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48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涉及点火线圈领域,包括主车体和固定在主车体右侧的副车体且主车体的高度高于副车体的高度,主车体和副车体的下端均设有车轮,副车体上端面的左固定有挡板,主车体右上方与副车体右上方之间设有两根上传送带,副车体左侧中间位置还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主车体右下方之间设有两根下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实现了零件存放箱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小车上的自动位置补充,极大地方便了操作工拿取零件,同时根据需要传送的零件存放盒的大小调整两根上传送带以及两根下传送带的间距,适合不同的零件存放盒,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增加了对空置零件存放盒的摆放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
本技术涉及点火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汽油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点火装置已经不适应使用要求。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提高点火线圈的能量,火花塞就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这是点火装置适应现代发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通常的点火线圈里面有两组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用较粗的漆包线,通常用0.5-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200-500匝左右;次级线圈用较细的漆包线,通常用0.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15000-25000匝左右。初级线圈一端与车上低压电源(+)联接,另一端与开关装置(断电器)联接。次级线圈一端与初级线圈联接,另一端与高压线输出端联接输出高压电。点火线圈之所以能将车上低压电变成高电压,是由于有与普通变压器相同的形式,初级线圈比次级线圈的匝数比大。但点火线圈工作方式却与普通变压器不一样,普通变压器的工作频率是固定50Hz,又称工频变压器,而点火线圈则是以脉冲形式工作的,可以看成是脉冲变压器,它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转速以不同的频率反复进行储能及放能。当初级线圈接通电源时,随着电流的增长四周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铁芯储存了磁场能;当开关装置使初级线圈电路断开时,初级线圈的磁场迅速衰减,次级线圈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初级线圈的磁场消失速度越快,电流断开瞬间的电流越大,两个线圈的匝比越大,则次级线圈感应出来的电压越高。点火线圈的流水线组装过程中,会用到许多小零件,例如永磁体、压片、漆包线等等,零件的堆放和拿取对于车间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过于杂乱或者拿取不变,会极大影响到生产效率,所以设计一种针对零件摆放的装置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包括主车体和固定在主车体右侧的副车体,所述主车体和副车体均为框架式结构且主车体的高度高于副车体的高度,主车体和副车体的下端均设有车轮,副车体上端面的左固定有挡板,主车体右上方与副车体右上方之间设有两根上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包括上侧板、上转轴、上辊筒和上连接杆,两块所述上侧板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上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辊筒,上侧板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上连接杆,副车体左侧中间位置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主车体右下方之间设有两根下传送带,所述下传送带包括下侧板、下转轴、下辊筒和下连接杆,两块所述下侧板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下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下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下辊筒,下侧板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末端设有上球形凸起,所述下连接杆的末端设有下球形凸起,主车体右下方和右下方的左侧、副车体右上方的右侧以及支撑杆的右侧均设有滑槽,所述上球形凸起和下球形凸起在滑槽内滑动。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上下沿设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挡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使用方便,实现了零件存放箱在本技术小车上的自动位置补充,极大地方便了操作工拿取零件,同时根据需要传送的零件存放盒的大小调整两根上传送带以及两根下传送带的间距,适合不同的零件存放盒,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增加了对空置零件存放盒的摆放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连接杆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车体,2-副车体,3-挡板,4-车轮,5-上侧板,6-上辊筒,7-连接杆,8-支撑杆,9-下侧板,10-下辊筒,11-下连接杆,12-上球形凸起,13-滑槽,14-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包括主车体1和固定在主车体1右侧的副车体2,所述主车体1和副车体2均为框架式结构且主车体1的高度高于副车体2的高度,主车体1和副车体2的下端均设有车轮4,副车体2上端面的左固定有挡板3,主车体1右上方与副车体2右上方之间设有两根上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包括上侧板5、上转轴、上辊筒6和上连接杆7,两块所述上侧板5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上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辊筒6,上侧板5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上连接杆7,副车体2左侧中间位置还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与主车体1右下方之间设有两根下传送带,所述下传送带包括下侧板9、下转轴、下辊筒10和下连接杆11,两块所述下侧板9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下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下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下辊筒10,下侧板9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下连接杆11,所述上连接杆7的末端设有上球形凸起12,所述下连接杆11的末端设有下球形凸起,主车体1右下方和右下方的左侧、副车体2右上方的右侧以及支撑杆8的右侧均设有滑槽13,所述上球形凸起12和下球形凸起在滑槽13内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3的上下沿设有限位板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点火线圈组装时用到的零件存放箱从主车体1的左上方顺着上传送带放入,在上辊筒6的作用下零件存放箱会缓慢向下滑,并置于副车体2的上端面上,挡板3保证了零件存放箱不会掉落,此时从副车体2上端面的零件存放箱中取流水线生产用零件,上传送带上可以放置多个零件存放箱,用完零件的零件存放箱从副车体2上端面拿下并置于下传送带上,上传送带上其他的零件存放箱则会往下滑补充之间移走的零件存放箱的位置,零件都用完时,通过车轮4移动本技术,给零件存放箱补充零件;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式结构的主车体1右下方横杆和右下方横杆的左侧,框架式结构的副车体2右上方横杆的右侧以及支撑杆8的右侧设置了滑槽13,这样就可以实现两根上传送带在主车体1右上方与副车体2右上方之间滑动,两根下传送带在支撑杆8与主车体1右下方之间滑动,根据需要传送的零件存放盒的大小调整两根上传送带以及两根下传送带的间距。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具有上端面的盖子2和侧面的仓门6两处开合点,盖子2用于检修内部定位架3、摆放架4和橡胶垫5时打开,正常状态下均为闭合状态;翻起仓门6,将摆放有已经装有点火线圈的单层存放盒、存放板等存放装置的两边架在摆放架4上并缓慢推入直到接触到橡胶垫4,完成存储工作,堆放盒1四角处的干燥盒7内可放置固体干燥剂保证了堆放盒1内一定的干燥性,保证了存储环境的良好稳定。基于上述,本技术使用方便,实现了零件存放箱在本技术小车上的自动位置补充,极大地方便了操作工拿取零件,同时根据需要传送的零件存放盒的大小调整两根上传送带以及两根下传送带的间距,适合不同的零件存放盒,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增加了对空置零件存放盒的摆放功能。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1)和固定在主车体(1)右侧的副车体(2),所述主车体(1)和副车体(2)均为框架式结构且主车体(1)的高度高于副车体(2)的高度,主车体(1)和副车体(2)的下端均设有车轮(4),副车体(2)上端面的左固定有挡板(3),主车体(1)右上方与副车体(2)右上方之间设有两根上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包括上侧板(5)、上转轴、上辊筒(6)和上连接杆(7),两块所述上侧板(5)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上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辊筒(6),上侧板(5)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上连接杆(7),副车体(2)左侧中间位置还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与主车体(1)右下方之间设有两根下传送带,所述下传送带包括下侧板(9)、下转轴、下辊筒(10)和下连接杆(11),两块所述下侧板(9)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下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下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下辊筒(10),下侧板(9)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下连接杆(11),所述上连接杆(7)的末端设有上球形凸起(12),所述下连接杆(11)的末端设有下球形凸起,主车体(1)右下方和右下方的左侧、副车体(2)右上方的右侧以及支撑杆(8)的右侧均设有滑槽(13),所述上球形凸起(12)和下球形凸起在滑槽(13)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线生产用零件码放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1)和固定在主车体(1)右侧的副车体(2),所述主车体(1)和副车体(2)均为框架式结构且主车体(1)的高度高于副车体(2)的高度,主车体(1)和副车体(2)的下端均设有车轮(4),副车体(2)上端面的左固定有挡板(3),主车体(1)右上方与副车体(2)右上方之间设有两根上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包括上侧板(5)、上转轴、上辊筒(6)和上连接杆(7),两块所述上侧板(5)之间通过若干所述上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辊筒(6),上侧板(5)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所述上连接杆(7),副车体(2)左侧中间位置还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与主车体(1)右下方之间设有两根下传送带,所述下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海袁建国叶建国崔世英胡伟山翟奇徐文生马越崔凤孙超林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