通过顶座30以及底座40间的距离随着路面起伏而做相对变化的作用,来带动气囊体20做压缩或伸展,并配合气囊体20内部所充填的空气,就能在车辆行驶时,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更可通过空气充填磅数的选择,达到气囊体20缓冲软硬的微调,以及依照路况调变车体的底盘高度,以符合不同道路条件的驾驭需求。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本技术的底座40将固定座41以及该封接盘42的各别制造后,再予以组接固定,令结构制程上较为简易、单纯,大幅减化该底座40的制造过程,有助于底座40制造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废料的产出,减少原物料的浪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所作的其它等效结构变化等,理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用避震器结构包括一减震筒、一气囊体、一顶座以及一底座,该减震筒的上半部形成供该气囊体安装的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往上延伸有一心轴,该气囊体的上、下端部皆形成一勾部以供该顶座以及该底座的安装封闭,该顶座的中央处设有穿设该心轴的一穿孔,该顶座的外端缘环设有一倒勾部,该底座以一固定座以及一封接盘焊接而成,该固定座的上端面形成一限位环部,其侧边设有一充气流道,该封接盘的中央处设有一接口,该接口套固于该限位环部,该接口的周边设有一缺槽,该缺槽与该充气流道相通,该封接盘的外端缘环设有一倒勾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避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用避震器结构包括一减震筒、一气囊体、一顶座以及一底座,该减震筒的上半部形成供该气囊体安装的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往上延伸有一心轴,该气囊体的上、下端部皆形成一勾部以供该顶座以及该底座的安装封闭,该顶座的中央处设有穿设该心轴的一穿孔,该顶座的外端缘环设有一倒勾部,该底座以一固定座以及一封接盘焊接而成,该固定座的上端面形成一限位环部,其侧边设有一充气流道,该封接盘的中央处设有一接口,该接口套固于该限位环部,该接口的周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祐寰,
申请(专利权)人:陈祐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