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94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包括混风室、新风调节门、回风调节门、空气过滤器、直燃式燃烧机、燃烧室及风机;混风室的顶部设有新风管,新风管与混风室的新风口连通,新风调节门设在新风口上,用于调节新风口的气体流量,回风调节门设在混风室一侧的回风口上,用于调节回风口的气体流量;空气过滤器的一端与混风室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的入口连通,风机与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直燃式燃烧机设在燃烧室的内部。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气体为新风和回风,可确保车间的空气质量且降低能耗,气体加热前进行过滤处理,可确保空气质量,燃烧室为直燃式燃烧室,热风交换效率高,燃烧室温度低,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注浆成型车间,热风干燥系统主要是对空气进行加热,进而利用热风进行干燥。但现有的空气加热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燃料燃烧不充分,使得车间空气质量不达标,且具有刺眼刺鼻的不适感;燃烧室结构设计不合理,为半封闭状态,热空气无法及时送走,导致燃烧室内温度较高,通常会达到800℃以上,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且热交换效率低;车间粉尘大,不利于身体健康;对单一的新风进行加热,增加能耗。如何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加热装置,是目前热风干燥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包括混风室、新风调节门、回风调节门、空气过滤器、直燃式燃烧机、燃烧室及风机。混风室的顶部设有新风管,新风管与混风室的新风口连通,新风调节门设在新风口上,用于调节新风口的气体流量,回风调节门设在混风室一侧的回风口上,用于调节回风口的气体流量;空气过滤器的一端与混风室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的入口连通,风机与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直燃式燃烧机设在燃烧室的内部。本技术中,欲进行加热的气体为新风与回风的混合体,回风为车间内的热空气,此混合体不仅可确保车间内的空气质量,还可降低能耗;利用空气过滤器,可过滤大颗粒的粉尘,确保空气质量;燃烧室为直燃式燃烧室,具体为管道直通式燃烧室,使得热空气可很快送走,热风交换效率高,且燃烧室温度低,低温度的燃烧室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余热调节门,余热调节门设在燃烧室的余热接入口上。由此,窑炉排出的废气可以通过余热接入口接入燃烧室进行余热利用,余热调节门可以调节通过余热接入口的气体流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在通过风机供热的车间内,用于检测车间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向直燃式燃烧机发送燃气阀门大小控制信号。由此,当车间内温度不宜时,控制器可控制燃气阀门的大小,进而控制燃烧室内空气的温度,最终对车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平台,混风室、空气过滤器、燃烧室、风机及控制器设在平台上。由此,可根据空间,合理组装加热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风管的顶部可以位于室外。由此,可将室外新鲜空气输入加热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防雨帽,防雨帽设在新风管的顶部。由此,防雨帽可防止雨水进入新风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直燃式燃烧机为直燃式天然气燃烧机。由此,燃烧机燃气与空气比1:40,燃烧效率高,干净无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直燃式天然气燃烧机中设有火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火焰的有无,并将火焰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向直燃式燃烧机发送燃气阀开关信号。由此,当直燃式燃烧机意外熄火时,控制器可根据火焰检测传感器发送的火焰信号关闭燃气阀,实现安全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中回风调节门、混风室、空气过滤器、燃烧室、余热调节门、余热接入口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包括混风室1、新风调节门2、回风调节门3、空气过滤器4、直燃式燃烧机5、燃烧室6及风机7。其中,加热装置还包括余热调节门8、超温保护温度传感器9、控制器10、平台11、防雨帽12、新风管101、余热接入口601。本实施例中,除部分新风管101和防雨帽12位于室外,加热装置的其他部分均安装在车间内,用于向车间内提供热空气。本实施例中,混风室1的顶部安装有新风管101,新风管101与混风室1的新风口(图未示)连通,新风调节门2安装在新风口上,用于调节新风口的气体流量,回风调节门3安装在混风室1一侧的回风口(图未示)上,用于调节回风口的气体流量。由新风口输入的新风和由回风口输入的回风在混风室1混合,混合比例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新风调节门2、回风调节门3进行调整设置。上述方式可确保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同时,由于回风为车间内的热风,在加热过程中,可有效降低能耗。其中,新风调节门2和回风调节门3为电动调节门,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调节门2和回风调节门3也可以为手动调节门。其中,新风的输入由新风风机(图未示)实现,回风的输入由回风风机(图未示)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的输入和回风的输入可同时由一个新风风机或一个回风风机实现。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4的一端与混风室1的出口连通,即混风室1混合好的气体经由空气过滤器4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可过滤掉大颗粒的粉尘,如灰尘、烟尘、矿尘等。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4的另一端与燃烧室6的入口连通,过滤后的气体即可进入燃烧室6进行加热。燃烧室6的内部设有直燃式燃烧机5,用于对燃烧室6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加热。直燃式燃烧机5为直燃式天然气燃烧机,专用于新鲜空气的加热,燃气与空气比1:40,燃烧效率高,干净无味。本实施例的直燃式燃烧机5具体为英国科森直燃式天然气燃烧机RSP250。本实施例中,风机7与燃烧室6的出口连通,用于排送加热后的气体,具体为,风机7将加热后的气体输送到车间,实现车间空气的加热。其中,控制器10可对风机7的启停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为充分利用余热,节能降耗,利用燃烧室6上的余热接入口601输入余热,对于余热的选择,优选窑炉余热。为调节余热接入口601的余热流量,余热接入口601上设有余热调节门8。本实施例中,余热调节门8为电动调节门,在其他实施例中,余热调节门8可为手动调节门。窑炉排出的废气可以通过余热接入口601接入燃烧室6进行余热利用,余热调节门8可以调节通过余热接入口601的气体流量,当需输入余热时,将余热接入口601与窑炉连通。余热调节门8具有余热控制功能,可优先利用余热热源,此时,直燃式燃烧机5可完全关闭或辅助加热。本实施例中,超温保护温度传感器9设于燃烧室6内,用于检测燃烧室6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向直燃式燃烧机5发送燃气阀开关信号。如:当风机7故障时,燃烧室6内的热空气无法送走,会导致燃烧室6内的温度迅速升高,在燃烧室6温度超过阈值时,控制器10自动对直燃式燃烧机5进行关闭,以进行超温保护。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车间内的温度传感器(图未示),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间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向直燃式燃烧机5发送燃气阀门大小控制信号。如:控制器10以温度信号和设定值做PID运算,控制燃气阀门的大小,进而控制燃烧室6内空气的温度,以达到车间内温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将混风室1、空气过滤器4、燃烧室6、风机7及控制器10设在平台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节省开支,也可不设置平台,将混风室1、空气过滤器4、燃烧室6、风机7及控制器10设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新风管101的顶部位于室外,防雨帽12设在新风管101的顶部。新风管101的走向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防雨帽12的有无也可根据需要而定,若新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风室(1)、新风调节门(2)、回风调节门(3)、空气过滤器(4)、直燃式燃烧机(5)、燃烧室(6)及风机(7);所述混风室(1)的顶部设有新风管(101),所述新风管(101)与混风室(1)的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调节门(2)设在新风口上,用于调节新风口的气体流量,所述回风调节门(3)设在混风室(1)一侧的回风口上,用于调节回风口的气体流量;所述空气过滤器(4)的一端与混风室(1)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6)的入口连通,所述风机(7)与燃烧室(6)的出口连通,所述直燃式燃烧机(5)设在燃烧室(6)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风室(1)、新风调节门(2)、回风调节门(3)、空气过滤器(4)、直燃式燃烧机(5)、燃烧室(6)及风机(7);所述混风室(1)的顶部设有新风管(101),所述新风管(101)与混风室(1)的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调节门(2)设在新风口上,用于调节新风口的气体流量,所述回风调节门(3)设在混风室(1)一侧的回风口上,用于调节回风口的气体流量;所述空气过滤器(4)的一端与混风室(1)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6)的入口连通,所述风机(7)与燃烧室(6)的出口连通,所述直燃式燃烧机(5)设在燃烧室(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调节门(8),所述余热调节门(8)设在燃烧室(6)的余热接入口(6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干燥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由风机(7)供热的车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