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元亨专利>正文

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47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伸向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伸向下壳体2内,上孔柱4和下孔柱5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2的1/2。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水封”原理阻止雨水管道内含有大量带异味病毒的气体向四周散发。具有提高中心城镇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病毒扩散。是对城镇民众身体健康有益的一种环保装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隔离设备,具体设计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
技术介绍
雨水井是收集城镇街道雨水的主要设施,它把收集到的雨水,排入市政地下雨水管线的支线——干线,然后把大量的雨水排入大江大河,是保障城镇人民正常生活不可缺的设施。城镇市政地下雨水管线,只把管道按坡度铺好、把井砌好、把井盖或雨水蓖子盖好是不行的。因为城市雨水管道尤其是雨污合流管道,管道内存有大量带有异味和病毒气体,每天24小时不停的通过雨水井向周围散发。它对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心地带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是城镇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病毒扩散,利用“水封”原理进行空气隔离的雨水井空气隔离器。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包括上盖1、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申向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申向下壳体2内,上孔柱4和下孔柱5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2的1/2。上孔柱4和下孔柱5在壳体2内交错排列,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有泄水孔堵8。所述的上漏水孔3和与之配合的上孔柱4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下漏水孔7和与之配合的下孔柱5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上孔柱和下孔柱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的1/2,上孔柱的出水口和下孔柱的进水口相互重叠在下壳体内,使流入隔离器内的水有一部分存在隔离器内,利用“水封”的原理,将雨水井用水封死,使雨水井不但能收集雨水,而且能阻止含有大量带异味、病毒的气体向周围散发,从而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提高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心地带空气品质,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病毒扩散,是提高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环保装置。只要这种装置安装到位,加上市政管理,要定期向水封器浇水,使其保持一定高度的水封,能使中心城镇的大气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使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这种装置特别适合医院(尤其是传染病医院)、装有雨水管道的高级庭院、高级居住区、大中城市的中心地段的主要街道等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对提高空气品质由独特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上盖1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下壳体2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主要示意空气隔离器在雨水井中的安装位置及方法。图中1——上盖 2——下壳体 3——上漏水孔4——上孔柱 5——下孔柱 6——螺栓孔7——下漏水孔 8——泄水孔堵 9——壳体底部10——空气隔离器 11——膨胀螺栓12——自攻螺丝13——封胶14——雨水篦子15——混凝土管16——雨水井壁17——水泥砂浆面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空气隔离器10,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申向下壳体2的3/4处,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申向下壳体2内的3/4处,上孔柱4和下孔柱5在壳体2内交错排列达到互相不影响工作即可,为了便于检修、清理内部,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有泄水孔堵8。该空气隔离器可以采用玻璃钢制造,也可采用塑料、铸铁、铸钢等材料制造,其上孔柱4和上盖1、下孔柱5和下壳体2的连接不论是采用整体铸造还是分体浇铸或丝扣连接等均可。在工厂按图纸相关尺寸,材料要求加工合格后,带上孔柱4的上盖1和带下孔柱5的下壳体2配套组成一套空气隔离器。把该设备安装到雨水井下部,具体高度由设计人员定。安装时首先打开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14,在下壳体2的底部9距离混凝土管15的高度30-50mm的地方安装下壳体2,根据下壳体2固定孔的尺寸,在雨水井内适当高度,先打φ10深90mm的钻孔6个,把孔内安上膨胀螺栓11,把下壳体2放入井内用φ6*80mm自攻螺栓12将其固定,固定下壳体2时一定要平。安装上盖1,使下壳体2与上盖1配合的一致,上盖四边与雨水井四壁的空隙要打封胶13封死,不使四周透气,恢复原井上雨水篦子,安装完毕。通过雨水篦子向空气隔离器内灌水20cm(实际水封高度H=15cm即可)就实现了雨水井空气隔离器要达到的功能。经计算水封器的过水面积基本上与混凝土雨水篦子的过水面积持平。远大于雨水井通往市政干线单井 混凝土管的过水面积( 混凝土管是国家标准图集给定的管径)因此雨季不会因为安装了这种装置造成马路大面积积水。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包括上盖(1)、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申向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申向下壳体(2)内,上孔柱(4)和下孔柱(5)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2)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其特征在于上孔柱(4)和下孔柱(5)在壳体(2)内交错排列,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有泄水孔堵(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漏水孔(3)和与之配合的上孔柱(4)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漏水孔(7)和与之配合的下孔柱(5)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专利摘要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伸向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伸向下壳体2内,上孔柱4和下孔柱5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2的1/2。该技术运用“水封”原理阻止雨水管道内含有大量带异味病毒的气体向四周散发。具有提高中心城镇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病毒扩散。是对城镇民众身体健康有益的一种环保装置。文档编号E03F5/04GK2743441SQ200520004858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元亨, 王洪国 申请人:王元亨, 王洪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井空气隔离器,包括上盖(1)、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在上盖(1)上开有上漏水孔(3),与上漏水孔(3)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上孔柱(4)自上而下申向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的壳体底部(9)上开有下漏水孔(7),与下漏水孔(7)连通并固定在一起的下孔柱(5)自下而上申向下壳体(2)内,上孔柱(4)和下孔柱(5)的高度至少大于下壳体(2)的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亨王洪国
申请(专利权)人:王元亨王洪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