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875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竖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下部水平设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中部有贯穿孔,支撑杆穿过贯穿孔且支撑杆、旋转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以使得旋转杆能够绕支撑杆的轴向转动;支撑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设置有吸盘;旋转杆的两端竖直向下设有夹紧杆,夹紧杆能够沿着旋转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夹紧杆的底部交叉轴接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向内的一端设有抛光片,转动杆向外的一端上设有固定机构。该装置能够安全、高效地对工件进行抛光打磨。

Intelligent clamping polish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lamping polis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vertical support rod at the top of the bracket, a horizontal rotation rod at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support rod, a perforation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tation rod, a support rod through the perforation, and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support rod and the rotation rod to enable the rotation rod to circle. The axial rota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horizontally provid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cup;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rod are vertically and downward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rod, which can move reciprocall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otating rod. The bottom cross axis of the clamp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wo rotating rods,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wo rotating rods A polishing sheet is arranged, and a fixed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out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The device can polish and grind the workpiec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夹持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筒状工件时工厂中十分常见的工件,在工件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往往会出现磨损进而使得筒状工件的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其性能。为了保证筒状工件的性能,则需要对筒状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打磨。现有技术中对筒状工件一般是操作者手持筒状工件,然后再通过抛光片对筒状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打磨。该种抛光打磨方式不仅往往会出现打磨不均匀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操作者被抛光片误伤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该智能夹持抛光装置能够安全、高效地对筒状工件进行抛光打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下部水平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支撑杆穿过贯穿孔且支撑杆、旋转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以使得旋转杆能够绕支撑杆的轴向转动;支撑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设置有吸盘;旋转杆的两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夹紧杆,夹紧杆能够沿着旋转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夹紧杆的底部交叉轴接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向内的一端设置有抛光片,转动杆向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机构。优选地,伸缩杆的内部中空切通过连接管与气泵相连通,所述吸盘也与所述伸缩杆的中空腔室相连通。优选地,转动杆向内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转动杆向外的一端之间通过卡扣杆连接,卡扣杆上设置有多个卡扣以能够固定转动杆。优选地,转动杆向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槽,抛光片固定于两个卡槽上。优选地,夹紧杆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槽,旋转杆的顶部设置有导轨,旋转杆通过贯穿槽,夹紧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以驱动夹紧杆能够沿着旋转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优选地,支架包括竖直杆和位于竖框的顶部的水平杆,支撑杆设置于水平杆上。优选地,水平杆的两端设置于通孔,水平杆通过通孔固定于竖直杆上,水平杆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以使得水平杆能够沿着竖直杆上下往复运动。优选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基座和支撑座,支撑座位于基座的顶部,待打磨工件能够放置于支撑座的顶部。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各自独立地选自电机、气泵或液压泵。优选地,夹持杆的底部套设有海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待打磨工件的内腔套设于吸盘的外部,接着通过伸缩杆的长度进而使得吸盘紧紧地吸附于待打磨工件的内壁上进而实现了待打磨工件的位置固定;接着,调节夹紧杆在旋转杆上的位置使得转动杆上的抛光片紧紧接触待打磨工件的外壁,针对不同尺寸的待打磨工件,只要通过固定机构调整两个转动杆向内的一端的之间的距离进而与不同的待打磨工件相匹配;最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使得旋转杆能够绕支撑杆的轴向转动,由此实现了抛光片对待打磨工件的外壁的抛光打磨。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该智能夹持抛光装置不仅能够均匀对待打磨工件的外壁进行抛光打磨,同时打磨过程中十分安全,避免了对操作者造成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夹持杆及其连接元件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中支撑杆及其连接元件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支撑座3、待打磨工件4、竖直杆5、水平杆6、支撑杆7、旋转杆8、第三驱动机构9、第一驱动机构10、夹紧杆11、转动杆12、卡扣杆13、弹簧14、卡槽16、伸缩杆17、吸盘20、第二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中下部水平设置有旋转杆7,旋转杆7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支撑杆6穿过贯穿孔且支撑杆6、旋转杆7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9以使得旋转杆7能够绕支撑杆6的轴向转动;支撑杆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外端设置有吸盘17;旋转杆7的两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夹紧杆10,夹紧杆10能够沿着旋转杆7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夹紧杆10的底部交叉轴接有两个转动杆11,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设置有抛光片,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机构。上述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待打磨工件的内腔套设于吸盘17的外部,接着通过伸缩杆16的长度进而使得吸盘17紧紧地吸附于待打磨工件的内壁上进而实现了待打磨工件的位置固定;接着,调节夹紧杆10在旋转杆7上的位置使得转动杆11上的抛光片紧紧接触待打磨工件的外壁,针对不同尺寸的待打磨工件,只要通过固定机构调整两个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的之间的距离进而与不同的待打磨工件相匹配;最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9使得旋转杆7能够绕支撑杆6的轴向转动,由此实现了抛光片对待打磨工件的外壁的抛光打磨。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该智能夹持抛光装置不仅能够均匀对待打磨工件的外壁进行抛光打磨,同时打磨过程中十分安全,避免了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在本专利技术中,伸缩杆16的具体结构以及操作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便于伸缩杆16的伸缩,优选地,伸缩杆16的内部中空切通过连接管6与气泵相连通,所述吸盘17也与所述伸缩杆16的中空腔室相连通。那么只需借助气泵对连接管6的充放气便可快速实现伸缩杆16的伸缩,同时也能够实现吸盘17的吸放。在本专利技术中,转动杆11的固定以及调节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动杆11的操作便捷性,优选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3,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之间通过卡扣杆12连接,卡扣杆12上设置有多个卡扣以能够固定转动杆11。由此,只要自卡扣杆12松开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便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调节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之间距离,进而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工件更好地打磨。在本专利技术中,抛光片的固定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抛光片固定或取下的便捷性,优选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槽14,抛光片固定于两个卡槽14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夹紧杆10、旋转杆7之间的固接方式也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夹紧杆10的位置调节的便捷性,优选地,夹紧杆10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槽,旋转杆7的顶部设置有导轨,旋转杆7通过贯穿槽,夹紧杆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20以驱动夹紧杆10能够沿着旋转杆7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那么,只要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夹紧杆10在旋转杆7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进而使得抛光片能够快速地实现对工件进行打磨。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架的结构也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简化装置的结构,优选地,支架包括竖直杆4和位于竖框4的顶部的水平杆5,支撑杆6设置于水平杆5上。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竖直杆4和水平杆5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中下部水平设置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杆(6)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支撑杆(6)、旋转杆(7)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9)以使得所述旋转杆(7)能够绕所述支撑杆(6)的轴向转动;所述支撑杆(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外端设置有吸盘(17);所述旋转杆(7)的两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夹紧杆(10),所述夹紧杆(10)能够沿着所述旋转杆(7)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夹紧杆(10)的底部交叉轴接有两个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设置有抛光片,所述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中下部水平设置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杆(6)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支撑杆(6)、旋转杆(7)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9)以使得所述旋转杆(7)能够绕所述支撑杆(6)的轴向转动;所述支撑杆(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外端设置有吸盘(17);所述旋转杆(7)的两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夹紧杆(10),所述夹紧杆(10)能够沿着所述旋转杆(7)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夹紧杆(10)的底部交叉轴接有两个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设置有抛光片,所述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6)的内部中空切通过连接管(6)与气泵相连通,所述吸盘(17)也与所述伸缩杆(16)的中空腔室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3),所述转动杆(11)向外的一端之间通过卡扣杆(12)连接,所述卡扣杆(12)上设置有多个卡扣以能够固定所述转动杆(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夹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1)向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孝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