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进端专利>正文

改进的化粪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86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改进的化粪池结构,于该化粪池槽上具有一进口用以提供污水引入管连接,并在相较于该进口略低的位置具有一出口用以提供一排放管装设,该排放管具有一向下倾斜地伸入化粪池槽中的内段,该内段的靠下部处设置有一周围具有数个孔洞的吸水部,使得化粪池槽中位于沉淀区上的受净化的废水能经由该吸水部吸出而向外排放,又于该化粪池槽内形成无分隔室的障碍空间,以能有效地提高化粪池槽的容积量,及有利搅拌器及打气设备的安装以加速粪便的分解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化粪池结构,尤指一种用以处理一般生活污水的化粪池设计。
技术介绍
通常,人们每天都会排放以粪便为主的污水,该生活上的污水一般是流入住宅地下的化粪池先做处理,使经化粪池分解净化所得的较为澄清的废水,再由排放管排入邻近的排水路,以免污及饮用水与破坏生态环境,而流入化粪池中腐化沉淀的淤泥,是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再加以抽出清除。常用化粪池为了使其排放的废水能具有适当的净化效果,一般是将单一化粪池槽隔离成多槽室结构,即以分隔壁将化粪池槽的内部隔开形成有所谓分解槽、过滤槽及沉淀槽等多个槽室。其中在第一隔离池槽上的较高位置连接有污水引入管,而于最后隔离池槽的较低位置连接有废水排放管,并于分解槽内设有搅拌器以将粪便打碎来加速分解;当排泄物及污水进入化粪池槽内后,就能经由分解槽及沉淀槽先做分离、沉淀而净化,再加以清除或从排放管排出。常用化粪池将单一化粪池槽分隔成多槽室的结构,虽然能使得排放的废水得到适当的分解沉淀,但是也因为该种多槽室的结构,而会造成化粪池槽内部的容积降低,进而导致化粪池容易有阻塞或是溢出的缺陷产生。此外,常用多槽室的化粪池结构,并会因为化粪池槽受隔离而在内部形成障碍,不利于搅拌器的装设,进而导致打碎粪便以加速分解的搅拌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另一种不同结构的化粪池,其要能改善常用化粪池结构容积不足的缺陷,且要能形成无障碍的空间以利搅拌器的装设,并要使得化粪池中受分解沉淀而净化的废水能顺畅排放,以提高整体化粪池的效能。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遂悉心加以研究分析及设计,经过实际的试验及多次的改进后,于今有本技术的产生。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有虹吸管作用的排放管的化粪池结构,该排放管能顺畅地排出化粪池槽中位于沉淀区上的受净化而可排放的废水,以提高整体化粪池的效能。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隔槽设置的化粪池结构,以能有效地提高化粪池槽的容积量,而加快污水的分解沉淀速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无障碍空间的化粪池结构,以能有利搅拌器或打气设备的安装,而可加速粪便的分解效率。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改进的化粪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化粪池槽;其上设置有一进口用以提供污水引入管连接,并在相较于该进口略低的位置设有一出口;及一排放管,其具有一可穿插于化粪池槽的出口的管体及一向下倾斜地伸入化粪池槽内的内段,该内段的端口封闭,且该内段上的相较于出口水平面略低的下部设置有一出水部,该出水部周围设有数个使化粪池槽内受沉淀净化的废水能由该吸水部吸出而向外排放的孔洞。同时,该化粪池槽内形成无隔槽的障碍空间,以能有效地提高化粪池槽的容积量,及有利于安装搅拌器或打气设备以加速粪便的分解效率。以下将依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特征及效果。然而,对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做的限制性描述,仅是为了使本技术的论述较为容易而已,在未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对于熟悉此技术人士而言,可构思出多种变化修改与等效的实施内容是能想见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图2中装设搅拌器及打气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4图2中装设第二实施例搅拌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图2中装设第三实施例搅拌器的剖面示意图。图6图2中装设打气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7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图7的剖面示意图。图9图8中装设搅拌器、打气设备及于隔板底端设置有一滤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化粪池结构,尤其是一种能有效地提高化粪池槽容积量的化粪池结构。该结构包含有一化粪池槽1及一用以排出该化粪池槽1中受分解沉淀后可排放的废水的排放管2;其中化粪池槽1大抵上是一内部无分隔室并具有足够深度的封闭槽体,于其一侧的靠顶部处设置有一进口11用以提供污水引入管13连接,使得一般生活污水或马桶冲出的排泄物可经由进口11导入化粪池槽1内,并在远离该进口11的另侧且相较于该进口11略低的位置(约低2时左右位置)设置有一出口12以供排放管2装设。上述排放管2具有一可穿插于化粪池槽的出口12的管体21及一向下倾斜地伸入化粪池槽1中的内段22,该内段22实质上是该排放管2穿插于出口12的管体21的内端延伸部,其约向下倾斜30至60度之间范围,并以图中的下倾45度为较佳实施例;又该内段22具有一能插入至化粪池槽1内预定深度的适当长度,且其端口221被封闭,并于该内段22上的相较于出口12水平面略低的下部处(约低6时至8时左右位置)设置有一周围具有复数孔洞223的吸水部222,使得化粪池槽1中受分解沉淀而可排放的废水会经由该吸水部222的孔洞223排出。请参阅图2,其中显示一般生活污水或马桶冲出的排泄物经由进口11导入化粪池槽1内后,受分解腐化的污物会沉淀降至池底形成淤泥以界定一沉淀区14,于该沉淀区14上是为经由分解净化而已符合排放标准的较为澄清的废水区15,又轻的悬浮固体会浮在上层以界定一悬浮区16。就一般化粪池而言,该含有经由分解净化的大量清水的废水区15是约在悬浮区16以下6时左右的范围。依据本技术结构所形成的化粪池,其中排放管2的内段22是呈下倾预定角度地伸入至化粪池槽1的废水区15内,并于该内段22上的相对于废水区15区段设有一周围具有复数孔洞223的吸水部222。据此,一当有生活污水或马桶冲出的排泄物经由进口11导入化粪池槽1内后,就会使位于废水区15内的已净化的可排放废水从吸水部222的孔洞223吸出而向外排放。这是因为化粪池槽1内的蓄积液体量一有增加时,化粪池槽1内的水液就会被带动以平衡水压力,所以,每次一有污水从进口11引入而使得水位高度超过出口12位置时,排放管2的吸水部222上的孔洞223就会产生虹吸作用,以将废水区15内的废水迅速吸入排放管2内而排出。又因为内段22的端口221及离出口12水平面约6时至8时左右的管壁是封闭的,所以,不会排放未受净化的废水或污物。同时依据本技术结构所形成的化粪池,将使得化粪池槽1内不用设置分隔室就能把受分解沉淀而净化的废水顺畅排放,即本技术的排放管2具备有一延伸入化粪池槽的倾斜内段22,该内段22具有虹吸管作用的出水部222,其能只吸取位于沉淀区14上的已受净化而可排放的废水,所以化粪池槽内不需要再通过分隔壁来形成分解槽、沉淀槽等多个槽室,达成提供一种无隔槽设置的化粪池结构,以有效地提高化粪池槽的容积量,并加快污水的分解沉淀速度。又依据本技术结构所形成的化粪池,其化粪池槽1内是形成一没有分隔室的无障碍空间,所以能有利搅拌器的装设,如图3所示,其显示本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和上述第一实施例说明者相同或同等的构件,将附上同一标号作说明),其中搅拌器3是可设置于化粪池槽1内的任何适当位置,而不会受隔壁阻挡,于该搅拌器3的芯轴31底端设有会随芯轴转动的数个搅拌叶片32,以可适时激活该搅拌器3的马达33来带动搅拌叶片32在化粪池槽1内搅拌用以加速粪便的分解效率。上述搅拌器3并不限定于图3实施例的配置型态,其可采用如图4所示在搅拌器3的心轴31顶端设置把手34以提供手动的操作方式,或是如图5所示,在搅拌器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化粪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化粪池槽;其上设置有一进口用以提供污水引入管连接,并在相较于该进口略低的位置设有一出口;及一排放管,其具有一可穿插于化粪池槽的出口的管体及一向下倾斜地伸入化粪池槽内的内段,该内段的 端口封闭,且该内段上的相较于出口水平面略低的下部设置有一出水部,该出水部周围设有数个使化粪池槽内受沉淀净化的废水能由该吸水部吸出而向外排放的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进端
申请(专利权)人:廖进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