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543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属于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底层汇接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有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与通气立管插口对应的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连接口,与排水立管插口对应的壳体下部设为坡度不小于45度且汇接于排水管连接口的导流壁,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之间的壳体内部设有隔板,朝向导流壁的隔板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合并,使排水立管内的气体在合并处与水进一步分离,增大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避免了发生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过大导致排水横支管水封装置失效及地漏返臭的现象。

A bottom connector for double riser drainage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ttom connector for double riser drainage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door drainage system of buildings. The bottom connector consists of a shell with an air standpipe socket and a drainage standpipe socket at the top of the shell, a drainage pipe sock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standpipe socket, a diversion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corresponding to the drainage standpipe socket with a slope not less than 45 degrees and connected to the drainage pipe socket, an air standpipe socket and a drainage pipe.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between the riser sockets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and at least one baffl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affle facing the guide wall.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merging of the drainage riser and the ventilation riser, further separates the gas and water in the drainage riser at the merging place, enhances the drainage capacity of the drainage riser, and avoids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sealing failure and ground leakage and odor return caused by excessiv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the drainage ri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室内排水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超过九层的建筑,其室内排水系统大都设置排水立管和专用通气立管,并要求专用通气立管与排水立管之间采用H型管逐层连通或隔层连通,顶层的通气立管通过三通与排水立管上方的伸顶通气管合并,底层的通气立管则通过三通与排水立管下方的排水管合并,此种结构,在排水立管内进行水气混合,气体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充分释放,致使排水效果不好,排水能力小,地漏易返臭,极易导致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过大从而使排水横支管水封装置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通过隔板及导流壁,实现了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合并,使排水立管内的气体在合并处与水进一步分离,增大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解决了传统结构存在的排水效果不好,排水能力小,地漏易返臭,极易导致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过大从而使排水横支管水封装置失效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所述底层汇接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有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与通气立管插口对应的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连接口,与排水立管插口对应的壳体下部设为坡度不小于45度且汇接于排水管连接口的导流壁,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之间的壳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不高于壳体顶部,其底部距壳体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排水立管直径。底层汇接器实现了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合并,使排水立管内的气体在合并处与水进一步分离,增大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避免了发生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过大导致排水横支管水封装置失效及地漏返臭的现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朝向导流壁的隔板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流板下方设有连通通气立管插口下方通气空间的排气口。进一步加强水气分离的效果,使排水立管内的气体能够即时从排气口及时排入通气立管,实现了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气体循环,使分离出的气体沿通气管补入排水管上段负压区,有效缓解排水立管顶部气体补充不足所致的负压过大和下部正压过大的问题,进一步增大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流板的两端直接固定在壳体壁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为突出壳体顶面设置的管口,通气立管插口和排水立管插口突出壳体顶部设置,便于制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隔板的尾端设有平行于导流壁的导向防溅射板,便于导流及防止水跃堵塞气道,加强分流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顶部设计成顶盖结构,顶盖、顶盖下方的壳体和隔板相互之间采用粘接或焊接连接,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隔板将壳体分成通水区和排气区,通过设在隔板侧面的导流板实现对通水区的水进行导流并打破附壁流,破坏附壁流体外水膜,使包裹水流内的空气及时从导流板下方的排气口进入排气区,并及时进入通气立管,实现了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合并和气体循环,使排水立管内的气体在合并处与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气体沿通气管补入排水管上段负压区,有效缓解排水立管顶部气体补充不足所致的负压过大和下部正压过大的问题,通过设置导向防溅射板,对排至底部的水及时倒流,避免形成水跃堵塞气道,进一步实现水气分离,保障气道畅通,避免排水通道产生气堵,进而保障排水通道畅通,避免发生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过大导致排水横支管水封装置失效及地漏返臭的现象,提高卫生间空气质量,避免臭气入室,增大了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底层汇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底层汇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底层汇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底层汇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的双立管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的双立管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的双立管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中的双立管排水系统的局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层汇接器;11、壳体;12、排水管连接口;13、通气立管插口;14、排水立管插口;15、导流板,16、导向防溅射板;17、隔板;18、导流壁;2、水气分离模块;3、通气立管;4、排水立管;5、顶层汇接器;6、伸顶通气管;7、排水管;8、检查井9、排水横支管;91、排污连接管;92、废水连接管;10、H连接管;19、核心模块;191、排水连接管;192、通气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下、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其包括壳体11,壳体11顶部设有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与通气立管插口13对应的壳体11底部设有排水管连接口12,与排水立管插口14对应的壳体11下部设为坡度不小于45度且汇接于排水管连接口12的导流壁18,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之间的壳体11内部设有将水气隔开的隔板17,隔板17沿壳体11上下方向竖直设置,隔板17顶部与壳体顶面连接,即隔板17顶部与壳体顶面平齐设置,其底部距壳体11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排水立管直径,朝向导流壁18的隔板17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15,导流板15下方设有连通通气立管插口13下方通气空间的排气口,隔板17的尾端设有平行于导流壁18的导向防溅射板16,便于导流及加强分流效果。为方便制作,壳体顶部(含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设计成顶盖结构,顶盖、顶盖下方的壳体和隔板相互之间采用粘接或焊接连接,结构简单。该底层汇接器1实现了排水立管4与通气立管3的合并和气体循环,使排水立管4内的气体在合并处与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气体沿通气管补入排水管上段负压区,有效缓解排水立管4顶部气体补充不足所致的负压过大和下部正压过大的问题,增大排水立管4的排水能力,避免发生排水立管4内气压波动过大导致排水横支管2水封装置失效及地漏返臭的现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突出壳体顶面设置,隔板17顶部设在壳体11顶部。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隔板17顶部低于壳体顶面设置,导流板15两端直接与壳体壁板连接设置。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隔板17顶部低于壳体顶面设置,导流板15两端直接与壳体壁板连接设置。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双立管排水系统,其包括并排设置的排水立管4和通气立管3,排水横支管9接入排水立管4,排水立管4通过H连接管10与通气立管3相连通,顶层排水立管4和通气立管3的顶部通过顶层汇接器5与伸顶通气管6相连通,底层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汇接器(1)包括壳体(11),壳体(11)顶部设有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与通气立管插口(13)对应的壳体(11)底部设有排水管连接口(12),与排水立管插口(14)对应的壳体(11)下部设为坡度不小于45度且汇接于排水管连接口(12)的导流壁(18),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之间的壳体(11)内部设有隔板(17),隔板(17)顶部不高于壳体(11)顶部,其底部距壳体(11)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排水立管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汇接器(1)包括壳体(11),壳体(11)顶部设有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与通气立管插口(13)对应的壳体(11)底部设有排水管连接口(12),与排水立管插口(14)对应的壳体(11)下部设为坡度不小于45度且汇接于排水管连接口(12)的导流壁(18),通气立管插口(13)和排水立管插口(14)之间的壳体(11)内部设有隔板(17),隔板(17)顶部不高于壳体(11)顶部,其底部距壳体(11)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排水立管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底层汇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导流壁(18)的隔板(17)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蕊李希成贾晓艳王伟丽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明锐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