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30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其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设置于下模中间部分的下模仁、嵌设于上模且与下模仁抵接的上模仁以及设置于下模仁内部的内滑块模组,上模、下模、上模仁、下模仁以及内滑块模组共同围成型腔,上模包括注塑口,上模和下模盖合形成流道,流道连通注塑口和型腔,下模仁包括与上模仁抵接的顶面、自顶面向两侧弯折延伸的成形面、自成形面凹陷形成的收容槽以及设置于收容槽远离上模一端且与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成型槽,内滑块模组包括与下模固定连接的滑块座以及与滑块座滑动连接的滑块入子,每个滑块座与两个滑块入子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结构简单且方便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领域,由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注塑成型制成,而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则需要采用相应的模具来进行注塑成型。塑料模具都需要一定的脱模斜度来保证脱模,但是有些产品为了外观,特别是塑料模具,往往不会采用螺钉的连接,而采用倒扣的结构。然而,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倒扣结构会对产品的出模方向产生干涉,导致产品无法脱模或者出现粘模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脱模的模具。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所述模具用于成型具倒扣的产品,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中间部分的下模仁、嵌设于所述上模且与所述下模仁抵接的上模仁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仁内部的内滑块模组,所述上模、所述下模、所述上模仁、所述下模仁以及所述内滑块模组共同围成型腔,所述上模包括注塑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盖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型腔,所述下模仁包括与所述上模仁抵接的顶面、自所述顶面向两侧弯折延伸的成形面、自所述成形面凹陷形成的收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远离所述上模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成型槽,所述内滑块模组包括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的滑块座以及与所述滑块座滑动连接的滑块入子,每个所述滑块座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入子还包括设置于其远离所述上模一端的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槽与所述第一成型槽配合,用于成型产品的倒扣。优选的,所述内滑块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滑块座包括两条关于所述滑块座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滑轨,且所述滑轨沿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滑块入子包括与所述滑轨形状匹配且嵌设于所述滑轨的固定部,两个所述滑块入子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滑块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模仁包括嵌设于所述上模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下模仁对应的位置向所述下模仁延伸的多条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顶面抵接接触。优选的,自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的方向,所述下模仁的厚度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型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型腔关于所述下模仁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益:通过设置所述内滑块模组来成型产品的倒扣,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通过所述滑块入子相对于所述滑块座的滑动来解除产品在脱模方向上的干涉,可保证产品在脱模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模具成型的产品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产品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3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上模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的模具在B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内滑块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婚参阅图1和图2,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模具100成型的产品图,所述产品200包括弯曲的顶壁21、自所述顶壁21的两侧延伸的侧壁23、设置于所述侧壁23的内表面的倒扣25以及多个贯穿所述顶壁21的通孔27。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所述模具100包括上模1、与所述上模1相对设置的下模3、设置于所述下模3中间部分的下模仁5、嵌设于所述上模1且与所述下模仁5抵接的上模仁7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仁5内部的内滑块模组9。其中,所述上模1、所述下模3、所述上模仁7、所述下模仁5以及所述内滑块模组9共同围成型腔101,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3盖合形成流道10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型腔101关于所述下模仁5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流道102分别与两个所述型腔101连通。也就是说,在一次注塑过程中,分别于两个所述型腔101内成型两个所述产品200。请结合参阅图6,所述上模1包括压板11以及设置于压板11中间部位的注塑口13。所述压板11用于配合所述下模3成型所述产品200的外表面,所述注塑口13通过所述流道102与所述型腔101连通,所述注塑口13与外部注塑机连接,用于向所述型腔101内注塑。请结合参阅图7,所述下模仁5包括与所述上模仁7抵接的顶面51、自所述顶面51向两侧弯折延伸的成形面53、自所述成形面53凹陷形成的收容槽55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55远离所述上模1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55连通的第一成型槽57。所述顶面51和所述成形面53用于成型所述产品200的内表面,所述收容槽55用于收容所述内滑块模组9。请具体参阅图5,所述收容槽55包括自一侧所述成形面53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槽551以及自另一侧所述成形面53凹陷形成的第二收容槽553,所述第一收容槽55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553在所述下模仁5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收容槽55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553在所述下模仁5的内部连通。优选的,自所述上模1至所述下模3的方向,所述下模仁5的厚度逐渐增大。请再次结合参阅图6,所述上模仁7包括嵌设于所述上模5的本体部71以及由所述本体部71与所述下模仁5对应的位置向所述下模仁5延伸的多条延伸部73。多条所述延伸部73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延伸部73与所述顶面51抵接接触。请结合参阅图8,所述内滑块模组9收容于所述收容槽55,其中所述内滑块模组9包括与所述下模3固定连接的滑块座91以及与所述滑块座91滑动连接的滑块入子93。所述滑块座91包括两条倾斜于所述上模1至所述下模3方向设置且关于所述滑块座91的中轴线中心对称设置的滑轨911。所述滑块入子93包括与所述滑轨911形状匹配且嵌设于所述滑轨911的固定部931以及设置于其远离所述上模1一端的第二成型槽933。所述第二成型槽933配合所述第一成型槽57,用于成型产品200的倒扣25。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滑块座91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93滑动连接,具体的,两个所述滑块入子93通过所述固定部931与所述滑块座91滑动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益:通过设置所述内滑块模组9来成型产品的倒扣25,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通过所述滑块入子93相对于所述滑块座91的滑动来解除产品在脱模方向上的干涉,可保证产品200在脱模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所述模具用于成型具倒扣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中间部分的下模仁、嵌设于所述上模且与所述下模仁抵接的上模仁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仁内部的内滑块模组,所述上模、所述下模、所述上模仁、所述下模仁以及所述内滑块模组共同围成型腔,所述上模包括注塑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盖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型腔,所述下模仁包括与所述上模仁抵接的顶面、自所述顶面向两侧弯折延伸的成形面、自所述成形面凹陷形成的收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远离所述上模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成型槽,所述内滑块模组包括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的滑块座以及与所述滑块座滑动连接的滑块入子,每个所述滑块座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入子还包括设置于其远离所述上模一端的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槽与所述第一成型槽配合,用于成型产品的倒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所述模具用于成型具倒扣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的下模、设置于所述下模中间部分的下模仁、嵌设于所述上模且与所述下模仁抵接的上模仁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仁内部的内滑块模组,所述上模、所述下模、所述上模仁、所述下模仁以及所述内滑块模组共同围成型腔,所述上模包括注塑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盖合形成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型腔,所述下模仁包括与所述上模仁抵接的顶面、自所述顶面向两侧弯折延伸的成形面、自所述成形面凹陷形成的收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远离所述上模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成型槽,所述内滑块模组包括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的滑块座以及与所述滑块座滑动连接的滑块入子,每个所述滑块座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入子还包括设置于其远离所述上模一端的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槽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声南袁颖琳赵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盈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