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ssure sensor fo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pressing force. In the pressure sensor (3), the pressure sensitive layer (17) is spatially opposite to the first electrode pattern (21A)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pattern (21B). The first electrode pattern (21A)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electrodes (31); a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33) connecting multiple first electrodes (31) to each other; and a first wiring portion (35) extending from the first end (37)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33). The second electrode pattern (21B) has: a second electrode (41) alternately configur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31); a second connecting portion (43) connecting multiple second electrodes (41) to each other; and a second wiring portion (45) extending from the second end (49)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ion (43). The second wiring section (45) extends in the following manner: when the adjacent first electrode (31)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41)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pressure sensitive layer (17),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nduction path between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wiring section (35)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second wiring section (45) is substantially equal in any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electrode (31)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41).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敏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敏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敏层与一对电极图案隔着空间对向配置的压敏传感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有检测按压力的按压检测功能的器件,已知有压敏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力传感器1具有压敏用薄膜3和电极41、42,两者隔着空间对向。图11所示的电极41、42呈梳齿形状。当施加按压力时,电极41、42的一对梳齿彼此经由压敏用薄膜3连接。由此,压力检测部基于电极41、42以及接触位置的压敏用薄膜3的电阻值而检测按压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47372号公报上述压力传感器1的导通路径(电极的输出端彼此之间)的压敏电阻是第一电极布线的电阻、第一电极与压敏用薄膜的接触电阻、压敏用薄膜的电阻、第二电极与压敏用薄膜的接触电阻以及第二电极布线的电阻之和。上述接触电阻根据按压力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由此,测定按压力。另外,在按压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存在无论按压力的大小如何,电极布线的导通路径的长度都大不相同的情况。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按压力,因按压位置而导致整体的导通路径的电阻不同。但是,在一般的膜片开关替代用的压敏传感器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接触电阻与电极布线的导通路径的电阻相比足够大,因此即使忽略电极布线的导通路径的电阻的变动,也问题不大。另一方面,在大型化的压敏传感器中,由于电极布线的导通路径的电阻的比例变大,因此有可能因该不同而使相对于按压力的电阻检测值大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压敏传感器中消除按压力的面内的灵敏度偏差。以下,作为解决课题的手段,对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绝缘基材;第二绝缘基材,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之间隔着空间的方式配置;压敏导电体,所述压敏导电体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侧的整面;第一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侧的面,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电极;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的一端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布线部,所述第一布线部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延伸;以及第二电极图案,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侧的面,并且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配置;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将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一端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位于对角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布线部,所述第二布线部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布线部以如下方式延伸:在邻接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经由所述压敏导电体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布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布线部的输出端之间的导通路径的电阻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任意组合中实质上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2 JP 2016-0568591.一种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绝缘基材;第二绝缘基材,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之间隔着空间的方式配置;压敏导电体,所述压敏导电体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侧的整面;第一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侧的面,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电极;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的一端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布线部,所述第一布线部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延伸;以及第二电极图案,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侧的面,并且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配置;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将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一端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位于对角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布线部,所述第二布线部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布线部以如下方式延伸:在邻接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经由所述压敏导电体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布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布线部的输出端之间的导通路径的电阻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任意组合中实质上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布线部的输出端之间的导通路径的电阻的偏差为施加最大负荷的情况下的压敏电阻的1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线部以通过所述第二连结部的附近的方式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线部以通过所述第一连结部的附近的方式延伸。5.一种压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绝缘基材;第二绝缘基材,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之间隔着空间的方式配置;压敏导电体,所述压敏导电体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二绝缘基材侧的面整体;第一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的所述第一绝缘基材侧的面,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电极;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淳平,井前直人,清水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