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46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第一内膜、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耐热块,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靠近耐热块顶端位置设有中间热封线;第一内膜、第一外膜在中间热封线和顶端之间热封粘接;中间热封线与顶端之间形成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开有充气口;中间热封线与底端之间形成气室;耐热块处形成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将第一内膜和第一外膜热封粘接,充气通道膨胀时直接打开进气口,免去现有技术中要求在耐热层顶端精确设置热封点,生产简单,降低废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商业、运输业的发展,使现代商品远距离运输更加频繁,同时电子业、艺术品业、高档消费品业的发展对于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发泡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泡沫塑料具有体积过大、运输不便以及包装废弃物体积过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的缺点,新型充气塑料包装方便运输、充气前体积小、包装方便、提供良好的抗震防摔防潮效果。专利号为ZL20061006731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缓冲体,该缓冲体包括两片外膜、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置于两片外膜之间,两片内膜之间设有耐热涂层,在外膜与耐热涂层等高处施以热封线将整个包装密封体分为充气道和储气室两部分,在热封线与耐热涂层相交处形成进气阀。通过设在耐热涂层顶端的热封点将两层内膜分别固定在外膜上,当充气道充气时,外膜膨胀带动热封固定在外膜上的内膜打开进气阀,实现对密封体的充气。这种技术要求在施以热封点时,热封点要精确地设置在耐热涂层的顶端,热封时稍有偏离就会将四层热塑膜全部热封,导致进气阀无法打开,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废品率高,生产损耗大。为了防止热封点偏离,耐热涂层顶部往往宽大,涂料使用较多。针对上述专利的缺陷,有的将其中一片内膜延长,然后在该延长的内膜的顶端再设置一个热封点,将该内膜二次固定在单侧外膜上,当充气室膨胀时通过外膜拉动内膜打开进气阀实现对缓冲体充气。由于延长的一侧内膜上都涂有耐热涂层并且在其顶部需要再次施以热封点,会导致生产工序增加、原料消耗上升,从而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气容易,易于制作,生产成本低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上。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膜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于充气通道的一端设有充气口。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密封线与纵向密封线相互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热封点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热封点沿第一内膜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内膜设置较长并且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充气道膨胀,热封粘合在第一外膜上的第一内膜随充气道膨胀向外打开,第二内膜随第二外膜向外打开,从而打开进气口,利于快速充气。本技术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有效地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技术要求高、废品率高、原料消耗多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前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第一外膜;2、第二外膜;3、第一内膜;4、第二内膜;5、充气通道;51、充气口;6、气室;7、顶部密封线;8、中间密封线;9、纵向密封线;10耐热块;11、进气口;12、热封点或热封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充气道膨胀,热封粘合在第一外膜上的第一内膜随充气道膨胀向外打开,第二内膜随第二外膜向外打开,从而打开进气口,利于快速充气。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本技术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当空气从充气通道中进入后,空气将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撑开,在耐热块处,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通过中间密封线粘接在一起,同样的,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也通过中间密封线粘接在一起,当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被撑开时,第一内膜随着第一外膜也被撑开,从而使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的进气口被打开,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气室,当气室中的空气越来越多之后,气室中的气体作用于位于气室中的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上,使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紧贴在一起,空气不能从进气口出去,从而使空气一直停留在气室中。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内膜设置较长并且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便于打开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林甘庭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笑纳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