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名宪专利>正文

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9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11
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导向阀,所述所述搅拌腔上端壁转动配合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腔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所述搅拌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搅拌轴右侧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
本专利技术竹、木加工领域,具体是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
技术介绍
竹、木在我国应用广泛,在家居行业尤为明显,实用性和性价比高,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人的不同需求对竹、木进行设计使用,对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但是竹、木容易受到虫以及潮湿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虫蛀、发霉,影响人们对其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方法,其使用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导向阀,所述所述搅拌腔上端壁转动配合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腔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所述搅拌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搅拌轴右侧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左右贯通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两段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机轴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轴的第四锥齿轮,所述滑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五传动腔,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右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左端穿过所述第五传动腔右端壁与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传动腔上下端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腔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套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与所述第六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带轮,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左侧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左侧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六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的第七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六传动腔上端壁伸入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中,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七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所述第四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七传动腔的一端为花键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六传动腔上端壁伸入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中,所述第七传动腔中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轴右侧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底端为花键轴其余部分为螺纹轴,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左右两侧端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五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五传动轴之间采用螺纹配合,所述第四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轴且被所述第四传动轴贯穿的第传动腔,第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的第四带轮,所述主箱体右侧设置有第九传动腔主体,所述主箱体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面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面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九传动腔,所述第九传动腔内设置有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为花键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九传动腔上端壁,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上方设置有喷头主体,所述第六传动轴上端与所述喷头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主体内部设置有喷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五锥齿轮,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右端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五锥齿轮上方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装置,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相配合的第一衔铁块,所述第七传动腔下端壁对称设置有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轴两侧的缓冲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九传动腔下端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轴两侧的第二电磁装置,第九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六传动轴上的第七锥齿轮,且所述第七锥齿轮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磁装置相配合的第二衔铁块,所述第六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压缩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七锥齿轮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轴右侧的第七传动轴,所述第七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七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八锥齿轮上方的第五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第五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传动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搅拌腔中,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相连,所述抽水泵左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抽水泵的一端穿过所述喷头主体与所述喷腔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工作人员打开所述导向阀,将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通过所述第一导管注入所述搅拌腔中,待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添加完毕之后关闭所述导向阀,所述第二电机开始工作,所述套筒开始向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连接杆开始向右滑动,待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时关闭所述第二电机,同时所述第一电机开始工作,带动所述搅拌轴开始转动,从而所述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的带动下对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进行搅拌,待搅拌完毕后所述第一电机关闭,所述第二电机重新启动,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回到初始位置。在喷射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时,所述第二电机开始工作,所述套筒开始向左移动,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连接杆开始向左滑动,待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包括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导向阀,所述所述搅拌腔上端壁转动配合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腔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所述搅拌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搅拌轴右侧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左右贯通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两段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机轴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轴的第四锥齿轮,所述滑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五传动腔,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右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左端穿过所述第五传动腔右端壁与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传动腔上下端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腔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套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与所述第六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带轮,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左侧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左侧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六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的第七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六传动腔上端壁伸入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中,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七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所述第四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七传动腔的一端为花键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六传动腔上端壁伸入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中,所述第七传动腔中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轴右侧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底端为花键轴其余部分为螺纹轴,所述所述第七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七传动腔左右两侧端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五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五传动轴之间采用螺纹配合,所述第四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轴且被所述第四传动轴贯穿的第传动腔,第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的第四带轮,所述主箱体右侧设置有第九传动腔主体,所述主箱体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面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面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九传动腔,所述第九传动腔内设置有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为花键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九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九传动腔上端壁,所述第九传动腔主体上方设置有喷头主体,所述第六传动轴上端与所述喷头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主体内部设置有喷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防蛀防霉处理剂装置,包括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导向阀,所述所述搅拌腔上端壁转动配合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腔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所述搅拌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搅拌轴下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搅拌轴右侧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左右贯通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两段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机轴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轴的第四锥齿轮,所述滑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下方连通设置有第五传动腔,所述主箱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右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左端穿过所述第五传动腔右端壁与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传动腔上下端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腔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套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腔下方设置有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轴下端穿过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壁并伸入所述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下端与所述第六传动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带轮,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左侧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腔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轴左侧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六传动腔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的第七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轴上端穿过所述第六传动腔上端壁伸入所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名宪
申请(专利权)人:余名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