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该复配杀菌组合物是水悬浮剂,包括活性成分与助剂,其中活性成分是以丙硫唑与氟环唑为基料复配得到的,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消泡剂,各种成分的质量比例如下:活性成分5%~50%,润湿分散剂2%~6%,增稠剂0.1%~0.4%,防冻剂3%~5%,消泡剂0.4%~0.6%,加水至100%。所述活性成分中丙硫唑与氟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4~4∶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两种基料复配后,效果明显相加,使用安全,对于小麦赤霉病病菌有很好的毒杀活性,且明显高于丙硫唑和氟环唑单剂。适用于广大农村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与杀菌剂有关,具体而言,属于含有机化合物的杀菌剂,进一步来说,属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小麦赤霉病又叫禾谷镰孢(FusaHumgraminearumSehw.)、燕麦镰孢(F.ardenaceumSacc),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丙硫唑,又名阿苯达唑(英文名Albendazole,分子式C12H15N3O2S,分子量265.33)是一种人用杀虫剂的活性成分,2012年,贵州道元生物植物源农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益佰制药苗药研发团队成功研制丙硫唑创新型绿色杀菌剂,该杀菌剂对植物多种混发病害和病原体感染均有抑制作用,属于内吸性丙硫唑类新一代农用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内吸治疗、渗透传导作用。该杀菌剂杀菌谱广,具有较强的作用方式和生物活性的互补性,与其它药剂复配混用增效作用显著。为高效、低毒、真正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也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内吸性强、施药时间灵活的特点,对褐斑病有较好防效。氟环唑(英文名epoxiconazole,分子式C17H13ClFN3O,分子量329.76),可用于内吸性杀菌。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对油菜菌核病高效。氟环唑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好。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近年来涉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申请件有10多件,其中与丙硫唑或丙硫咪唑有关的仅3件,它们是:ZL2014102418106号《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系用丙硫咪唑和戊唑醇为有效成分复配的;2015104091273号《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氟化钠、氟硅酸盐、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戊唑醇、木霉和活化剂制成;2017101194313号《丙硫唑与氰烯菌酯复配的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系用丙硫咪唑和氰烯菌酯复配而成。目前尚无用丙硫唑与氟环唑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组合物的申请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它是用丙硫唑与氟环唑复配的杀菌组合物,用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专利技术人对具有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的农药进行反复筛选,并对复组合物的原料药质量配比进行反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到一种复合杀菌剂,具备增效作用,对小麦赤霉病病菌较强的毒杀能力。专利技术人提供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是水悬浮剂,它包括活性成分与助剂,其中活性成分是以丙硫唑与氟环唑为基料复配得到的,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消泡剂;各种成分的质量比例如下:活性成分5%~50%润湿分散剂2%~6%增稠剂0.1%~0.4%,防冻剂3%~5%消泡剂0.4%~0.6%水加至100%;所述活性成分中丙硫唑与氟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4~4∶1;所用丙硫唑为质量分数98%的原药,所用氟环唑为质量分数97%的原药。优选地,所述活性成分是丙硫唑与氟环唑按照质量配比1∶2复配得到的。所述助剂中,润湿分散剂为农乳600-1,增稠剂为黄原酸胶,防冻剂为乙二醇,消泡剂为甲醇。根据实验结果,专利技术人确定,以上述配比配制的杀菌组合物对的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增效作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的生物实验如下:所用丙硫唑由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用氟环唑由上海禾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室内活性测定1.1药剂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采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单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0.5ml药液与4.5ml融化的PDA培养基混匀,倒入无菌的培养皿中制成带药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凝固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入1个供试菌的菌饼(直径为0.5cm),使菌饼带菌丝的一面贴在培养基表面,每处理3次重复,以乙醇溶剂和含有0.1%的吐温80水溶液为对照。25℃下培养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供试菌菌落生长直径。根据下式计算抑制率。并按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水杨酰烯胺、噁霉灵单剂的毒力回归曲线与EC50值、SD及95%置信限。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直径—处理菌落生长直径)/对照菌落生长直径×1001.2丙硫唑和氟环唑的复配作用研究将丙硫唑和氟环唑进行复配:将两种原药按有效成分配制成4:1,3:1,2:1,1:1,1:2,1:3,1:4共7个配比(质量比)。上述配方分别按药剂毒力测定方法进行毒力测定。对混剂联合作用进行评价,以EC50值为基础,通过计算混剂共毒系数评价混剂联合作用类型。CTC120为增效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2.试验结果2.1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12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处理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1)相关系数SDCL0.95丙硫唑y=1.2629x+2.600779.36910.96930.246426.1096~241.2697氟环唑y=0.5949x+4.266417.10920.98470.53411.5359~190.5852从表1可以看出,丙硫唑对小麦赤霉病的EC50为79.3691μg/mL;氟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EC50为17.1092μg/mL。表2丙硫唑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由表2可知,丙硫唑和氟环唑复配的所有比例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但不同复配比例增效系数有所差异。其中,丙硫唑和氟环唑的复配比例为1∶2时,共毒系数最高,为286.8780。其次为,丙硫唑和氟环唑的复配比例为1∶4时,共毒系数次高,为244.5770本专利技术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两种基料复配后,效果明显相加,使用安全,对于小麦赤霉病病菌有很好的毒杀活性,且明显高于丙硫唑和氟环唑单剂。适用于广大农村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的丙硫唑原药1.0kg,再取上海禾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7%的氟环唑原药2.0kg,复配成3.0kg防治小麦赤霉病复配杀菌组合物的基料;又取润湿分散剂农乳600-10.4kg,增稠剂黄原酸胶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复配杀菌组合物是水悬浮剂,它包括活性成分与助剂,其中活性成分是以丙硫唑与氟环唑为基料复配得到的,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消泡剂;各种成分的质量比例如下:活性成分 5%~50%润湿分散剂 2%~6%增稠剂 0.1%~0.4%,防冻剂 3%~5%消泡剂 0.4%~0.6%水 加至100% ;所述活性成分中丙硫唑与氟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4~4∶1;所用丙硫唑为质量分数98%的原药,所用氟环唑为质量分数97%的原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复配杀菌组合物是水悬浮剂,它包括活性成分与助剂,其中活性成分是以丙硫唑与氟环唑为基料复配得到的,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消泡剂;各种成分的质量比例如下:活性成分5%~50%润湿分散剂2%~6%增稠剂0.1%~0.4%,防冻剂3%~5%消泡剂0.4%~0.6%水加至100%;所述活性成分中丙硫唑与氟环唑的质量配比为1∶4~4∶1;所用丙硫唑为质量分数98%的原药,所用氟环唑为质量分数97%的原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复配杀菌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