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00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钻孔机,其包括系统控制箱、第一马达、第一钻头等,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两端上,第一皮带的一端与第一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头连接,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导轨的两端连接,第一钻头与第一夹头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第三气缸与第三底板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稳定性、结构性与安全性,可半自动控制,钻头匀速水平运动,四个孔同心,方便设置参数,界面直观,零件机械损伤以及钻孔边缘毛刺减少,钻孔效果以及同心度得到很大改善,延长了钻头寿命,整个操作过程简单,装夹方便,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

Double end drill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head dril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ystem control box, a first motor, a first drill bit, etc. The first motor and a second moto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wo ends of the first guide rail, one end of the first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uck, and the upper parts of the first bottom plate and the second bottom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ne. The two ends of a guide rail are connected. The first bit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chuck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first guide rail. The third cylinder is fixed with the third bottom plate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first guide rail.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improved stability, structure and safety, semi-automatic control, uniform horizontal movement of drill bit, concentric four holes, convenient setting parameters, intuitive interface, mechanical damage of parts and reduction of burrs on the edge of drill hole, greatly improved drilling effect and concentricity. It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rill bit, simplifies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facilitates clamping and reduces the operation time, thus reducing the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钻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头钻孔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普通台式钻孔机包括变速缸31、升降把手32、钻头33、零件22、工装夹具35、托板36、马达37,变速缸31的一侧与马达37固定,升降把手32固定于变速缸31的外侧面,钻头33的顶部与变速缸的底部连接,零件22位于钻头33的下方且与工装夹具35固定,工装夹具35的底面与托板36的顶面固定。现有的普通的台式钻孔机工作时先将需要钻孔的零件固定在工装夹具上面,再将工装夹具固定在托板上面,开启钻孔机使钻头高速旋转,通过手工转动升降把手,使钻头垂直向下直至接触零件进行钻孔。零件有四个预留孔,呈一直线排列,但孔径较小且不规则,需要钻孔将四个孔加工至相同尺寸。普通台式钻孔机的钻孔过程需要手动操作,产品数量较多时,员工易疲劳,钻头的下降速度难以一致,时快时慢,会导致产品孔边缘毛刺较多,钻头易断,产品长度较长,且有个预留孔,但预留孔不规则,所以四个孔并不同心,钻头随着下降高度越大,越容易被预留孔错误导向,造成产品四个孔加工完后依然不同心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头钻孔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提高稳定性、结构性与安全性,可半自动控制,钻头匀速水平运动,四个孔同心,减少零件机械损伤以及钻孔边缘毛刺,延长钻头寿命,改善钻孔效果以及同心度,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时间减少,降低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头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系统控制箱、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气缸、开关、控制压板、零件、第三底板,系统控制箱位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的上方,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两端上,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底板的左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右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一皮带的一端与第一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头连接,第二皮带的一端与第二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头连接,第一夹头的一侧与第一底板的右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二夹头的一侧与第二底板的左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导轨的两端连接,第一底板的中部与第二导轨连接,第二底板的中部与第三导轨连接,第一钻头与第一夹头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第二钻头与第二夹头固定且位于第二导轨的下方,第三气缸与第三底板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开关固定于第三气缸的外壳上,控制压板的顶部与第三气缸的底部连接,零件位于第三底板的上方,第三底板置于平面上且位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中央。优选地,所述系统控制箱上设有控制按钮与液晶显示屏。优选地,所述系统控制箱实现两端钻孔同时进行。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设有多个圆孔。优选地,所述控制压板的底面上设有缓冲垫。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稳定性、结构性与安全性,可半自动控制,钻头匀速水平运动,四个孔同心,方便设置参数,界面直观,零件机械损伤以及钻孔边缘毛刺减少,钻孔效果以及同心度得到很大改善,延长了钻头寿命,整个操作过程简单,装夹方便,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普通台式钻孔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头钻孔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头钻孔机包括系统控制箱1、第一马达2、第二马达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第一皮带6、第二皮带7、第一夹头8、第二夹头9、第一底板10、第二底板11、第一导轨14、第二导轨15、第三导轨16、第一钻头17、第二钻头18、第三气缸19、开关20、控制压板21、零件22、第三底板23,系统控制箱1位于第一马达2与第二马达3的上方,第一马达2、第二马达3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14的两端上,第一气缸4固定于第一底板10的左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1连接,第二气缸5固定于第二底板11的右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1连接,第一皮带6的一端与第一马达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头8连接,第二皮带7的一端与第二马达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头9连接,第一夹头8的一侧与第一底板10的右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二夹头9的一侧与第二底板11的左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一底板10、第二底板11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导轨14的两端连接,第一底板10的中部与第二导轨15连接,第二底板11的中部与第三导轨16连接,第一钻头17与第一夹头8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15的下方,第二钻头18与第二夹头9固定且位于第二导轨16的下方,第三气缸19与第三底板23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14的下方,开关20固定于第三气缸19的外壳上,控制压板21的顶部与第三气缸19的底部连接,零件22位于第三底板23的上方,第三底板23置于平面上且位于第一底板10、第二底板11的中央。系统控制箱1上设有控制按钮与液晶显示屏,这样能够方便参数的调节设置,更直观的了解双头钻孔机的运行状态。系统控制箱1上设有多根电线,这样能够将系统控制箱1分别与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第三气缸19、第一马达2、第三马达3相连。所述系统控制箱实现两端钻孔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第一底板10与第二底板11上设有多个圆孔,这样能方便第一夹头8与第二夹头9的固定,且方便第一钻头17与第二钻头18的安装更换。控制压板21的底面上设有缓冲垫,这样能更好压紧零件22,并减少零件22在压紧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双头钻孔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系统控制箱上设有多个按钮以及液晶显示面板,能方便设置参数,控制第一马达、第二马达以及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的运转,并直观的了解双头钻孔机的运行状态,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更够方便其它元件的安装并保护内部元件,增强了双头钻孔机的稳定性、结构性与安全性,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能方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将第一钻头与第二钻头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上后,调整两个钻头同心,再将零件置于第三底板上,调整位置使四个预留孔与钻头同心以提高钻孔效果,按动开关,双头钻孔机开始运行,第三气缸带动压板将零件压紧在第三底板上,然后打开系统控制箱的开关,对参数进行设置,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开始运行,通过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分别带动第一钻头、第二钻头匀速转动,同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分别推动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上进行匀速水平运动,从左右两个方向向零件的四个预留孔靠拢,由于单个钻头进给的长度只有原先普通台式钻孔机的一半,所以由该设备钻出的四个孔的同心度得到很大改善,根据设定的前进距离匀速向前运行直至四个孔钻孔结束,由于匀速前进,四个孔的外缘不会产生很大的毛刺,钻头寿命也得以增长。所以双头钻孔机操作过程简单,装夹方便,半自动化,可以有效的减少零件的装夹时间及加工时间,减少人力成本,缓冲垫能减少零件的机械损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双头钻孔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稳定性、结构性与安全性,可半自动控制,钻头匀速水平运动,四个孔同心,方便设置参数,界面直观,零件机械损伤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头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系统控制箱、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气缸、开关、控制压板、零件、第三底板,系统控制箱位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的上方,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两端上,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底板的左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右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一皮带的一端与第一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头连接,第二皮带的一端与第二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头连接,第一夹头的一侧与第一底板的右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二夹头的一侧与第二底板的左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导轨的两端连接,第一底板的中部与第二导轨连接,第二底板的中部与第三导轨连接,第一钻头与第一夹头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第二钻头与第二夹头固定且位于第二导轨的下方,第三气缸与第三底板固定且位于第一导轨的下方,开关固定于第三气缸的外壳上,控制压板的顶部与第三气缸的底部连接,零件位于第三底板的上方,第三底板置于平面上且位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系统控制箱、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气缸、开关、控制压板、零件、第三底板,系统控制箱位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的上方,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的两端上,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底板的左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二底板的右侧面上且通过电线与系统控制箱连接,第一皮带的一端与第一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头连接,第二皮带的一端与第二马达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头连接,第一夹头的一侧与第一底板的右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二夹头的一侧与第二底板的左侧板的内侧固定,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