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501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床及第二辊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滑撬,经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所述滑撬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接通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分别朝向车身侧围及顶部布置的侧围喷嘴和顶部喷嘴;所述车身由第一辊床输送至所述第二辊床,所述第二辊床的一端升起将所述车身倾斜支撑,在所述第二辊床上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朝向车身底部的底部喷嘴。本发明专利技术这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实施方便快捷,可消除电泳突沸缩孔,降低砂纸耗材、降低打磨劳动力,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升,符合低成本、高质量的、高效率的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 Body Drainage Device and Drainage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dy drainage device and a drainage meth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first roller bed and a second roller bed are included, a ski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ller bed, the body is conveyed to the skid after electrophoresis, and a first pipeline connecting compressed ai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ller bed, and a part of the first pipelin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ll bed. The body is conveyed from the first roll bed to the second roll bed, one end of the second roll bed is raised to tilt and support the body, and a second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roll bed, and the bottom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ipe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body. The car body leaching device and the leaching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are convenient and fast to implement, can eliminate the sudden boiling shrinkage hole of electrophoresis, reduce sandpaper consumables, reduce grinding labor force, greatly reduce product cost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conform to the strategy of low cost,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have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涂装电泳工艺后有道水洗过程,电泳后,车身滴水较多,经现有工艺沥水除水效果不理想,车身的滴水处理不干净,进入烘干炉(180℃)高温烘烤,使滴水瞬间沸腾,因烘干炉内有热风循环,而水滴沸腾将输送链的润滑油经循环风带到车身上产生漆膜缩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防止突沸缩孔的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床及第二辊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滑撬,经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所述滑撬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接通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分别朝向车身侧围及顶部布置的侧围喷嘴和顶部喷嘴;所述车身由第一辊床输送至所述第二辊床,所述第二辊床的一端升起将所述车身倾斜支撑,在所述第二辊床上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朝向车身底部的底部喷嘴。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第一管道绕所述车身弯折布置成门框型结构,所述顶部喷嘴布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顶部横置段上,所述侧围喷嘴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两侧的竖直段上。所述第一管道的顶部横置段以所述车身的中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割成两个区域,所述两个区域内的顶部喷嘴的出风口分别朝向车身的两侧倾斜对称布置。所述两侧的侧围喷嘴分别向下倾斜布置。所述顶部喷嘴出风口设于所述侧围喷嘴出风口的前方。所述第二辊床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底部喷嘴沿所述第二管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每组第二管道均通过支座支撑,所述支座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辊床呈40°-50°倾斜设置。一种车身沥水装置的沥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第一辊床上,打开压缩空气的气源,接通第一管道;2)所述车身在第一辊床上沿滑撬向前运输,车身依次经顶部喷嘴和侧围喷嘴作用吹扫表面水珠;3)所述车身由所述第一辊床输送至第二辊床,所述第二辊床一端通过举升装置举升抬起,同时接通第二管道,底部喷嘴将底部水珠沿倾斜方向由高处向低处吹扫。本专利技术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这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实施方便快捷,可消除电泳突沸缩孔,降低砂纸耗材、降低打磨劳动力,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升,符合低成本、高质量的、高效率的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身侧围及顶部吹扫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身底部吹扫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辊床,2、滑撬,3、车身,4、第一管道,5、侧围喷嘴,6、顶部喷嘴,7、第二辊床,8、支座,9、底部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这种车身沥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辊床1及第二辊床7,在第一辊床1上设有滑撬2,经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滑撬2上,在第一辊床1上设有接通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4,第一管道4上设有分别朝向车身侧围及顶部布置的侧围喷嘴5和顶部喷嘴6;车身3由第一辊床1输送至第二辊床7,第二辊床7的一端升起将车身倾斜支撑,在第二辊床7上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有朝向车身底部的底部喷嘴9。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中所示,第一管道4绕车身弯折布置成门框型结构,顶部喷嘴6布置在第一管道4的顶部横置段上,侧围喷嘴5设于第一管道4的两侧的竖直段上。第一管道4的顶部横置段以车身3的中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割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内的顶部喷嘴6的出风口分别朝向车身3的两侧倾斜对称布置。两侧的侧围喷嘴5分别向下倾斜布置。顶部喷嘴6出风口设于侧围喷嘴5出风口的前方。车身在输送过程中,顶部喷嘴6将顶部的水滴由中部向两侧吹扫,顶部水滴至两侧后再由侧围喷嘴5向下吹扫汇集至底部,车身3由第一辊床1向第二辊床7输送,第二辊床7端部升起,底部的水向前端沥下,同时在底部喷嘴9的作用下可加快控水沥水的速度。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所示,第二辊床7上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在所述第二辊床7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相对车身底部可布置在底部水滴易汇集的位置,如尾端及靠近车轮拐角位置等。底部喷嘴9沿第二管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每组第二管道均通过支座8支撑,支座8的支撑面与第二辊床7呈40°-50°倾斜设置。此种结构布置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将底部的水清扫干净。一种车身沥水装置的沥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第一辊床1上,打开压缩空气的气源,接通第一管道4;2)车身3在第一辊床上沿滑撬2向前运输,车身3依次经顶部喷嘴6和侧围喷嘴5作用吹扫表面水珠;3)车身3由第一辊床1输送至第二辊床7,第二辊床7一端通过举升装置举升抬起,同时接通第二管道,底部喷嘴9将底部水珠沿倾斜方向由高处向低处吹扫。经烘干炉将涂膜烘干的过程中,滴水滴落后受高温影响瞬间沸腾使烘干炉内输送链的高温润滑油飞溅,在循环风的影响下将飞溅的油雾带到车身上,产生漆膜缩孔。为了避免此油品突沸的现象产生,在进烘干炉前的沥水,设计压缩空气自动吹扫系统(顶部喷嘴6、侧围喷嘴5、底部喷嘴9),将车身外表面的水珠吹扫干净,可达到理想效果。增设压缩空气吹扫系统,也可为后期提高生产节拍提供较大空间。压缩空气自动吹扫电泳后滴水,压缩空气吹扫系统清理积水更彻底,且压缩空气系统成本低、效果好,压缩空气取用方便、不需要另设气源装置可直接引用车间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取用方便,此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操作难度小、可实施性高。本专利技术这种车身沥水装置及沥水方法,实施方便快捷,可消除电泳突沸缩孔,降低砂纸耗材、降低打磨劳动力,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升,符合低成本、高质量的、高效率的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床及第二辊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滑撬,经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所述滑撬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接通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分别朝向车身侧围及顶部布置的侧围喷嘴和顶部喷嘴;所述车身由第一辊床输送至所述第二辊床,所述第二辊床的一端升起将所述车身倾斜支撑,在所述第二辊床上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朝向车身底部的底部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床及第二辊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滑撬,经电泳后的车身输送至所述滑撬上,在所述第一辊床上设有接通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分别朝向车身侧围及顶部布置的侧围喷嘴和顶部喷嘴;所述车身由第一辊床输送至所述第二辊床,所述第二辊床的一端升起将所述车身倾斜支撑,在所述第二辊床上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朝向车身底部的底部喷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绕所述车身弯折布置成门框型结构,所述顶部喷嘴布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顶部横置段上,所述侧围喷嘴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两侧的竖直段上。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顶部横置段以所述车身的中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割成两个区域,所述两个区域内的顶部喷嘴的出风口分别朝向车身的两侧倾斜对称布置。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中张黎明吴潇朱琛琦朱宇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坛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坛长荡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