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12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属于机械应用领域,小球旅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过山车轨道和重力井。其中传动装置位于底座上方,过山车轨道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过山车轨道左侧连接传动装置上的顶球上升装置顶部,重力井位于底座上方中间部位,重力井上口与过山车轨道右侧连接。本实例通过对各种机械零部件的组合以及物理学知识的充分利用,通过小球的运动体现出机械构造的魅力同时能够让参与者通过观察了解相关物理学知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球旅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球运动,具体是一种小球旅行装置。
技术介绍
本产品主要是体现小球的运动,利用了齿轮、链条、连杆、轨道等机械零部件的组合,我们可以在用最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小球另一种形式的运动。简单的机械构造,不仅仅充满了丰富的趣味性,同时在操作时还可以更直观的将物理学知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形象而生动的诠释机械构造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小球做不同状态运动的小球旅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过山车轨道和重力井;所述传动装置位于底座上方;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下球梯、顶球上升装置、大轮、连杆、小轮、中轮、连接轴和手轮;所述过山车轨道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过山车轨道左侧连接传动装置上的顶球上升装置顶部;所述重力井位于底座上方中间部位,重力井上口与过山车轨道右侧连接;所述下球梯位于顶球上升装置下口,小球通过下球梯滚至顶球上升装置下端;所述顶球上升装置位于大轮左侧,顶球上升装置是一个链条传送带,通过链条传动将小球从底部传送至最高点;所述大轮位于顶球上升装置右侧,大轮与顶球上升装置通过转轴连接,大轮转动时带动顶球上升装置传动;所述连杆一端活动连接在大轮上,另一端连接在中轮上;所述中轮转动时,通过连杆可大幅度带动大轮转动;所述小轮位于大轮斜下方与转轴连接,转轴转动时带动小轮转动;所述中轮位于小轮斜上方,与小轮啮合,小轮转动时带动中轮转动,大轮、小轮和中轮在一个平面上,呈V字形组合;所述转轴左侧连接在顶球上升装置上,中间连接小轮,右侧与手轮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动手轮可带动转轴转动;所述手轮位于转轴右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档杆位于过山车轨道末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重力井设计为漏斗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及趣味性,利用齿轮、转轴以及连杆等机械部件,使得参与者通过自己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让小球做不同状态的运动。简单的机械构造,体现了多种物理学知识,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机械构造的魅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小球旅行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一种小球旅行装置中传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小球旅行装置中过山车轨道示意图;图4为一种小球旅行装置中重力井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传动装置、2-过山车轨道、3-重力井、4-下球梯、5-顶球上升装置、6-大轮、7-连杆、8-小轮、9-中轮、10-转轴、11-手轮、12-档杆、13-出球槽、14-小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1、过山车轨道2和重力井3;所述传动装置1位于底座上方;所述过山车轨道2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过山车轨道2左侧连接传动装置1上的顶球上升装置5顶部;所述重力井3位于底座上方中间部位,重力井3上口与过山车轨道2右侧连接。请参阅图2,所述传动装置1包括下球梯4、顶球上升装置5、大轮6、连杆7、小轮8、中轮9、连接轴10和手轮11;所述下球梯4位于顶球上升装置5下口,小球14通过下球梯4滚至顶球上升装置5下端;所述顶球上升装置5位于大轮6左侧,所述顶球上升装置5是一个链条传送带,通过链条传动将小球14从底部传送至最高点;所述大轮6位于顶球上升装置5右侧,大轮6与顶球上升装置5通过转轴连接,大轮6转动时带动顶球上升装置5传动;所述连杆7一端活动连接在大轮6上,另一端连接在中轮9上;中轮9转动时,通过连杆可大幅度带动大轮6转动;所述小轮8位于大轮6斜下方与转轴10连接,转轴10转动时带动小轮8转动;所述中轮9位于小轮8斜上方,与小轮8啮合,小轮8转动时带动中轮9转动;所述大轮6、小轮8和中轮9在一个平面上,呈V字形组合;所述转轴10左侧连接在顶球上升装置5上,中间连接小轮8,右侧与手轮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动手轮11可带动转轴10转动;所述手轮11位于转轴10右侧。请参阅图3,所述过山车轨道2包括过山车轨道2和档杆12;所述过山车轨道2左侧连接在顶球上升装置5上端,位于最高点的小球14可以直接滚至过山车个轨道2;所述档杆12位于过山车轨道2末端,小球14下落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请参阅图4,所述重力井包括重力井3、出球槽13和小球14;所述重力井3上口连接过山车轨道2末端;小球14下轨道后,档杆移开可直接落入重力井内,重力井3设计为漏斗状,可为小球14下落提供缓冲;所述出球槽13位于重力井3下口,落入重力井3的小球14可通过出球槽13下落;所述小球14工作时是运动状态。参与者在操作时,可先将小球14置于下球梯4上,然后转动手轮11,将小球14移动至顶球上升装置5顶端,此时小球沿着过山车轨道2下落,做圆周运动后,落入重力井3后通过出球槽13掉落。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过山车轨道和重力井;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装置位于底座上方;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下球梯、顶球上升装置、大轮、连杆、小轮、中轮、连接轴和手轮;所述过山车轨道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过山车轨道左侧连接传动装置上的顶球上升装置顶部;所述重力井位于底座上方中间部位,重力井上口与过山车轨道右侧连接;所述下球梯位于顶球上升装置下口;所述顶球上升装置位于大轮左侧;所述顶球上升装置是一个链条传送带;所述大轮位于顶球上升装置右侧,大轮与顶球上升装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杆一端活动连接在大轮上,另一端连接在中轮上;所述小轮位于大轮斜下方与转轴连接;所述中轮位于小轮斜上方,与小轮啮合,大轮、小轮和中轮在一个平面上,呈V字形组合;所述转轴左侧连接在顶球上升装置上,中间连接小轮,右侧与手轮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手轮位于转轴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球旅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过山车轨道和重力井;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装置位于底座上方;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下球梯、顶球上升装置、大轮、连杆、小轮、中轮、连接轴和手轮;所述过山车轨道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过山车轨道左侧连接传动装置上的顶球上升装置顶部;所述重力井位于底座上方中间部位,重力井上口与过山车轨道右侧连接;所述下球梯位于顶球上升装置下口;所述顶球上升装置位于大轮左侧;所述顶球上升装置是一个链条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建吴俞成詹弼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