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起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26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钓具领域,公开一种自动起竿架,包括支撑臂、托竿臂,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拉力弹簧,支撑臂设有自锁触发机构,托竿臂有与自锁触发机构配合的锁扣杆体,自锁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设于支撑臂的侧面,触发锁片的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而另一端的边部设有抵触凹弧,同时在触发锁片向外的侧边设有与锁扣杆体钩锁的钩口,触发扳机的头部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并且在其头部的边部设置了与抵触凹弧产生抵触阻力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触发锁片和触发扳之间的抵触配合,使起竿架更不容易触发起竿,出现走火伤人的情形,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也保证了必要的触发灵敏度,使中鱼率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起竿架
本技术涉及钓具领域,尤其是一种能使钓竿实现自动起竿的钓竿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钓鱼所用的钓竿大多以人手起竿为主,并且需要运用一定控竿技巧才能成功钓到鱼,而这种人手起竿的方式对于控竿技巧不高的人群来说想钓到鱼较为困难,而且成功率也比较低。为了弱化控竿技巧,迅速起竿,提高中鱼率,钓到更多的鱼,市场上逐渐出现各种自动竿架,能使钓竿实现自动竿,而且还能实现一人多竿操作,既可以提高钓鱼快感,又能钓到更多的鱼,使钓鱼休闲、娱乐性更强。在众多自动起竿架中,其中,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号:CN202680289U)公开了一种自动起竿架,包括:上架、下架及连接两者的弹簧,上架1前端设置有一U型杆托3,尾端以螺丝4连设有一柄圈5,该U型杆托和柄圈的作用是使钓竿固定在上架上,在上架的下方中部设置有一凸出6,凸出6中夹设有卡钉7;下架2包括直条8和地插9,直条8的上部以锅钉12固设有自锁机构13,其末端设置有卡槽14和卡槽15,其中,卡槽15上方通过螺丝16连设有一锁片17,该锁片17可绕螺丝16摆动,并且配合卡槽14和卡槽15能供地插安装于下架上或拆卸下来;所述自锁机构设有的凹口22和触发小钩23,该凹口22咬住所述卡钉7后能使上架1和下架2折成90度,并且通过触发小钩能使咬着卡钉的凹口松开,在弹簧的弹力下上架回弹复位,从而实现自动起竿的目的。但是,该自动起竿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1、自锁机构无保险措施,触发小钩灵敏度较高,操作时,很容易触发起竿,出现走火,还可能会造成操作者受伤;2、上架、下架均为扁平的片状体,折成90度后,在弹簧的强大拉力下,其支点定力较差,存在左右晃动的情形,加上风浪天气等外力因素,也会造成无故自动起竿,降低中鱼率;3、用于固定钓竿位置的柄圈只适用与其粗度匹配的钓竿,钓竿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柄圈和钓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容易会出现摇晃,还会因刮碰导致钓竿受损;4、地插连接采用卡槽和锁片配合,其连接容易出现移位,整体稳固性不太好,而且这种拆卸型地插很容易发生遗落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为了解决现有自动起竿架安全系数低,容易触发起竿,出现走火,从而造成操作人员受伤和中鱼率下降等问题,提供一种构造更安全,中鱼率稳定的自动起竿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支撑臂、托竿臂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拉力弹簧,所述支撑臂设置了自锁触发机构,所述托竿臂设置了与自锁触发机构配合的锁扣杆体,所述自锁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所述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设于支撑臂的侧面,触发锁片的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另一端的边部设置了抵触凹弧,同时在触发锁片向外的侧边设置了与锁扣杆体钩锁的钩口,触发扳机的头部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并且在其头部的边部设置了与抵触凹弧产生抵触阻力的圆弧面。本技术通过改变自锁触发机构的触发方式,当锁扣杆体被钩口钩住时,使自动起竿架折成一定角度状态,此时,触发锁片间接受到拉力弹簧的拉力向外飘出弹起复原,在此过程中,由于触发扳机的圆弧面会受到触发锁片的凹弧面向外的拉力形成抵触阻力,而支撑臂对触发扳机的头部同样产生抵触阻力,最终将触发锁片锁住的效果,当起竿时,只需要向外拉动触发扳机,抵触阻力便会消失,自动起竿架形成回弹力复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更不容易触发起竿,出现走火伤人的情形,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也保证了必要的触发灵敏度,使中鱼率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锁触发机构局部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本技术主要由支撑臂1、托竿臂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拉力弹簧3、自锁触发机构和地插4等部件组成。所述支撑臂1采用了两边对称弯折而成的“凵”型体,其作用主要起到支起托竿臂,该“凵”型体的槽面设置了一根固定的螺杆5,并且在该槽面的背面的垂直中线上设置了上支承座10和下支承座7。所述托竿臂2采用了弯曲的“U”型体,该“U”型体的凹弧面起到承托钓竿的作用,同时在该凹弧面上设置了一条固定钓竿的箍带11,该箍带上还设置了多个扣孔101,如图1中,设置了5个扣孔,箍带的作用是根据不同粗细钓竿来调节松紧,使其适用钓竿的类型范围更加广。在凹弧面的下端设置了连接孔,以及在凹弧面的上端托面还设置了垫片12,该垫片用于防止托竿臂与钓竿刮碰造成钓竿刮损,在凹弧面的背面还设有两个凸出的支承座13、14,该两个支承座一个用于与支撑臂1的顶端铰接,使支撑臂和托竿臂能以折叠的转动方式活动,另一个用于与一锁扣杆体15的一端铰接,该锁扣杆体的一端以转动方式活动,这样锁扣杆体便能灵活调节和校准锁扣点,锁扣杆体的另一端连接了一轴钉16,此外,在锁扣杆体的铰接端还设有扭力弹簧,以免锁扣杆体发生随意转动,与托竿臂碰撞发出响声。上述所采用的“凵”型体和“U”型体还能进一步增强支撑臂和托钓臂的横向抗力性,减少左右晃动,使整体构造的稳固性更加好,性能更加稳定。上述箍带11的实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见图1、图3,在优选的实施例一中,先在托竿臂2的凹弧面的两边设置两个对称的箍带插孔21,并且在其中的一边插孔处设置一个的扣部22,同时,在箍带的一端设置一个卡住插孔的卡部102,而另一端穿过插孔后可根据不同粗细的钓竿选择合适的扣孔并扣在扣部上,该方式能使箍带方便的取出,更换和收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二中,采用与手表带类似的方式,先在托竿臂的凹弧面两边分别设置连接座和扣部,在箍带的一端与连接座铰接,使箍带与托竿臂连成一体,并且能以转动方式活动,而另一端同样可根据不同粗细的钓竿选择合适的扣孔并扣在扣部上,该方式使箍带不会容易遗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实用。所述的拉力弹簧3藏于支撑臂的槽面内,它的一端钩在支撑臂的螺杆5上,另一端钩在托竿臂下端的连接孔上,给支撑臂和托钓臂之间提供强大的拉力,实现回弹复原的作用。自锁触发机构主要由触发锁片8和触发扳机6组成,触发锁片8的一端与上支承座10铰接,使触发锁片的一端能以转动方式活动,并且在转动的铰接端还设置了扭力弹簧17复位,见图2,在触发锁片的另一端的边部设置了抵触凹弧81,在触发锁片的向外侧边设置了钩口9,该钩口起到钩住锁扣杆体的轴钉16,使支撑臂和托竿臂形成如图3中的90度角状态。触发扳机6的头部与下支承座7铰接,使触发扳机的一端能以转动方式活动,在触发扳机的头部的边部设置了与抵触凹弧81产生抵触阻力的圆弧面61。地插4能使支撑臂固定在地面,因此,地插的底端设置成锥形头,其顶部设置成“凵”型体41,该“凵”型体包夹在支撑臂的底端并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地插向着支撑臂的槽面方向转动并盖至弹簧上。该地插与支撑臂连成一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固,避免遗落,而且地插可以随意收起,减少整体的收纳空间。本实用的操作过程:首先把钓竿装在托竿臂并用箍带箍紧,然后一只手握着支撑臂,另一手握着托竿臂并用力往下压,直到锁扣杆体的轴钉沿着垂直中心线滑至触发锁片的钩口内并被钩住,此时,触发锁片会间接受到拉力弹簧的拉力所形成的向外飘出的拉力,由于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之间存在相互配合的凹弧和圆弧面,因此,触发扳机的头部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向内转动,此时,触发扳机的头部同样也受到支撑臂的抵触阻力,自然而然的圆弧面对凹弧产生抵触阻力将触发锁片锁住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起竿架,包括:支撑臂(1)、托竿臂(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拉力弹簧(3),所述支撑臂设置了自锁触发机构,所述托竿臂设置了与自锁触发机构配合的锁扣杆体(15),其特征是:所述自锁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锁片(8)和触发扳机(6),所述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设于支撑臂的侧面,触发锁片的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另一端的边部设置了抵触凹弧(81),同时在触发锁片向外的侧边设置了与锁扣杆体钩锁的钩口(9),触发扳机的头部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并且在其头部的边部设置了与抵触凹弧(81)产生抵触阻力的圆弧面(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起竿架,包括:支撑臂(1)、托竿臂(2)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拉力弹簧(3),所述支撑臂设置了自锁触发机构,所述托竿臂设置了与自锁触发机构配合的锁扣杆体(15),其特征是:所述自锁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锁片(8)和触发扳机(6),所述触发锁片和触发扳机设于支撑臂的侧面,触发锁片的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另一端的边部设置了抵触凹弧(81),同时在触发锁片向外的侧边设置了与锁扣杆体钩锁的钩口(9),触发扳机的头部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并且在其头部的边部设置了与抵触凹弧(81)产生抵触阻力的圆弧面(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起竿架,其特征是:所述触发锁片(8)的活动端设置了扭力弹簧(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起竿架,其特征是:所述锁扣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才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猎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