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春燕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90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移动装置、减震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车架、前轮移动组件、后轮移动组件、前轮驱动部、后轮驱动部,前轮移动组件及后轮移动组件分别安装于移动车架的前端及后端,前轮驱动部与前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后轮驱动部与后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组件及后轮减震组件,前轮减震组件设于前轮移动组件上,后轮减震组件设于后轮移动组件上;机柜的底部设有一安装板,安装板安装于前轮减震组件及后轮减震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设置相应的减震装置,减少工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剧烈震动,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An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robot body, a mobile device and a shock absorber. The mobile device includes: mobile frame, front wheel moving component, rear wheel moving component, front wheel driving part and rear wheel driving part. The front wheel moving component and rear wheel moving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at the front end and rear end of the mobile frame. The front wheel driving part is driven by the front wheel moving component, and the rear wheel driving part is driven by the rear wheel moving component. The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front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and rear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The front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wheel mobile assembly, and the rear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wheel mobile assembly. An installation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inet, and the installation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front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and the rear wheel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obot, which reduces the violent vibration generated by the industrial robot in the course of traveling by setting a corresponding shock absorb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210130071.4,主题名称为工业机器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包括基座导轨组件、底座组件、大臂组件、雕铣组件、腕部组件和爪手组件,所述基座导轨组件下端与导轨I相适配且可沿导轨I滚动,所述底座组件下端与基座导轨组件上端设有的导轨II相适配且可沿导轨II滑动,底座组件由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构成,且上部组件可绕下部组件转动;所述大臂组件上的肩轴与上部组件上部的肩轴孔浮动配合且大臂组件实现抬臂或放臂动作;所述雕铣组件下部与大臂组件侧部设有的导轨III相适配且可沿导轨III滑动并实现钻孔动作;所述腕部组件通过套杆安装在大臂组件的安装孔内并完成抬腕和放腕动作;所述爪手组件侧部与腕部组件上设有的导轨IV相适配并沿导轨IV滑动且实现爪手的开合动作。然而,上述专利所公开的基座导轨组件,其并没有设置具体的减震组件,当基座导轨组件沿导轨I滚动时,特别是在遇到复杂路况时,会产生剧烈震动,剧烈震动进而会导致工业机器人上的零部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了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因此,如何开发一款工业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设置相应的减震装置,减少工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剧烈震动,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这是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设置相应的减震装置,减少工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剧烈震动,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移动装置、减震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柜及柜门,所述机柜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机柜具有一开口端,所述柜门设于所述机柜的开口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车架、前轮移动组件、后轮移动组件、前轮驱动部、后轮驱动部,所述前轮移动组件及所述后轮移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移动车架的前端及后端,所述前轮驱动部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后轮驱动部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组件及后轮减震组件,所述前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上;所述机柜的底部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移动组件包括:左前滚轮、右前滚轮、前轮转轴,所述左前滚轮及所述右前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后轮移动组件包括:左后滚轮、右后滚轮、后轮转轴,所述左后滚轮及所述右后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后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包括:左前轮减震结构、右前轮减震结构,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前轮减震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后轮减震组件包括:左后轮减震结构、右后轮减震结构,所述左后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后轮减震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后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安装板包括:左承载板、右承载板、中间连接板,所述左承载板与所述右承载板之间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左承载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左后轮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右承载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后轮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右前轮减震结构、左后轮减震结构、右后轮减震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包括:轴承、悬架、第一减震弹性件、第二减震弹性件、安装定位杆;所述轴承套接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一端;所述悬架包括:套筒、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及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套筒的两侧,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轴承上,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两侧;所述安装定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所述左承载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定位杆的另一端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安装定位杆铰接于所述套筒的转动轴与所述轴承套接于所述前轮转轴的转动轴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弹性件为弹簧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弹性件为弹簧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驱动部包括:前轮驱动电机、前轮驱动齿轮组,所述前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前轮驱动齿轮组驱动所述前轮转轴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驱动齿轮组包括前轮驱动主动齿轮及与所述前轮驱动主动齿轮啮合的前轮驱动从动齿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驱动部包括:后轮驱动电机、后轮驱动齿轮组,所述后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后轮驱动齿轮组驱动所述后轮转轴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驱动齿轮组包括后轮驱动主动齿轮及与所述后轮驱动主动齿轮啮合的后轮驱动从动齿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滚轮及所述右前滚轮均为盘形滚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后滚轮及所述右后滚轮均为盘形滚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设置机器人本体、移动装置、减震装置,并对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置相应的减震装置,减少工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剧烈震动,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工业用智能机器人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装置及减震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的移动装置及减震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图2所示的安装板的结构图;图5为图3所示的移动装置及减震装置的局部图(一);图6为图3所示的移动装置及减震装置的局部图(二);图7为密码开锁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图8为图7所示的密码开锁组件的分解图(一);图9为图7所示的密码开锁组件的分解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10,包括:机器人本体100、移动装置200、减震装置300。机器人本体100包括机柜110及柜门120,机柜110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机柜110具有一开口端,柜门120设于机柜110的开口端。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装置200包括:移动车架210、前轮移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移动装置、减震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柜及柜门,所述机柜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机柜具有一开口端,所述柜门设于所述机柜的开口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车架、前轮移动组件、后轮移动组件、前轮驱动部、后轮驱动部,所述前轮移动组件及所述后轮移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移动车架的前端及后端,所述前轮驱动部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后轮驱动部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组件及后轮减震组件,所述前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上;所述机柜的底部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移动装置、减震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柜及柜门,所述机柜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机柜具有一开口端,所述柜门设于所述机柜的开口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车架、前轮移动组件、后轮移动组件、前轮驱动部、后轮驱动部,所述前轮移动组件及所述后轮移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移动车架的前端及后端,所述前轮驱动部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后轮驱动部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组件及后轮减震组件,所述前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后轮移动组件上;所述机柜的底部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及所述后轮减震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移动组件包括:左前滚轮、右前滚轮、前轮转轴,所述左前滚轮及所述右前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后轮移动组件包括:左后滚轮、右后滚轮、后轮转轴,所述左后滚轮及所述右后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后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包括:左前轮减震结构、右前轮减震结构,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前轮减震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前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后轮减震组件包括:左后轮减震结构、右后轮减震结构,所述左后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后轮减震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后轮转轴的两端;所述安装板包括:左承载板、右承载板、中间连接板,所述左承载板与所述右承载板之间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左承载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左后轮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右承载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前轮减震结构及所述右后轮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右前轮减震结构、左后轮减震结构、右后轮减震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前轮减震结构包括:轴承、悬架、第一减震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沈春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