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包括立管,立管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立管的一侧且位于立管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返料管,立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废料收集口;所述立管与返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隔墙,隔墙与返料管之间设有一个导流部件,立管的底部设有一个中控部件,中控部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该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中,通过导流部件能够实现气流的稳定流向,从而提高了返料器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中控部件能够实现返料器的智能化工作,而且配合充电电路,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可靠充电,提高了返料器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
本技术涉及锅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
技术介绍
返料器的基本功能是将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固体颗粒,通过返料器底部的等压风室送风,将高温物料连续稳定地送回燃烧室内二次燃烧。U型阀是连接立管与返料管的设备,且尺寸固定(根据锅炉设计时确定),目的是保证循环物料稳定输送入炉膛,同时防止烟气反串进分离器。其原理就是从底部送入的流化空气将分离器收集的物料流化,在立管与炉膛压差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入炉膛。当外循环减弱时,立管与炉膛压差小,返料量减少,具有自平衡的作用。立管内物料高度变化减小(即维持一定的料位高度),防止烟气反窜。在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中,在U型阀处增加了隔墙,但是容易在隔墙与出料口之间形成回流;不仅如此,现有的返料器缺少智能化控制功能,这样就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包括立管,立管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立管的一侧且位于立管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返料管,立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废料收集口;所述立管与返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隔墙,隔墙与返料管之间设有一个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包括一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固定在返料管的端部,且铰接有一个滚轮,滚轮的外周设有若干扇叶,隔墙上设有一个喷嘴,喷嘴位于滚轮的下方;气流经过进料口进入到立管中,经过隔墙以后,流入到返料管中,进行返料回收利用;在经过隔墙的时候,喷嘴对扇叶做功,使得扇叶绕着滚轮转动,此时在该处就会形成低压,气流顺利的从立管中进入到返料管中,配合扇叶的转动,气流就会从返料管中排出,从而提高了返料器的实用性。所述立管的底部设有一个中控部件,中控部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的型号为MIC5158,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且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且通过第四电阻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与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一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九端连接。为了能够实现返料器的持续工作,实现返料的持续智能化运行,通过充电电路,能够对蓄电池进行稳定可靠充电;在充电电路中,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控制场效应管通断,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能够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取样,配合集成电路的第一端对取样电压进行采集,实现了蓄电池的监控,来对蓄电池进行可靠充电,提高了返料器工作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屏、按键和扬声器。显示屏,为了能够对返料器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按键,为了便于对返料器进行操控;扬声器,为了能够便于进行语音提示。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液晶屏。优选的,为了能够对返料器进行远程遥控,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天线。优选的,所述隔墙为块状体,外周设有不锈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中,通过导流部件能够实现气流的稳定流向,从而提高了返料器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中控部件能够实现返料器的智能化工作,而且配合充电电路,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可靠充电,提高了返料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立管,2.进料口,3.返料管,4.废料收集口,5.壳体,6.隔墙,7.喷嘴,8.固定支座,9.滚轮,10.扇叶,U1.集成电路,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VT1.场效应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包括立管1,立管1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2,立管1的一侧且位于立管1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返料管3,立管1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废料收集口4;所述立管1与返料管3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隔墙6,隔墙6与返料管3之间设有一个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包括一个固定支座8,固定支座8固定在返料管3的端部,且铰接有一个滚轮9,滚轮9的外周设有若干扇叶10,隔墙6上设有一个喷嘴7,喷嘴7位于滚轮9的下方;所述立管1的底部设有一个中控部件,中控部件包括壳体5,壳体5的内部设有蓄电池BT1,蓄电池BT1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场效应管VT1,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MIC5158,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十四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十三端与蓄电池BT1的正极连接,且与场效应管VT1的源极连接,且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且通过第四电阻R4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场效应管VT1的栅极与集成电路U1的第十一端连接,场效应管VT1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与集成电路U1的第十二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集成电路U1的第九端连接;所述壳体5上设有显示屏、按键和扬声器;所述显示屏为液晶屏;所述壳体5的内部还设有天线;所述隔墙6为块状体,外周设有不锈钢。上述依据本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立管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立管的一侧且位于立管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返料管,立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废料收集口;所述立管与返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隔墙,隔墙与返料管之间设有一个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包括一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固定在返料管的端部,且铰接有一个滚轮,滚轮的外周设有若干扇叶,隔墙上设有一个喷嘴,喷嘴位于滚轮的下方;所述立管的底部设有一个中控部件,中控部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的型号为MIC5158,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且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且通过第四电阻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且与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一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九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立管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立管的一侧且位于立管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返料管,立管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废料收集口;所述立管与返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隔墙,隔墙与返料管之间设有一个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包括一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固定在返料管的端部,且铰接有一个滚轮,滚轮的外周设有若干扇叶,隔墙上设有一个喷嘴,喷嘴位于滚轮的下方;所述立管的底部设有一个中控部件,中控部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的型号为MIC5158,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英利,韩义,蔡斌,刘永江,邱雯,王研凯,李鑫,高正平,李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