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反应芯片、微流体混合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944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反应芯片,微流体混合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本微反应芯片包括微反应通道单元;所述微反应通道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微流道,并且两微流道相互连通,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相互混合。此种微反应芯片,首先,通过将两个微流道层叠设置,减少平面空间的占用,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其次,通过层叠微流道之间的连通实现流体的立体交叉混合,延长了微反应通道,提高了反应效率;并且无需在每个微反应通道单元结束处设计收窄的出口,进而降低了流体的压降,保证了流体的高流速,并在保证混合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反应芯片、微流体混合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微反应芯片、微流体混合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微反应通道系统,申请号:201621259350.0,提供了一种微反应通道系统,包括:底板及微反应通道,其中微反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物料入口、至少两个位置相对称的曲线反应壁及由其所限定的两个腔室,以及至少一个物料出口;物料入口处于位置相对的第一、第二直线反应壁之间,第一曲线反应壁分别与第一、第三直线反应壁相连,两个腔室相连通并且在中部设置有曲线形状的阻隔部件,阻隔部件的两端部位横截面为S形状,中间部位横截面为直线形状,阻隔部件两单步位与曲线反应壁不接触。但是此种微反应通道系统,由于采用平面化的微反应通道设计,在芯片上需要较大的微反应通道布局面积,限制了微反应通道的有效长度;并且需要在每个微反应通道单元结束处设计收窄的出口,提高了流体的压降,影响了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提供一种微反应芯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反应芯片,包括微反应通道单元;所述微反应通道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微流道,并且两微流道相互连通,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相互混合。作为优选,两微流道之间设有一组对流孔,所述一组对流孔包括两个对流孔,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往返交叉混合。作为优选,所述微流道呈L形;以及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一对流孔连通;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所述另一对流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微流道呈L形,并且一微流道的流通尽头处设置有一个与另一微流道相互连通的引流端头,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流体适于通过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上部的所述微流道中;以及位于上部的微流道中的流体适于通过另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所述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中。作为优选,若干微反应通道单元串联排列且在弯折处通过半圆腔过渡;在所述半圆腔内分布有若干扰流柱。作为优选,所述微反应芯片采用多层设置,且包括中间层和上、下层,其中在上、下层与中间层的接触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微流道轨迹分布的凹槽;中间层上开设有一组对流孔;以及上、下层在其凹槽与中间层贴合后形成两微流道,且两微流道适于通过一组对流孔使两种流体通过往返两微流道实现交叉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种微反应芯片,首先,通过将两个微流道层叠设置,减少平面空间的占用,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延长了微反应通道;其次,通过层叠微流道之间的连通实现流体的立体交叉混合,并且无需在每个微反应通道单元结束处设计收窄的出口,进而降低了流体的压降,保证了流体的高流速,并在保证混合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为了提供一种针对于本微反应芯片的一种微流体混合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流体混合方法,将两微流道层叠设置,并相互连通,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在行进过程中相互交叉混合。作为优选,两微流道之间连通有适于流体往返交叉的一组对流孔,所述一组对流孔包括两个对流孔,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往返交叉混合。作为优选,所述微流道呈L形;以及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一对流孔连通;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所述另一对流孔连通;并且一微流道的流通尽头处设置有一个与另一微流道相互连通的引流端头;或所述微流道呈L形,并且一微流道的流通尽头处设置有一个与另一微流道相互连通的引流端头,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流体适于通过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上部的所述微流道中;以及位于上部的微流道中的流体适于通过另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所述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种混合方法,首先,通过将两个微流道层叠设置,减少平面空间的占用,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延长了微反应通道;其次,通过层叠微流道之间的连通实现流体的立体交叉混合,并且无需在每个微反应通道单元结束处设计收窄的出口,进而降低了流体的压降,保证了流体的高流速,并在保证混合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为了提供一种针对于本微反应芯片的一种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反应芯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微反应通道单元采用多层设置,且包括中间层和上、下层;在上、下层与中间层的接触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微反应通道单元中微流道轨迹分布的凹槽;中间层上对应微反应通道单元开设有至少一组对流孔;以及上、下层在其凹槽与中间层贴合后形成两微流道,且两微流道适于通过一组对流孔使两种流体通过往返两微流道实现交叉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微反应芯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快捷且制备效果良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微反应芯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微反应通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在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2在C-C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对应的两微流道中流体流向简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微反应芯片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微反应通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在A-A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7在C-C处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流体流向简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流体混合实例的结果图。图中:微反应通道单元1微流道100,上部的微流道100a、下部的微流道100b、拐点101,端部102;对流孔200,引流端头300;半圆过渡腔401,扰流柱402;第一入剂口501,第二入剂口502;入液口6;出液口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反应通道单元;所述微反应通道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微流道,并且两微流道相互连通,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相互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反应通道单元;所述微反应通道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微流道,并且两微流道相互连通,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相互混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两微流道之间设有一组对流孔,所述一组对流孔包括两个对流孔,以使两微流道内的流体往返交叉混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呈L形;以及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一对流孔连通;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拐点处与位于上部的所述微流道的端部通过所述另一对流孔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呈L形,并且一微流道的流通尽头处设置有一个与另一微流道相互连通的引流端头,在上下层叠的两个微流道中,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的流体适于通过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上部的所述微流道中;以及位于上部的微流道中的流体适于通过另一对流孔经引流端头流至所述位于下部的所述微流道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若干微反应通道单元串联排列且在弯折处通过半圆腔过渡;在所述半圆腔内分布有若干扰流柱。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应芯片采用采用多层设置,且包括中间层和上、下层,其中在上、下层与中间层的接触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微流道轨迹分布的凹槽;中间层上开设有一组对流孔;以及上、下层在其凹槽与中间层贴合后形成两微流道,且两微流道适于通过一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那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