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537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依次包括排水,软基内部振动、压实,软基内部打桩,铺设路基层和路面铺设的工艺步骤;采用振动系统与增压系统共同作用,伸入泥石流软基内部,使软基被压紧密实;解决了传统软基铺路工艺不适用于山区地质要求的问题,针对山区地质的特殊情况,对软基内部进行逐层振动压实,使道路地基内部紧密不松动,保证了道路地基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是一种专门根据山区地质特性设计的针对型道路铺设的施工方法。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aving Road on Debris Flow Soft Found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aving roads on debris flow soft foundation, which in turn includes drainage, internal vibration and compaction of soft foundation, internal piling of soft foundation, paving road base and pavement laying process steps, and extending into debris flow by using vibration system and pressurization system.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paving technology of soft found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ge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mountainous areas. In view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ountainous areas, the internal of soft foundation is compacted layer by layer by layer, which makes the internal of road foundation close and not loose, and ensure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road foundation itself. A kind of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argeted road laying special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等,造成交通运输瘫痪。因此,需要在泥石流软基上进行道路铺设,以解决交通瘫痪的问题。专利号为201210403142.3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通过泥石流特性参数计算,在泥石流软基上摆放路基箱,配合反铲挖掘机挖装路基箱,通过若干路基箱铺设成临时道路,从而快速安全通过淤泥区;其解决的是在抢险工作中,如何快速铺设临时道路通过淤泥区,从而及时施展救援工作。但是,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或沟谷深壑内,在盘山路或者其他山区路面上,泥石流的发生会破坏道路,造成交通瘫痪。现有技术中,在软基上铺设道路的施工工艺,是针对淤泥区或地基层内含水量多的软基层上铺设道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排水和加固,而针对山区特殊的地质因素,并未纳入道路铺设方案中。因此,如何在泥石流软基的山路上铺设适用于山区内路面运输的道路,清除泥石流的同时,开辟新道路并解决交通运输瘫痪,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软基铺路工艺不适用于山区地质要求的问题,针对山区地质的特殊情况,对软基内部进行逐层振动压实,使道路地基内部紧密不松动,保证了道路地基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是一种专门根据山区地质特性设计的针对型道路铺设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将待施工区域的水疏导排放至蓄水池;(2)软基内部振动、压实:向泥石流软基内部埋设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控制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及增压系统的施压强度,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逐层紧密压实;(3)软基内部打桩:将振动系统拆除,并在埋设振动系统的位置打入水泥桩,控制增压系统,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间歇式施压;(4)铺设路基层:拆除增压系统,在泥石流软基表层铺设基层;(5)路面铺设:碾压固化后的施工区域,形成平整场地后进行道路铺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发生现场,多残留较多的泥水,步骤(1)中,通过抽水泵将待施工区域的水疏导至蓄水池,并晾干,降低施工区域的含水量,并防止施工过程中水分渗透,影响施工进度及效果;确定步骤(2)中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的设置规模;由于山区内地质多为松软土质,若对地基内部不进行处理,直接在其表层碾压铺设多层垫层后铺设道路,则土体内部因黏性不同导致松紧不均匀,局部会存在气泡,在短期内可能与正常道路无区别,但是时间稍长,则内部的土体颗粒松动,路面会局部下沉,遇到大雨或大雪等恶劣天气,又会引发路面自身发生塌陷甚至泥石流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寿命,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通过振动系统与增压系统配合,对泥石流软基内部实施逐层压实,使软基内部的土体颗粒紧密压实,将局部气泡排出,配合山区土质自身的黏性,保证了完工道路地基的稳固性;振动增压压实后,通过步骤(3),在软基内部打桩,进一步的提高软基内部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能;通过后两步操作,在压紧并打桩后的地基上铺设基层并反复碾压后,按照正常的铺路工艺进行道路铺设;运用上述工艺铺设完成的道路,地基稳固,承载力达到150kPa,满足20T及以上的载重车通过;解决道路瘫痪问题的同时,达到了道路运行的目的与要求;并且地基稳固,可以有效防止道路自身发生塌陷或二次泥石流,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动器,振动杆和振动头;步骤(2)中,将振动杆与振动头埋设在泥石流软基内,振动器留在施工区域表面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振动头埋入泥石流软基内部,在其周期性振动力的作用下,周围的土质颗粒,二次排布并压实,避免了局部存在气泡等问题的出现,配合增压系统,更有利于将泥石流软基内部的土体紧密压实。作为优选,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泵和增压管;步骤(2)中,将增压管埋设在泥石流软基内,增压泵留在施工区域表面进行控制;所述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相邻且均匀相间设置;所述振动系统与增压系统伸入泥石流软基内的深度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增压泵埋入泥石流软基内,为软基提供内部压力;振动系统(主要指振动头)与增压系统(主要指增压管)伸入泥石流软基内的深度一致,使挤压力与振动源保持横向一致,使振动头为软基内提供振动及抖动,并对增压管起到施压方向扩大的效果;即由于振动头的作用,使增压管处于微晃动状态,使打气增压的方向不是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从而更有利于软基内土粒的排布压实及局部气泡的消除,大大增强了紧密压实效果;振动系统(主要指振动杆)及增压系统(主要指增压管)相邻且均匀相间设置,每三个振动杆空间围成三棱柱,相间的每三个增压管空间上围成另一个三棱柱,两个三棱柱之间镜像设置并交叉,使软基内部在振动增压的过程中,振动与增压均匀交叉进行,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过大而造成局部坍塌等情况。作为优选,步骤(2)中,控制增压系统及振动系统,由下至上,按照0.5m/次的提升速度,间隔提升增压管及振动系统的埋设高度;每增压振动3-5h,进行一次高度提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增压管高度的同时,提升振动系统的振动杆,始终使两者保持高度一致;每0.5m的软基层进行一次增压振动,每次振动3-5h,保证软基内部的土粒被最大范围的压紧,逐层进行,保证了压实排气效果。作为优选,步骤(3)中,在埋设振动杆的位置打入水泥桩,水泥桩的上端伸出泥石流软基表层;在水泥桩初凝时间内,关闭增压泵;在水泥桩终凝时间内,启动增压泵,按照每次打气增压3h的频率,间歇式施压10次,进行加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桩的打入,加固了软基内部的结构强度,起到支撑软基的作用,实现了软基的二次固结;水泥桩的位置刚好替换了原来振动杆所在的位置,使每三个相邻的水泥桩,在空间内围合形成三棱柱;与增压管相间设置排布,使空间内的两个三棱柱形成镜像交叉,该特殊结构,使软基内部的结构更稳固,避免出现局部坍塌等问题而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及效果的情况;水泥桩伸出泥石流软基表层,用于与横向水泥板交叉加固;水泥桩初凝时间内,关闭增压泵,使水泥桩不受外力作用,利于其凝固成型;终凝时间内,通过间歇式施压,对水泥桩结构强度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进一步加强软基内部土粒的紧密程度。作为优选,待水泥桩初凝固化后,将相邻水泥桩的顶端用横向水泥板加固连接,形成由三角形网格单元组成的水泥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网罩在地基上方,起到支撑与保护的作用;横向水泥板之间围成三角形网格,具有高强度的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将水泥网晾晒至硬化定型后,向水泥网表层喷涂水泥固化剂;向水泥网的网格内填充碎石层,并保持碎石层与水泥网上端面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网表层喷涂水泥固化剂,延长水泥网的使用寿命;在水泥网内填充碎石层并与水泥网上端面平齐,从而形成架构的水泥地基,水泥网为碎石层提供了网架结构,碎石层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将待施工区域的水疏导排放至蓄水池;(2)软基内部振动、压实:向泥石流软基内部埋设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控制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及增压系统的施压强度,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逐层紧密压实;(3)软基内部打桩:将振动系统拆除,并在埋设振动系统的位置打入水泥桩,控制增压系统,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间歇式施压;(4)铺设路基层:拆除增压系统,在泥石流软基表层铺设基层;(5)路面铺设:碾压固化后的施工区域,形成平整场地后进行道路铺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将待施工区域的水疏导排放至蓄水池;(2)软基内部振动、压实:向泥石流软基内部埋设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控制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及增压系统的施压强度,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逐层紧密压实;(3)软基内部打桩:将振动系统拆除,并在埋设振动系统的位置打入水泥桩,控制增压系统,对泥石流软基内部间歇式施压;(4)铺设路基层:拆除增压系统,在泥石流软基表层铺设基层;(5)路面铺设:碾压固化后的施工区域,形成平整场地后进行道路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动器,振动杆和振动头;步骤(2)中,将振动杆与振动头埋设在泥石流软基内,振动器留在施工区域表面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泵和增压管;步骤(2)中,将增压管埋设在泥石流软基内,增压泵留在施工区域表面进行控制;所述振动系统及增压系统相邻且均匀相间设置;所述振动系统与增压系统伸入泥石流软基内的深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泥石流软基上铺垫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控制增压系统及振动系统,由下至上,按照0.5m/次的提升速度,间隔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锦城智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