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40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包括用于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的夹紧部件,夹紧部件上设有用于与设备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相配合充电的第二充电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设置相吸合的磁性件,此种充电座中,第二充电部设置在夹紧部件上,通过夹紧部件向第一壳体提供的夹紧力即可保证第二充电部与第一充电部的良好接触,进而保证充电效果,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第一壳体中设置磁铁,有利于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充电座的穿戴设备,其设备本体更加轻便。

Wearing equipment and its charging se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arging seat for wearing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part for clamping the first shell of the equipment body, and a second charging part for charg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first charging part of the equipment body. Comparing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install suction magnetic parts in the first case and the second case. In this charging seat, the second charg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clamping part. By clamping the clamping force provided by the clamping part to the first case, the good contact between the second charging part and the first charging part can be guaranteed, and the charging effect can be guaranteed. There is no need to install magnets in the first housing as in the prior art,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making the equipment body more portabl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wea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charging seat, and the device body is more por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充电座的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穿戴设备中,通常包括充电座和设备本体。以一种典型的智能手表为例,包括手表本体和充电座。其中,手表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与充电座的第二充电部相配合以对手表本体进行充电。在充电座中,第二充电部设置在充电座的第二壳体内部且由第二壳体的承载面伸出,同时,为保证第二充电部和第一充电部的良好接触,在第二壳体以及第一壳体内部设置磁性件,以朝向承载面吸附手表本体。在充电时,第一壳体放置在承载面上,第二充电部和第一充电部配合以充电。然而,由于手表本体的第一壳体中需要设置磁性件,造成手表本体的体积以及重量较大。因此,如何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能够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座的穿戴设备,其设备本体更加轻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包括用于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的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上设有用于与设备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相配合充电的第二充电部。优选地,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连接有复位件,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筋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筋运动的趋势。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二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承载面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筋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卡接第一壳体的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筋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卡接第一壳体的第二定位凸块,以避免第一壳体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远离所述承载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筋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充电部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贯穿设有伸缩口,所述第二限位筋的底座可滑动地由所述伸缩口插入所述第二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底座伸出所述伸缩口至最大可伸出长度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相抵,以避免所述底座脱离于所述第二壳体之外。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柱,所述限位块滑动插接于所述导向柱。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限位块且另一端抵住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充电座,所述充电座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座。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为腕带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包括用于在佩戴时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设备底面和与所述设备底面相邻的设备侧面,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充电部设于所述设备侧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中,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有夹紧部件,夹紧部件能够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同时,该夹紧部件上还设有第二充电部,该第二充电部与第一充电部相配合以对设备本体进行充电。此种充电座中,第二充电部设置在夹紧部件上,通过夹紧部件向第一壳体提供的夹紧力即可保证第二充电部与第一充电部的良好接触,进而保证充电效果,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第一壳体中设置磁铁,有利于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座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紧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第二限位筋连接有复位件,以使第二限位筋具有朝向第一限位筋运动的趋势。该充电座可以为第一充电部相同但第一壳体的尺寸不同的设备本体所共用,适用性较好,可以实现充电座与设备本体的一对多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备本体与充电座的一对一配合,该实施例中的充电座可以在开发阶段推出不同尺寸大小的设备本体时降低开发成本和交期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上述充电座的穿戴设备,其设备本体更加轻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腕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腕带设备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充电座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充电座与设备本体配合充电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腕带设备中设备本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充电座在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充电座在弹簧形变后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充电座在弹簧复位过程中的剖视图。图1至图8中,1-第一壳体,2-第二定位卡槽,3-充电线,4-第一定位凸块,5-第二定位凸块,6-第二限位筋,7-复位件,8-第一定位卡槽,9-第一充电部,10-限位块,11-第二充电部,12-第二壳体,13-底座,14-伸缩口,15-第一限位筋,16-导向柱,17-夹紧板,18-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能够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座的穿戴设备,其设备本体更加轻便。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夹紧部件,该夹紧部件可以用于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1。同时,该夹紧部件上设有第二充电部11,第二充电部11用于与设备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9相配合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详见图1至图8,以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第一充电部9为充电端子,第二充电部11为充电PIN,充电PIN电性连接于充电座中的充电线3。在充电时,将第一充电部9与第二充电部11对齐,然后调节夹紧部件夹紧第一壳体1,从而将设备本体与充电座连接在一起,可以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时,夹紧部件在设备本体上施力的位置应根据第一充电部9在设备本体上的位置进行确定。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设备主体为手表本体,手表本体的手表壳体包括用于在佩戴时与手腕直接接触的手表底面和与该手表底面相邻的环状的手表侧面,手表侧面通常在佩戴时不会与手腕直接接触。若如图4所示,将第一充电部9设置于手表侧面上,则在充电时,夹紧部件夹紧手表侧面,从而使第一充电部9与第二充电部11相配合充电。又或者,当第一充电部设置在手表底面上时,则在充电时,夹紧部件夹紧手表底面及手表壳体上与该手表底面相对的表面,从而使第一充电部9与第二充电部11相配合充电。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部11设置在夹紧部件上,通过夹紧部件向第一壳体1提供的夹紧力即可保证第二充电部11与第一充电部9的良好接触,进而保证充电效果,有利于使设备本体更加轻便。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和图6,夹紧部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筋15和第二限位筋6,第二限位筋6连接有复位件7,以使第二限位筋6具有朝向第一限位筋15运动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复位件7可以实现第一限位筋15与第二限位筋6对第一壳体1的夹紧,同时,第一限位筋15与第二限位筋6之间的间距是可调的,该充电座可以为第一充电部9相同但第一壳体1的尺寸不同的设备本体所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1)的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上设有用于与设备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9)相配合充电的第二充电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紧设备本体的第一壳体(1)的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上设有用于与设备本体中的第一充电部(9)相配合充电的第二充电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筋(15)和第二限位筋(6),所述第二限位筋(6)连接有复位件(7),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筋(6)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筋(15)运动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限位筋(15)与所述第二限位筋(6)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承载面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筋(15)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卡接第一壳体(1)的第一定位凸块(4),所述第二限位筋(6)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卡接第一壳体(1)的第二定位凸块(5),以避免第一壳体(1)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远离所述承载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15)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充电部(11)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4)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上贯穿设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