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02年4月30日、申请号为02117549.7、名称为“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
技术介绍
目前,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大部份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盖(实心、空心)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抗震、开裂和渗水等问题,但这类楼盖施工相对较难,且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建筑技术及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盖技术,特别是采用现浇砼空心楼盖技术。专利号为93206310.1的“模壳构件”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密肋空腔楼盖用的一种预制填充构件,它由上底、下底及侧壁构成,四周的侧壁与上底、下底构成全封闭空腔多面体结构,模壳体内设有加强肋以增强模壳构件的自身支撑强度,模壳自身不易破损。当其应用于密肋空腔楼盖时,按设计要求,将模壳构件摆放在楼层间的支撑物上,模壳构件间留出一定的间隙空间,布置钢筋,并用水泥进行浇注,模壳构件与钢筋水泥一起即构成上下表面都十分平整的整体楼盖结构,模壳构件在楼盖中既是内模又是填充配套构件,施工省事、简便。但这种模壳构件由于其内部设置的加强肋为板式的加强肋,重量相对较重,材料耗用大,同时其板式的加强肋只考虑了模壳上顶板不易破损或仅满足施工抗压荷载的要求,没有考虑将模壳设计成主承力构件,与现浇砼结构组合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包括现浇钢筋砼上板(1)、现浇钢筋砼肋(2)、空腔模壳(3),空腔模壳(3)间隔布置,其间为现浇钢筋砼肋(2),其上为现浇钢筋砼上板(1),三者浇注成整体,其中空腔模壳(3)包括上顶板(4)、周围侧壁(5)及下底(6),上顶板(4)、周围侧壁(5)及下底(6)彼此连接构成多面体封闭空腔(7),上顶板(4)、周围侧壁(5)分别与现浇钢筋砼上板(1)、现浇钢筋砼肋(2)叠合,在空腔(7)内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杆件(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横向杆件(8)的杆端端面支撑竖向杆件(8)的杆身的周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包括现浇钢筋砼上板(1)、现浇钢筋砼肋(2)、空腔模壳(3),空腔模壳(3)间隔布置,其间为现浇钢筋砼肋(2),其上为现浇钢筋砼上板(1),三者浇注成整体,其中空腔模壳(3)包括上顶板(4)、周围侧壁(5)及下底(6),上顶板(4)、周围侧壁(5)及下底(6)彼此连接构成多面体封闭空腔(7),上顶板(4)、周围侧壁(5)分别与现浇钢筋砼上板(1)、现浇钢筋砼肋(2)叠合,在空腔(7)内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杆件(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横向杆件(8)的杆端端面支撑竖向杆件(8)的杆身的周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横向杆件(8)的两个杆端端面支撑竖向杆件(8)的杆身的周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叉的横向杆件(8)的杆端端面支撑竖向杆件(8)的杆身的周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两根交叉杆的四个杆端支撑四根竖向杆件(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杆件(8)的杆身与竖向杆件(8)的杆端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杆件(8)的杆身与竖向杆件(8)的杆端有退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杆件(8)贴在周围侧壁(5)上;或者竖向杆件(8)的端头支撑上顶板(4)或/和下底(6);或者模壳空腔(7)内有至少一根杆件(8)向模壳体外伸出有杆身或杆端(11)或露锚固筋(12)或露网(13)或网孔带凸凹棘头铁片(14)或者上述的组合,并嵌固于现浇砼中;或者在模壳空腔(7)内设置有由多根杆件(8)构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三角形杆件桁架单元(9)或二根以上的交接杆件(10);或者模壳体内的多个桁架单元(9)或交接杆件(10)或两者构成桁架(15),桁架单元(9)或交接杆件(10)彼此呈正交、斜交、平行、曲线形接合、对接布置或者三维空间布置或者上述的组合,或者同时还高低错落布置,所构成的桁架(15)为索杆桁架、平面桁架、空间桁架、立体桁架或接头固结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构成的杆件桁架;或者在上顶板(4)或周围侧壁(5)或下底(6)或者两者或者三者,其至少一个内或外表面有加强筋(16),加强筋(16)为空心或实心,或高低、厚度一致或不等;或者上顶板(4)、周围侧壁(5)、下底(6)、杆件(8)、加强筋(16)内有增强物(17),增强物(17)为纤维、纤维网格布、纤维布、无纺布、钢筋、钢筋网、钢丝网、预应力钢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或者其组合;或者从上顶板(4)或下底(6)或两者伸出有露锚固筋(12)或露网(13)或网孔带凸凹棘头铁片(14)或同时伸出有两者或三者,与现浇钢筋砼肋(2)或现浇钢筋砼上板(1)连接;或者上顶板(4)或下底(6)或两者同时从周围侧壁(5)的至少一边向外还挑出有底边(18),上顶板(4)或下底(6)挑出的底边(18)构成现浇钢筋砼肋(2)的模板;或者下底(6)或下底(6)与上顶板(4)挑出的底边(18)的周围为锯齿形、波浪形、斜边形、台阶形,或者底边(18)还同时伸出有露锚固筋(12)、露网(13)、露纤维丝(19)、防裂网格布(20)、网孔带凸凹棘头铁片(14)、燕尾状铁片(21)或压网孔铁片(22)或它们的组合;或者模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片加劲肋(23),加劲肋(23)为实心的或空心的,或者其侧面还同时有加强筋(16);或者加劲肋(23)内有增强物(17),增强物(17)为纤维、纤维网格布、纤维布、无纺布、钢筋、钢筋网、钢丝网、预应力钢筋或者其组合,或者还同时从周围侧壁(5)或上顶板(4)伸出有露锚固筋(12)或露网(13)或露肋(24)或者它们的组合;或者上顶板(4)、周围侧壁(5)、下底板(6)、杆件(8)、加强筋(16)、加劲肋(23)的表面固定或粘贴有增强带(32)或增强面层(33),增强带(32)或增强面层(33)为金属板、碳纤维板、玻璃钢板、纤维布、纤维网格布或钢丝,或者增强带(32)或增强面层(33)还同时带有锚固脚或孔洞(34);或者下底(6)或上顶板(4)内钢筋与杆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