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包括移栽小车本体、接苗器和苗盘架,移栽小车本体底部设有轮子,便于移动移栽小车本体,且在移栽小车本体上设有推行把手,将毫菊幼苗放置在苗盘里,通过苗盘架上的滑轨自动向下供应毫菊幼苗,通过自动取喂苗机构将幼苗放入接苗器的隔腔盒内,通过接苗器前后移动底板和接苗器左右移动底板将将幼苗输送至导苗杯内,再由导苗杯将幼苗输送至移栽器进行栽植;自动栽植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将幼苗放置在苗盘内放置幼苗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
本技术涉及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
技术介绍
毫菊种植时分为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分株定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厘米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厘米,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上压实,浇定根水,一般一亩老苗可栽15亩左右的生产田。在大面积种植毫菊时,移栽是毫菊种植过程中最复杂的步。在移栽毫菊时,人们会抱着一捆毫菊在地里移栽,移栽完成后会再去地头抱,如此需要往复多次去拿毫菊幼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具有降低人工成本,且避免毫菊幼苗在移动过程出现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移栽小车本体、接苗器、苗盘架、导苗杯和移栽器,所述苗盘架位于所述移栽小车本体上方,所述苗盘架从上至下设有滑槽,所述苗盘架上安装有多个苗盘,且该苗盘上设有对应该滑槽的滑轨;所述苗盘架底部两侧设有自动取苗机构,所述接苗器位于自动取苗机构的出苗口处;所述接苗器包括第一移动底板、第二移动底板、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底板前后移动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底板左右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移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隔腔盒,所述第二移动底板上与接苗器隔腔盒底部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接苗器的出苗口连接所述导苗杯,所述导苗杯的出苗口连接所述移栽器。在使用时,将毫菊幼苗放置在苗盘里,通过苗盘架上的滑轨自动向下供应毫菊幼苗,通过自动取喂苗机构将幼苗放入接苗器内,再由接苗器将幼苗输送至导苗杯内,再由导苗杯将幼苗输送至移栽器进行栽植;自动栽植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将幼苗放置在苗盘内防止幼苗折断。优选的,所述自动取喂苗机构包括夹苗手、取苗器和动力部分。动力部分驱动取苗器运动至取苗位置后,在驱动夹苗手将毫菊苗夹住放入取苗器内,取苗器可存放多株幼苗,最后动力装置驱动取苗器到投苗位置进行下一步移栽工序,提高移栽种植的速度。优选的,所述移栽小车本体上还设有遮阳网悬挂架,所述遮阳网悬挂架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移栽小车本体后端左右两侧的两根伸缩杆组成;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有用于悬挂遮阳网的挂钩。避免在种植时应太阳过大导致毫菊幼苗枯萎。优选的,所述苗盘架底部还设有盘体存放区。便于存放空的苗盘。优选的,所述轮子为履带式行走轮。便于移栽小车本体在种植的田间移动,避免陷入泥泞的土里。优选的,还包括覆土机构。自动覆土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劳动成本。优选的,所述移栽小车本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移动小车本体的动力源和控制部分。提高移栽小车的自化程度,且便于在使用时省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使用时,将毫菊幼苗放置在苗盘里,通过苗盘架上的滑轨自动向下供应毫菊幼苗,通过自动取喂苗机构将幼苗放入接苗器内,再由接苗器将幼苗输送至导苗杯内,再由导苗杯将幼苗输送至移栽器进行栽植;自动栽植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将幼苗放置在苗盘内防止幼苗折断。(2)动力部分驱动取苗器运动至取苗位置后,在驱动夹苗手将毫菊苗夹住放入取苗器内,取苗器可存放多株幼苗,最后动力装置驱动取苗器到投苗位置进行下一步移栽工序,提高移栽种植的速度。(3)避免在种植时应太阳过大导致毫菊幼苗枯萎。(4)苗盘架底部还设有盘体存放区;便于存放空的苗盘。(5)便于移栽小车本体在种植的田间移动,避免陷入泥泞的土里。(6)自动覆土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劳动成本。(7)提高移栽小车的自化程度,且便于在使用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种植幼苗的设备的侧视图。图2是种植幼苗的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种植幼苗的设备的俯视图。图4是种植变速箱的立体图。图5是接苗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移栽小车本体;2、接苗器;3、苗盘架;4、导苗杯;5、移栽器;31、滑槽;32、苗盘;321、滑轨;6、自动取苗机构;21、第一移动底板;22、第二移动底板;211、隔腔盒;61、夹苗手;62、取苗器;63、动力部分;7、遮阳网悬挂架;71、挂钩;8、覆土机构;9、蓄电池;91、控制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包括移栽小车本体1、接苗器2、苗盘架33、导苗杯4和移栽器5,所述苗盘架33位于所述移栽小车本体1上方,所述苗盘架33从上至下设有滑槽31,所述苗盘架33上安装有多个苗盘32,且该苗盘32上设有对应该滑槽31的滑轨321;所述苗盘架33底部两侧设有自动取苗机构6,所述接苗器2位于自动取苗机构6的出苗口处;所述接苗器2包括第一移动底板21、第二移动底板22、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底板21前后移动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底板22左右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移动底板21上固定连接有隔腔盒211,所述第二移动底板22上与接苗器2隔腔盒211底部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接苗器2的出苗口连接所述导苗杯4,所述导苗杯4的出苗口连接所述移栽器5。在使用时,移栽小车本体1底部设有轮子,便于移动移栽小车本体1,且在移栽小车本体1上设有推行把手,将毫菊幼苗放置在苗盘32里,通过苗盘架33上的滑轨321自动向下供应毫菊幼苗,通过自动取喂苗机构将幼苗放入接苗器2的第一移动底板21的隔腔盒211内,通过第二气缸控制第二移动底板22左右移动与第一移动底板21上的第一通孔重合幼苗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落入导苗杯4内,再由导苗杯4将幼苗输送至移栽器5进行栽植;自动栽植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将幼苗放置在苗盘32内放置幼苗折断。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自动取喂苗机构包括夹苗手31、取苗器62和动力部分63。动力部分63驱动取苗器62运动至取苗位置后,在驱动夹苗手31将毫菊苗夹住放入取苗器62内,取苗器62可存放多株幼苗,最后动力装置驱动取苗器62到投苗位置进行下一步移栽工序,提高移栽种植的速度。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移栽小车本体1上还设有遮阳网悬挂架7,所述遮阳网悬挂架7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移栽小车本体1后端左右两侧的两根伸缩杆组成;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有用于悬挂遮阳网的挂钩71。在使用时,将遮阳网悬挂架7设置成伸缩杆端便于调整遮阳网悬挂架7的高度,将遮阳网挂上,避免在种植时应太阳过大导致毫菊幼苗枯萎。实施例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苗盘架33底部还设有盘体存放区。便于存放空的苗盘32。实施例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覆土机构8。自动覆土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实施例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移栽小车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移动小车本体的动力源和控制部分91,所述动力源为蓄电池9。提高移栽小车的自化程度,且便于在使用时省力。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栽小车本体、接苗器、苗盘架、导苗杯和移栽器,所述苗盘架位于所述移栽小车本体上方,所述苗盘架从上至下设有滑槽,所述苗盘架上安装有多个苗盘,且该苗盘上设有对应该滑槽的滑轨;所述苗盘架底部两侧设有自动取苗机构,所述接苗器位于自动取苗机构的出苗口处;所述接苗器包括第一移动底板、第二移动底板、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底板前后移动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底板左右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移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隔腔盒,所述第二移动底板上与接苗器隔腔盒底部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接苗器的出苗口连接所述导苗杯,所述导苗杯的出苗口连接所述移栽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菊幼苗移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栽小车本体、接苗器、苗盘架、导苗杯和移栽器,所述苗盘架位于所述移栽小车本体上方,所述苗盘架从上至下设有滑槽,所述苗盘架上安装有多个苗盘,且该苗盘上设有对应该滑槽的滑轨;所述苗盘架底部两侧设有自动取苗机构,所述接苗器位于自动取苗机构的出苗口处;所述接苗器包括第一移动底板、第二移动底板、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底板前后移动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底板左右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移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隔腔盒,所述第二移动底板上与接苗器隔腔盒底部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接苗器的出苗口连接所述导苗杯,所述导苗杯的出苗口连接所述移栽器。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木全,
申请(专利权)人:鹤庆县兴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