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临沂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539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原有道路,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基坑支护的桥面板与原有道路的桥面平齐;原有道路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对于路改桥段的设计方案,采用逆作法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可以使桥梁分离修建,暂时保留原有道路的正常通行,避免了临时道路的修建,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in Road-to-Bridge Section Based on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road-to-bridge section based on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ing the original road, the slope of the original road is provided with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made by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bridge deck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on both sides is level with the bridge deck of the original road, and the horizontal interval at the bottom of the original road is similar. In the horizontal bracing system of dry layer, concrete face-slab walls with upper and lower links are pour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rizontal bracing system of several layers.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road-to-bridge section based on the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For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road-to-bridge secti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by the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can make the bridge separate from the construction, temporarily retain the normal passage of the original road, avoi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mporary roa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land. Resources,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shorten constr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改扩建已成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针对旧路扩建为桥段的设计方案,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施工方案通常是在改建道路两侧修建临时道路,车辆改道行驶,然后再进行旧路及以下土层的挖除,改建为桥段,这种施工方案的缺点是投资高,工期长,并且造成周边土地临时浪费。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使桥梁分离修建,暂时保留原有道路的正常通行,避免了临时道路的修建,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原有道路,所述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所述基坑支护的桥面板与所述原有道路的桥面平齐;所述原有道路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优选的,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包括水平钻孔且两侧钻透设置于所述原有道路地下的通长锚杆。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面板墙为竖向支撑体系,所述通长锚杆的两端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浇筑连接。优选的,所述通长锚杆位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的外侧通过锚定板固定。优选的,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从上至下根据不同标高划分成若干施工段布置。优选的,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每层的施工间隔高度为2-3m,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的宽度为20-25m。优选的,所述原有道路的两侧边坡末端还设置有排水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保留原有道路的正常通行,对所述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采用逆作法进行基坑支护,每垂直开挖一定深度的土体后设置水平向支撑体系,水平方向钻孔,两侧钻透,设置通长锚杆,注浆;竖向支撑体系是在垂直方向支模板浇筑混凝土面板墙,所述通长锚杆的两端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浇筑连接;分层分段从上至下施工;所述原有道路两侧支护完成后,在所述原有道路的两侧进行上行桥和下行桥的施工;两侧桥梁施工完成后,车辆由所述原有道路改道为两侧新桥通行,同时对中间的所述原有道路开挖进行中间桥梁的施工,待中间桥梁施工完成后,路改桥段的扩建工程完成,车辆完全恢复交通。优选的,所述两侧桥梁的施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固定的桩基础和桥墩,所述桩基础的顶端水平连接设置有地梁;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桥墩顶部的盖梁,所述盖梁的顶部通过T型梁对桥面板进行支撑固定。优选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T型梁之间设置有横隔板。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对于路改桥段的设计方案,采用逆作法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可以使桥梁分离修建,暂时保留原有道路的正常通行,避免了临时道路的修建,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原有道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的施工横断面图;其中,1原有道路;2边坡;3排水沟;4桥面板;5横隔板;6盖梁;7桥墩;8地梁;9桩基础;10混凝土面板墙;11锚定板;12通长锚杆;13T型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使桥梁分离修建,暂时保留原有道路的正常通行,避免了临时道路的修建,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原有道路,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基坑支护的桥面板与原有道路的桥面平齐;原有道路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2,其中,图1为原有道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的施工横断面图。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原有道路1,原有道路1两侧的边坡2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基坑支护的桥面板4与原有道路1的桥面平齐;原有道路1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10。水平向支撑体系包括水平钻孔且两侧钻透设置于原有道路1地下的通长锚杆12;混凝土面板墙10为竖向支撑体系,通长锚杆12的两端与混凝土面板墙10浇筑连接;通长锚杆12位于混凝土面板墙10的外侧通过锚定板11固定。利用通长锚杆12对两侧的混凝土面板墙10施加拉力,提高了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发生土体坍塌。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从上至下根据不同标高划分成若干施工段布置,每层的施工间隔高度为2-3m,水平向支撑体系的宽度为20-25m。此外,原有道路1的两侧边坡2末端还设置有排水沟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保留原有道路1的正常通行,对原有道路1两侧的边坡2采用“逆作法”进行基坑支护,每垂直开挖一定深度的土体后设置水平向支撑体系,水平方向钻孔,两侧钻透,设置通长锚杆12,注浆,竖向支撑体系是在垂直方向支模板浇筑混凝土面板墙10,利用通长锚杆12对两侧的混凝土面板墙10施加拉力,提高了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发生土体坍塌。分层分段、由上而下施工,即从上到下根据不同标高划分成若干施工段,分段从上往下施工,每层施工高度宜为2~3m,宽度宜为20~25m;原有道路1两侧支护完成后,在原有道路1的两侧进行上行桥和下行桥的施工;两侧桥梁施工完成后,车辆由原有道路1改道为两侧新桥通行,同时对中间的原有道路1开挖进行中间桥梁的施工,待中间桥梁施工完成后,路改桥段的扩建工程完成,车辆完全恢复交通。两侧桥梁的施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固定的桩基础9和桥墩7,桩基础9的顶端水平连接设置有地梁8;上部结构包括固定于桥墩7顶部的盖梁6,盖梁6的顶部通过T型梁13对桥面板4进行支撑固定。间隔设置的多个T型梁13之间设置有横隔板5。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道路,所述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所述基坑支护的桥面板与所述原有道路的桥面平齐;所述原有道路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道路,所述原有道路两侧的边坡设置有采用逆作法制得的基坑支护,两侧的所述基坑支护的桥面板与所述原有道路的桥面平齐;所述原有道路的底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水平向支撑体系,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的两端浇筑有上下贯通的混凝土面板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包括水平钻孔且两侧钻透设置于所述原有道路地下的通长锚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为竖向支撑体系,所述通长锚杆的两端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浇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长锚杆位于所述混凝土面板墙的外侧通过锚定板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从上至下根据不同标高划分成若干施工段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层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每层的施工间隔高度为2-3m,所述水平向支撑体系的宽度为20-25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逆作法的路改桥段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道路的两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登元王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