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23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辊,涉及辊筒,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外套以及内套,所述内套一侧为进水侧、另一侧为回流侧,所述内套于进水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内套外表面于进水孔处起朝向回流侧螺旋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一侧螺旋设置有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和进水槽于回流侧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内套于进水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回流槽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外套内壁与内套外表面紧贴。流动的冷却水和待冷却物料之间仅间隔一层外套,热量的传导快速,便于冷却水带走待冷却物料的热量,冷却效果优良。辊体表面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避免物料各处接触到的温度不同而收缩变形程度不同的麻烦。

Cooling rol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oling roll, which relates to a roll body. The technical scheme essentials include a roll body. The roll body includes an outer sleeve and an inner sleeve. One side of the inner sleeve is the water inlet side and the other side is the reflux side. The inner sleeve is arranged with multiple water inlet holes at the water inlet side,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sleeve rises at the water inlet hole. An inlet trough is spirally arranged to the backflow side, and a backflow trough is spiral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intake trough. The backflow trough and the intake trough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channel on the backflow side. The inner sleeve is arranged with a plurality of outlet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flow trough at the interval of the intake side around its axis center lin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sleeve is close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sleeve. There is only one coat between the flowing cooling water and the material to be cooled. The heat transfer is fast. It is easy for the cooling water to take away the hea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oled. The cooling effect is excellent. The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ll body is more uniform, which avoids the trouble of different shrinkage and deform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tacted by the material everywhe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筒,特别涉及一种冷却辊。
技术介绍
压延薄膜生产需要依次进行过水、加热、降温等工序。过水工序用于提高薄膜的透亮性;加热工序用于将薄膜表面的水分蒸干;降温工序用于将薄膜的温度降低,避免薄膜收卷过程中冷缩而引起变形的麻烦。降温工序中的降温装置便是冷却辊,冷却辊工作原理如下:往内部通入冷却水的方式,使辊筒表面温度较低,从而带走薄膜的热量。冷却辊还能用于纺织、纸张印刷、食品包装等领域,适用范围广。公告号为CN10543743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结露冷却辊,该冷却辊包括辊体,辊体辊壁形成圆筒状的中空腔体,辊壁上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为一供冷却液在其内流通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包括两个直管以及连接于两个直管之间的螺旋盘管,该辊壁中或该辊壁的外周上设置有导热层。上述冷却辊通过往冷却管道内通入冷却水并使冷却管道紧贴辊体内壁的方式,使辊体外表面温度下降。冷却管道中间的部分呈螺旋状,使得冷却管道和辊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但是冷却水和辊体外壁面之间热量传导时需要通过冷却管道和辊壁,冷却效果差;并且冷却管道和辊体内壁之间容易分离,进而失去冷却效果,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辊,具有优良的冷却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外套以及内套,所述内套一侧为进水侧、另一侧为回流侧,所述内套于进水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内套外表面于进水孔处起朝向回流侧螺旋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一侧螺旋设置有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和进水槽于回流侧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内套于进水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回流槽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外套内壁与内套外表面紧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从进水孔处流入内套和外套之间后,沿进水槽流动至回流侧,接着通过连接通道,进入回流槽,再流回进水侧,从出水孔处排出。流动的冷却水和待冷却物料之间仅间隔一层外套,热量的传导快速,便于冷却水带走待冷却物料的热量,冷却效果优良。回流槽的设计,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位于内套同一侧,便于水管的安装,并且检查漏水情况时也仅需打开辊体一侧即可。冷却水顺着进水槽和回流槽流动的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吸收温度逐渐升高,由于回流槽和进水槽相邻,回流槽内的冷却水和进水槽内的冷却水之间热量能进行传导,进而保证辊体表面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避免物料各处接触到的温度不同而收缩变形程度不同的麻烦。进水槽和回流槽螺旋设计,相对于直线设计而言,冷却水从进水侧流动至出水侧的距离增长,吸收的热量更多,利用更充分;进水槽、回流槽和外套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相同的冷却水与外套的接触面积下内套表面需要设置的进水槽和回流槽的数量相对减小,进而减少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数量,避免内套进水侧结构强度下降而断裂破损的麻烦,同时避免需要接入内套的水管过多而导致辊体内部空间不足的麻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槽中部螺旋设置有与内套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进水槽分为两条且两条进水槽于回流侧并无连通,所述回流槽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进水槽两侧,两个所述回流槽于进水侧通过回流通道连通,所述出水孔位于回流通道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进水孔对应两条进水槽,一个出水孔对应两条回流槽,进而在不增加进水孔和出水孔的情况下使得进水槽和回流槽的数量增多,从而使得进水槽和回流槽的宽度减小,冷却水流量减少而便于热量快速传导,使得辊体表面各处温度均匀,保证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回流槽和进水槽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回流槽的宽度和进水槽的宽度均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量和回流量相等,便于冷却水的热量在回流槽和进水槽之间快速传导,使得辊体表面各处温度均匀,保证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体中部穿设有中轴,所述中轴朝向进水侧的一端连接有配水接头,所述中轴呈管状且内腔为出水腔,所述出水腔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配水接头朝向中轴的一侧设置有与出水腔连通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槽底设置有供进水管卡入的进水腔,所述配水接头外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进水腔连通的入口以及多个与出水槽连通的出口,所述入口和对应的进水孔之间通过进水软管连接,所述出口和对应的出水孔之间通过出水软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先沿进水管进入进水腔,再通过进水软管进入进水槽,接着进入回流槽,然后沿出水软管进入出水槽,最后从出水腔处流出。通过配水接头,将多个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汇总,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无需较长,减少其占据冷却辊内的空间,并且能够保证多个进水软管的进水量均匀分配,避免不同进水槽内的进水量以及流速不同而导致辊体表面各处冷却效果不同的麻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水接头朝向中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部,所述中轴朝向配水接头的一侧内壁设置有与螺纹部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中轴和配水接头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配水接头背离中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拧转部,所述拧转部截面呈正多边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水接头和中轴之间连接紧密,冷却水不容易泄露,并且配水接头能够从中轴上拧下,便于腐蚀老化的配水接头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和进水腔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进水腔底部设置为圆锥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和配水接头之间的连接紧密,冷却水流进过程中不容泄露至出水槽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朝向配水接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所述入口和出口的开口处外侧均设置有供第一接头卡入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环形槽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环形槽外侧壁上设置有供固定块卡入的滑槽,所述滑槽朝向环形槽槽底的一侧绕环形槽轴心线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远离滑槽的一侧朝环形槽开口方向连通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卡入固定槽时挤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需要与配水接头连接时,先将第一接头卡入环形槽,直至固定块移动至滑槽底部,接着转动第一接头,使得固定块进入连接槽直至位于固定槽下侧,最后松开第一接头,第一接头在挤压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上移直至固定块卡入固定槽,完成连接。连接紧密且第一接头和配水接头之间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配水接头能够取下,一方面便于对配水接头内部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另一方面便于受侵蚀生锈的配水接头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用于固定进水软管或出水软管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用于卡入环形槽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环形槽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用于挤压第一连接部的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头和配水接头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避免冷却水渗出的麻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卡入环形槽时第一固定部和配水接头之间形成与固定槽深度相同的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得先进入空腔,再渗入第一连接部和环形槽内壁之间,而空腔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密封圈的压力大大减小,保证密封效果;固定块与滑槽底部接触时,第一固定部和配水接头表面紧贴而受到支撑,进而避免固定块受力过大而弯折、断裂的麻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朝向内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包括外套(11)以及内套(12),所述内套(12)一侧为进水侧(121)、另一侧为回流侧(122),所述内套(12)于进水侧(121)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水孔(123),所述内套(12)外表面于进水孔(123)处起朝向回流侧(122)螺旋设置有进水槽(124),所述进水槽(124)一侧螺旋设置有回流槽(125),所述回流槽(125)和进水槽(124)于回流侧(122)通过连接通道(126)连通,所述内套(12)于进水侧(121)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回流槽(125)连通的出水孔(127),所述外套(11)内壁与内套(12)外表面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包括外套(11)以及内套(12),所述内套(12)一侧为进水侧(121)、另一侧为回流侧(122),所述内套(12)于进水侧(121)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水孔(123),所述内套(12)外表面于进水孔(123)处起朝向回流侧(122)螺旋设置有进水槽(124),所述进水槽(124)一侧螺旋设置有回流槽(125),所述回流槽(125)和进水槽(124)于回流侧(122)通过连接通道(126)连通,所述内套(12)于进水侧(121)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回流槽(125)连通的出水孔(127),所述外套(11)内壁与内套(12)外表面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124)中部螺旋设置有与内套(12)固定连接的隔板(128),所述隔板(128)将进水槽(124)分为两条且两条进水槽(124)于回流侧(122)并无连通,所述回流槽(12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进水槽(124)两侧,两个所述回流槽(125)于进水侧(121)通过回流通道(129)连通,所述出水孔(127)位于回流通道(129)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回流槽(125)和进水槽(124)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回流槽(125)的宽度和进水槽(124)的宽度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中部穿设有中轴(2),所述中轴(2)朝向进水侧(121)的一端连接有配水接头(3),所述中轴(2)呈管状且内腔为出水腔(21),所述出水腔(21)处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配水接头(3)朝向中轴(2)的一侧设置有与出水腔(21)连通的出水槽(301),所述出水槽(301)槽底设置有供进水管(4)卡入的进水腔(302),所述配水接头(3)外侧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进水腔(302)连通的入口(303)以及多个与出水槽(301)连通的出口(304),所述入口(303)和对应的进水孔(123)之间通过进水软管(5)连接,所述出口(304)和对应的出水孔(127)之间通过出水软管(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接头(3)朝向中轴(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部(305),所述中轴(2)朝向配水接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轻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一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