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面部(1)包括胎面层(2)和缓冲层(3),缓冲层(3)设在胎面层(2)的内部且与胎面层(2)为一体式结构,胎面层(2)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4),缓冲层(3)内设有至少一组缓冲单元(5),缓冲单元(5)包括多个圆周均布排列的缓冲腔(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冲单元的多个缓冲腔对受到的撞击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更好,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更舒适,封闭的小空腔在轮胎受力时产生变形,密闭空腔变形使腔内气体压缩气压升高,更高的气压为轮胎提供了支持力。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重量更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正在使用的轮胎,大部分都是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利用轮胎内压缩空气的高压承受车辆的载荷,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充气轮胎也存在着很大安全度短板—容易跑气漏气,这种现象会导致轮胎胎面剧烈磨损或不规则磨损、不耐刺扎,甚至引起爆胎,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使用不安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的免充气轮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胎面部包括胎面层和缓冲层,缓冲层设在胎面层的内部且与胎面层为一体式结构,胎面层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缓冲层内设有至少一组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排列的缓冲腔。通过缓冲单元的多个缓冲腔对受到的撞击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更好,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更舒适。作为优选,缓冲腔为装有气体的球形腔体,同一组缓冲单元内缓冲腔的中心设在同一圆周平面内。封闭的缓冲腔在轮胎受力时产生变形,密闭缓冲腔变形使腔内气体压缩气压升高,更高的气压为轮胎提供了支持力,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重量更轻。作为优选,缓冲层内设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第一缓冲层设在靠近胎面层的一侧,第二缓冲层设在第一缓冲层的内侧。通过设置两层缓冲层,增加缓冲腔,同时提高缓冲层吸收胎面层传来的震动面积,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舒适性。作为优选,防滑槽包括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第一防滑槽环形设在胎面层上且设在胎面层的中部,第二防滑槽轴向设在胎面层上,第二防滑槽环形均布排列设在胎面层上,第二防滑槽对称设在第一防滑槽的两侧。提高了胎面部的抓地能力,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作为优选,还包括轮辋部,胎面部设在轮辋部上,轮辋部的外端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胎面部配合安装在安装槽内。方便胎面部与轮辋部的装配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缓冲单元的多个缓冲腔对受到的撞击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更好,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更舒适,封闭的小空腔在轮胎受力时产生变形,密闭空腔变形使腔内气体压缩气压升高,更高的气压为轮胎提供了支持力。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重量更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胎面部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胎面部的截面结构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胎面部、2—胎面层、3—缓冲层、4—防滑槽、5—缓冲单元、6—缓冲腔、7—轮辋部、8—安装槽、31—第一缓冲层、32—第二缓冲层、41—第一防滑槽、42—第二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面部1包括胎面层2和缓冲层3,缓冲层3设在胎面层2的内部且与胎面层2为一体式结构,胎面层2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4,缓冲层3内设有八组缓冲单元5,缓冲单元5包括多个圆周均布排列的缓冲腔6。通过缓冲单元5的多个缓冲腔6对受到的撞击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更好,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更舒适。缓冲腔6为装有气体的球形腔体,同一组缓冲单元5内缓冲腔6的中心设在同一圆周平面内。胎面部1通过3D打印技术加工而成,在加工时通过缓冲腔6包裹防老化气体,如氮气,封闭的缓冲腔6在轮胎受力时产生变形,密闭缓冲腔6变形使腔内气体压缩气压升高,更高的气压为轮胎提供了支持力,相比靠纯结构支撑的轮胎,重量更轻。缓冲层3内设有第一缓冲层31和第二缓冲层32,第一缓冲层31设在靠近胎面层2的一侧,第二缓冲层32设在第一缓冲层31的内侧,第一缓冲层31和第二缓冲层32分别设有4组缓冲单元5,第一缓冲层31的缓冲单元5和第二缓冲层32的缓冲单元5交错设置,通过设置两层缓冲层,增加缓冲腔6,从而提高缓冲层3的减震效果,将缓冲单元5交错设置,提高缓冲层6吸收胎面层2传来的震动面积,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舒适性。防滑槽4包括第一防滑槽41和第二防滑槽42,第一防滑槽41环形设在胎面层2上且设在胎面层2的中部,第二防滑槽42轴向设在胎面层2上,第二防滑槽42环形均布排列设在胎面层2上,第二防滑槽42对称设在第一防滑槽41的两侧。第一防滑槽41和第二防滑槽42交错设置,提高了胎面部1的抓地能力,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第一防滑槽41和第二防滑槽42相通,提高在雨天的排水能力,从而提高胎面部1雨天的抓地力。还包括轮辋部7,胎面部1设在轮辋部7上,轮辋部7的外端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8,胎面部1配合安装在安装槽8内。方便胎面部1与轮辋部7的装配。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其特征在于:胎面部(1)包括胎面层(2)和缓冲层(3),缓冲层(3)设在胎面层(2)的内部且与胎面层(2)为一体式结构,胎面层(2)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4),缓冲层(3)内设有至少一组缓冲单元(5),缓冲单元(5)包括多个圆周均布排列的缓冲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其特征在于:胎面部(1)包括胎面层(2)和缓冲层(3),缓冲层(3)设在胎面层(2)的内部且与胎面层(2)为一体式结构,胎面层(2)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4),缓冲层(3)内设有至少一组缓冲单元(5),缓冲单元(5)包括多个圆周均布排列的缓冲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缓冲腔(6)为装有气体的球形腔体,同一组缓冲单元(5)内缓冲腔(6)的中心设在同一圆周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缓冲层(3)内设有第一缓冲层(31)和第二缓冲层(32),第一缓冲层(31)设在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史立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